22春“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6



《22春“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春“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专题》在线作业一答案参考6(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2春“历史学”专业中国近代史专题在线作业答案参考1. 汉武帝时东征朝鲜半岛取得了胜利。( )汉武帝时东征朝鲜半岛取得了胜利。( )正确答案: ×2.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有哪些?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政策”的原因有哪些?正确答案:美国面临着法西斯侵略的威胁却采取“中立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强大对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制约作用。(2)地理屏障因素。美国远离欧洲又有两大洋作天然屏障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孤立主义观念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条件。(3)反战思潮的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美国人民大为失望特
2、别是30年代战争危险重现端倪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在美国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这种反战思潮成了孤立主义盛行的社会基础。罗斯福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不能不考虑国内的形势。(4)重振经济、扩大外贸的需要。罗斯福上台后所面临的问题是重振经济、扩大对外贸易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美国不想卷入冲突在中立或不介入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贸易。(5)为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美国在德国有很多投资日本又是美国推销过剩产品的最大市场要明确地反对德、日在一定时期内同美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有冲突所以不到德、日严重威胁美国利益时美国是不会对德、日作战的。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是在国外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既使美国不卷入战争
3、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对外贸易同英、法的“绥靖政策”有所不同。但是对世界全局来说“中立政策”的作用是消极的支持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势力。美国面临着法西斯侵略的威胁,却采取“中立政策”,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孤立主义传统的影响。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势力强大,对罗斯福政府的外交政策有很大的制约作用。(2)地理屏障因素。美国远离欧洲,又有两大洋作天然屏障,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为孤立主义观念的长期存在提供了条件。(3)反战思潮的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使美国人民大为失望,特别是30年代战争危险重现端倪,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在美国形成一股强大的思潮,这种反战思潮成了孤立主义盛行的社
4、会基础。罗斯福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在制定对外政策时不能不考虑国内的形势。(4)重振经济、扩大外贸的需要。罗斯福上台后,所面临的问题是重振经济、扩大对外贸易,这些都需要有一个和平的环境,美国不想卷入冲突,在中立或不介入的情况下,可以开展贸易。(5)为维护垄断资本家的利益。美国在德国有很多投资,日本又是美国推销过剩产品的最大市场,要明确地反对德、日,在一定时期内同美国垄断资本家的利益有冲突,所以,不到德、日严重威胁美国利益时,美国是不会对德、日作战的。美国的“中立政策”的实质是在国外发生战争的情况下,既使美国不卷入战争,又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对外贸易,同英、法的“绥靖政策”有所不同。但是,对世界全局来
5、说,“中立政策”的作用是消极的,支持了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德国的侵略势力。3. 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仅仅限于( ),这与其他国家非常不同。 A陶瓷设计 B平面设计 C室内设计 D时装设计英国的“新艺术”运动仅仅限于( ),这与其他国家非常不同。 A陶瓷设计 B平面设计 C室内设计 D时装设计B4.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次表演,辛亥革命则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B.都是自下而上的救亡运动C.都主张
6、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D.都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参考答案:C5.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是( )。A.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B.商品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C.计划经济体制向商品经济体制转变D.粗放型增长方式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参考答案:AD6. 以下著作不是王晓秋的是?A、近代中日启示录B、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C、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以下著作不是王晓秋的是?A、近代中日启示录B、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C、近代中国与世界:互动与比较D、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正确答案: D7.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过程及其意义。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过程及其
7、意义。正确答案:(1)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就向英国提出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美国参战后苏、美、英三国政府多次商讨这个打败德国法西斯的首要战略问题它们之间意见分歧矛盾迭起。一是在苏联和英美之间主要表现为在什么时间开辟;另一方面是在英美之间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什么地点开辟。有时两者又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争论激烈甚至因难于协调而有动摇反法西斯联盟的危险。这些分歧是苏、美、英之间不同国家利益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种不同制度的矛盾。然而大敌当前又促使他们在几经周折后求同存异互相妥协。正是这种根本利益的一致和共同努力使第二战场经过1942年、1943年和1944年5月几次延期后终于开辟。(2)为了准备这次战争
8、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由艾森豪威尔指挥的盟军在物资、军备方面作了精心的准备。此外还计划从地中海向法国南部进行另一次有10个师兵力登陆的配合作战;在美国还有约41个师整装待发。为了迷惑敌人盟军在英吉利海峡最窄部分制造主攻的假象。(3)1944年6月6日盟军3个空降师先在诺曼底的德军防线后方空降德军统帅部对盟军的主攻方向判断失当和指挥错误没有及时投入援军使登陆的盟军站稳了阵脚。诺曼底战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月6日7月24日)双方争夺滩头阵地和集结必要的后备部队;第二阶段(7月25日到8月25日)盟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并解放巴黎。在土伦和戛纳之间登陆后与诺曼底滩头出击的盟军形成南北呼应之势
9、时战局已定。德军为了避免覆没仓惶后撤持续了近2个半月的诺曼底战役终于以法国首都巴黎的光复而胜利结束。这次战役计划周密规模宏大行动巧妙是反法西斯战争中光辉的一页。(4)第二战场开辟后欧洲反法西斯联盟的武装力量就从东、西、南三个方面向法西斯收缩罗网使战争进入了粉碎纳粹德国的最后决战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法西斯立即崩溃。面对盟军的攻势希特勒又进行总动员增强了西线的防御力量。不仅如此他还乘10月以后东线战事暂时的相对平静把原来打算用来对付苏军冬季攻势的预备队精锐的党卫军第六装甲集团军作为主力集结了一支约28个师的突击力量在阿登地区进行孤注一掷的反扑指望突破美军防线中的薄弱地段强渡马斯河夺取安特卫普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