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我所欲也》2017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2017中考复习试题及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鱼我所欲也中考精选试题年级_ 班级_姓名_一._ 基础知识 1 本文出自_,作者, _时期鲁国人,_ 是_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学过他的文章 _ 。“四书” :_ 。2 . .给下列加粗字注音:所恶()一箪食()一豆羹()蹴()苟得()不屑()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二者不可得兼.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_ 此之谓失其本心._贤者能勿丧.耳_ 故患有所不辟也 _ 呼尔而与之_蹴尔而与之。_ 万钟于我何加_故不为苟得也_是亦不可以已.乎_ (11)乞人不屑.也_(12)万钟 于我何加焉 _(13)乡为生死而不受。 _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_(15)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_(16)故患有
2、所不辟也。_4.4.解释下列多义词: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蹴尔而与之()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万种于我何加焉()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乎()而 呼尔而与之()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5.5. 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舍鱼而取熊掌也E、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C、乡为身死而不受D、呼尔而与之6.6.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和()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E、得之则生,弗则得死。C、得道多助,失道寡助。D、因得遍观群书。7.7. 选出与成语“得过且过”中“得”意义相同的句子()A、故不为苟得也 E、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D、
3、得之则生,弗得则死8.8.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尔。_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与我何加焉。 _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_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_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_二.理解课文1 1 . .填空:“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此之谓失其本心。2“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2 2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3.3. 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4.4. 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
4、方法,试举例。 _5.5. 文中多次使用对比这种手法,请举例说明。6.6. 写“鱼”和“熊掌” “不可得兼时? ”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三拓展应用1 . .本文孟子用“舍生而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选择),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体现这种追求的诗句是:“_”。请写出历史上在人生中有正确选择的人: _2 . .本文所强调的“义”与市场经济下的“利”有无矛盾,由此会引发一点什么样的启示,请简要谈谈。3 .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舍生取义”的正气歌,请概述一个这样的例子。_4. .本文主要阐述了 “舍生取义”的道理。作为 2 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这个“义”字?
5、5你认为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在现实社会中还有无意义,请谈你的看法。中的“此”指什么?3鱼我所欲也中考阅读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 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 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由是 别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 之,贤者能勿丧耳。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6、 _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辟: _2.下面加点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得之则生 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B.舍身而取义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C.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D.二者不可得兼 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译文: _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译文: _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 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3分)人物 _言或行 _5.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 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 而现在的学
7、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 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 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3分)2009安徽4甲文:鱼我所欲也(节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辟,通“避”。下同)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 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 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8、非独贤者有 是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乙文: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故不为苟也(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3)所恶有甚于死者(4)留取丹心照汗青苟:如使:恶:汗青:16翻译下列句子。(4分)(1)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17诵读下列句子时,每句至少应有一处停顿,请用“/”把这一处停顿标示出来(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2)山河破碎风飘絮18请摘录原文申的语句,填写下表。(5分)篇 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
9、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过零丁洋56一、基础知识1、孟子告子上孟子 战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得到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论语大学中庸2、 w w u dmdm g g engeng c cu g g dudu xixi e3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的字词:4 4、 解释下列多义词:与:句末语气词,表反问。给。于:介词,表示比较。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是:批示代词,这个,这样。这样看来,由此看来。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5.5. (B)6.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得”含义相同的两项是(B)和(C)7 7、(B)&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二
10、、理解课文1、 填空: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 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2、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3 3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4.4.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用“鱼”和“熊掌”作比喻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的事例论证 “义”重于“生”的观点;用“乡”与“今”对待“一箪食,一豆羹”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论证;用讲道 理来论证为何要“舍生”
11、。5 5鱼和熊掌对举生与死对举向与今天比较等6 6.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 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三、拓展应用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例如:岳飞精忠报国,文天祥选择忠义守节,布鲁诺选择坚定信念。2、不矛盾,在市场经济下也要讲诚信、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3.如抗洪英雄李向群为保一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誓斗洪魔,以身殉国。刘胡兰,朱自清病危之际拒 绝吃美国救济粮等。4.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与国与民与人有益的事等。社会上的哥们义气是与小团体个 人私利相关的江湖义气与本文的“义”不同。5、不能见利忘义
12、,所以舍生取义仍有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2分)祸患灾难;同“避”,躲避2.(2分)C3. (4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傲苟且偷生 的事。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4.(人物1分,言或行2分,共3分)示例: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毅一一7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一一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 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一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5. (3分)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 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
13、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 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15.15.(4 4 分)(1 1)苟且。(2 2)假如,假使。(3 3)厌恶。(4 4)史册。(各占 1 1 分)16.16.(4 4 分)(1 1)(如果二者不能够同时得以,(那么就)舍弃鱼而选取熊牚。(2 2)不仅仅贤人有这样的心(或:本心)。(每句 2 2 分。意思对即可)17.17.(2 2 分)(1 1)是故/ /所欲有甚于生者(2 2 )山河破碎/ /风飘絮(各占 1 1 分)18.18.(5 5 分)篇目体现中心(或主旨)的句子共同的追求鱼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舍生而取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L1(中心句子各占 2 2 分,共同追求占 1 1 分)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87277.html
文档标签:鱼我所欲也 2017 中考 复习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