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全国水资源论证培训题库及答案04地下取水水源论证

上传者:键*** 2022-07-01 17:14:18上传 DOCX文件 32.91KB
全国水资源论证培训题库及答案04地下取水水源论证_第1页 全国水资源论证培训题库及答案04地下取水水源论证_第2页 全国水资源论证培训题库及答案04地下取水水源论证_第3页

《全国水资源论证培训题库及答案04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水资源论证培训题库及答案04地下取水水源论证(1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地下取水水源论证考题一、 填空题1、地下取水是指建设项目利用取水建筑物直接从地下取用水资源(含地热水、矿泉水)。(I)2、根据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将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划分为:超采区、平衡区、尚有潜力区。(III)3、将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工作等级,按照其重要性可分为很重要、重要、一般共三个等级。(I)4、论证范围的确定,应以满足区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用水户对水量和水质的要求,并便于查明水文地质边界条件为原则。(IV)5、地热水资源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地壳内可供开发利用的、以其热能为主要利用目的的地下水(含水汽)及其有用组分。(IV)6、地热田是指在目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采集的深度内,富含可经济

2、开发和利用的地热水资源的地域。(III)7、地热田一般包括热储、盖层、地热水通道和热源四大要素。(II)8、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对地热水资源量的需求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地热水的可回收地热资源量(热量),二是指地热水的可采资源量(水量)。(IV)9、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天然矿泉水和医疗天然矿泉水。(I)10、天然矿泉水的论证应包括矿泉水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泉水可开采量计算、矿泉水形成机制 和 矿泉水水源地卫生保护区的建立和划分 四个方面的论证内容。(III)11、进行饮用水水质评价时,应考虑水的物理性质、溶解的普通盐类、有毒成分及细菌成分。(IV)12、岩石中的空隙按成因可分为孔隙、裂隙

3、和 溶隙。(I)13、饱水带内的岩土层按含水性和透水性的好坏可分为含水层 和 隔水层。(I)14、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主要为泉、泄流、蒸发。(II)15、根据含水介质中的空隙的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裂隙水 和 溶隙水。 (II)16、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 和 承压水。(II)补充题:17、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分析可只进行排泄量计算。(IV)18、地下取水水源论证是针对建设项目提出的取用水方案而言的,在建设项目取用水合理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II)19、建设项目地下取水水源论证最终要对建设项目地下取水的可靠性与可行性做出评价。(III)20、地下水水源地按取水规

4、模一般可以分为:特大型水源地、大型水源地、中型水源地和小型水源地。(II)21、地下水取水论证过程中,需要确定不同的水平年,包括现状水平年和规划水平年。(II)22、水均衡法的第一步需要划分均衡区,确定均衡期,建立均衡方程。(II)23、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常用的数值法有有限差分法、有限单元法和边界元法。(II)24、运用数值法的基础和关键是建立正确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II)25、泉水动态分析法一般有以下三种方法:最小流量法、频率分析法和布西涅斯克法。(II)26、地热水资源根据成因类型可以大致有:沉积盆地型、断裂(裂隙)型和近期岩浆活动型。(III)27、地热田按规模可以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

5、地热田。(I)28、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包括地热田地质、地温场、热储和地热水赋存条件分析四方面内容。(III)29、地热水赋存条件分析一般应测定地热水的化学成分、同位素组成、有用组分以及有害成分。(III)30、矿泉水资源计算,一般只计算可开采量。(III)31、规划矿坑排水量多采用稳定流大井法和水文地质比拟法。(III)32、富水系数等于矿井或矿坑的排水量与同一时期矿石开采量之比。(III)33、对饮用水水质评价可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II)34、为了全面反映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必须计算其综合评价指数。(II)35、水在锅炉中处于高温高压状态下,这种条件下可能发生不良的化学反应,主要有成垢作用、起

6、泡作用和腐蚀作用。(III)36、在进行地下取水的可靠性分析时,应考虑水文要素、含水层参数的不确定性。(III)37、取水构(建)筑物包括:管井、筒井(大口井)、水平集水工程、斜井等。(II)38、地热增温级的倒数称为地热梯度。(II)39、一般情况下,建设项目对地热水资源量的需求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指地热水的可回收地热资源量,二是指地热水的可采资源量。(III)40、好的饮用水必须满足人们生理感觉,并无害于人体健康。(II)41、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可开采量,造成地下水水位持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等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是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二、单选题1、

7、某地下水水源地的勘察已达到详查阶段,那么其探明的地下水可开采量应满足 B 级精度的要求。(II)A. D级 B. C级 C. B级 D. A级2、 根据“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地下水水源论证必须在区域水资源评价和 B 的基础上进行。(III)A. 水文地质普查 B. 水文地质详查 C. 水文地质勘探 D. 开采3、 地下取水水源论证的分类等级,按其重要性可以分为 A 级。(II)A. 三 B. 四 C. 五 D. 六4、 某地热井开采的地热水温度为60,那么该地热水应属于_B_。(III)A. 低温温水 B. 低温热水 C. 低温温热水 D. 高温热水5、 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8、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称为_C_。(I)A. 承压水 B. 上层滞水 C. 潜水 D. 孔隙水6、 地下水的开采量超过_B_,造成地下水水位持下降,或因开发利用地下水引发了环境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的现象,是判定地下水超采和划定地下水超采区的依据。(IV)A. 补给量 B. 可开采量 C. 天然资源量 D. 降水入渗补给量7、 钢筋混凝土井管机井折旧年限为_C_年。(II)A. 10 B. 15C. 20 D. 258、 钢管机井折旧年限为_C_年。(II)A. 10 B. 15C. 20 D. 259、 铸铁管机井折旧年限为_C_年。(II)A. 10 B. 15C. 20 D. 2510、

9、充满于两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称为 B 。(II)A. 潜水 B. 承压水C. 包气带水 D. 岩溶水补充题:11、某地下水水源地开采量为10万m3/d,则该水源地按取水规模定为 B 。(III)A. 特大型水源地 B. 大型水源地C. 中型水源地 D. 小型水源地12、在进行地下水取水论证水平年的确定过程中,现状水平年一般选择 C 。(III)A. 特枯年份 B. 特丰年份C. 距论证时最近的年份 D. 偏枯年份13、地下取水水源论证范围应 C 。(III)A. 应圈定很大范围,避免遗漏B. 应尽量圈定较小的范围,避免浪费C. 根据当地水文条件并以有利于促进区域水资源合理配

10、置为依据D. 根据行政区划圈定14、对以水平径流为主的地区,在确定其论证范围时,应该 A 。(III)A. 以水源地所处的含水系统组成的补给、排泄边界相对封闭的范围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水文地质单元B. 不小于水源地开采后可能形成的地下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分布范围C. 包括水源地至补给河流或其他地表水体及其所处低级地貌分区D. 按行政区划划分15、某地的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大于70%,按地下取水水源论证分类等级划分指标可定为 A 。(II)A. 一级 B. 二级C. 三级 D. 四级16、某地下取水水源地生活取水为4万m3/d,按地下水取水水源论证分类等级划分指标可定为 B 。(II)A. 一级 B.

11、二级C. 三级 D. 四级17、通过研究一定地区在一定时间内地下水的补给量、存储量和排泄量之间的数量转化关系的平衡计算来确定某一地区可开采量的方法叫做 A 。(I)A. 水均衡法 B. 数值法C. 时间序列分析法 D. 回归分析法18、数值法中,根据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来检验模型是否正确的过程,称为 C 。(IV)A. 模型预报 B. 模型分析C. 模型校正 D. 模型预测19、天然矿泉水水源地应严格划分卫生保护区,在泉(井)外围15m的范围内属于 A 。(III)A. I级保护区 B. II级保护区C. III级保护区 D. 外保护区20、矿泉水水源地卫生保护区中,II级保护区又称 B 。(I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5876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