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doc

《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doc(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照一剪梅阅读练习与答案 一剪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红藕”“玉簟”不仅说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开掘,它的深入意蕴是什么呢?2、“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是作者在孤寂中所想到的排遣寂寞的方法,她排遣掉寂寞了吗?3、“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4、“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意义分析p :5、领略词人“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中所表露的旖旎、纯洁、心心相印的爱情。6、名句赏析:“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参考答案】1、 “红藕香残”,虽然
2、是说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2、轻:轻手轻脚。怕惊动别人、小心翼翼。独:借泛舟以消愁,非闲情逸致的玩耍。过去和夫君双双泛舟,充满诗情画意,今天单独击楫,眼前的情景只能勾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独:假如丈夫在家,夫妻一起去划船该多好啊!3、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谁寄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
3、中,萦绕于词人心头。4、1、写眼前之景,花落水流,与“红藕香残”、“独上兰舟”相拍合;2、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无可奈何花落去,水流无限似侬愁5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6、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联想: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附译文:荷已残,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凉秋。轻轻的脱下罗绸外裳
4、,一个人单独躺上眠床。仰头凝望远天,那白云舒卷处,谁会将锦书寄来?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归时候。月光皎洁浸人,洒满这西边独倚的亭楼。花,自顾地飘零,水,自顾地漂流。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啊,无法排除的是这相思,这离愁,刚从微蹙的眉间消失,又隐隐缠绕上了心头。附赏析: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领起全篇。一些词评家或称此句有“吞梅嚼雪、不食人间烟火气象”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或赞赏其“精秀特绝”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它的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说明这是“已凉天气未寒时”韩偓已凉诗。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周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