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

《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后限时作业 人民版(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王慎之的清代海外竹枝词写道:“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导致词中“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使然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交通运输的发展【解析】“爱出洋”、“短褐装”等现象是鸦片战争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答案】B2.“自同光以迄宣统,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
2、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答案】C3.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它们是( ) A. B. C. D. 【解析】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四合院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而旗袍和中山装都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的产物。【答案】A4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入C西方殖民者涌入中国,实行同化政策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答案】B5.1912
3、年3月(中华民国)内务、教育二部为丁祭事会同通告各省电文“查民国通礼,现在尚未颁行。在未颁以前,文庙应暂时照旧致祭。惟除去拜跪之礼,改行三鞠躬”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鞠躬之礼代替跪拜礼节B.平等观念取代尊卑等级观念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民族平等观念的形成【解析】由“拜跪”到“鞠躬”,这说明平等观念取代尊卑等级观念。【答案】B6.1913年章太炎在报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如下: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以上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 )A.婚礼形式删繁就简B.依旧带有较浓厚的保守思想C.恋爱自由成为时尚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
4、由题干中“要不沾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有从夫之美德”可以看出B项符合题意。【答案】B7.下面三幅图片说明了( ) A.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 B.交通工具牵引动力的演进C.人们身份地位的变化 D.近代城市的兴起【答案】B8.在中国各种传统礼教规范中,“男女授受不亲”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面。而在清末流行的竹枝词中却有这样的描写:“申江好,男女不妨嫌。榻上横陈同倚枕,内不垂帘,任从观瞻”“客不分男女,可怜非常挤。”这说明自古以来的“男女之大防”在近代被打开了一个缺口。而与材料有关的突破口是( )A.交通工具 B.社交场合 C.男女合校 D.男女合演【解析】仔细阅读题干可知竹枝词描述的是火车或轮船上的
5、情景,故A项正确。【答案】A9盛宣怀曾赞叹一种叫做“德律风”的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着耳能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止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火车 B电话 C电报 D电影【解析】由题干可以看出该项发明的特点是可以远距离进行语言交流,据此可知应是电话。【答案】B10.(南昌三中2011届高三月考)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文人论政”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列强侵华,民族危机 政府腐败,人民困苦 思想启蒙,民智渐开 舆论开放,言论自由A. B. C
6、. D.【答案】A11.清末上海出版的游戏报上记载道:“座客既集,停灯开演,旋见现一影,两西女作跳舞状,黄发蓬蓬,憨态可掬;又一影,两西人作角抵戏;又一影,为俄国两公主双双对舞,旁有一人奏乐应之种种诡异,不可名状人生真梦幻泡影耳。”这段文字记载的是( )A.杂剧 B.京剧 C.电影 D.电视【解析】仔细阅读题干可知这段文字记载的是电影。【答案】C12.右图为1929年6月6日召开的首届西湖博览会的照片。展会历时128天,参观人数达二千万,轰动浙江和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们在展会上既可以买到江浙特产,也可以品尝到品种丰富的西式糖果糕点与饮料B.从首都到杭州来参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