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章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构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章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构成(3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八章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构成第一节 世界人力资源的发展n一、世界人力资源发展趋势n在人口增长方面,目前世界范围内主要呈现三大态势:n(一)人口高增长率n(二)人口的负增长n(三)人口老龄化二、世界主要国家人力资源发展情况n(一)美国的人力资源发展n1、教育是美国HR开发的主要手段。n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抓教育,并保持教育计划及其实施的连续性,不受国家元首更替的影响。n20世纪50年代末,进行全国性深入的教育改革。n80年代中期,教育问题提到关系国家和民族兴亡的高度。n90年代初,制定提高教育质量的综合计划,把各州的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教学课程和考试标准统一。n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5.8%,居
2、世界之首。n还实施终身教育。n2、加大职业教育和培训力度n拥有发达的职业培训网络,提供包括从大学正规教育到夜校的广泛机会,有助于个人获得发展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格。n90%的企业为职工制定了培训计划。的企业为职工制定了培训计划。n工商企业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达工商企业每年用于职工培训的费用达2100亿美元,超过中亿美元,超过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经费。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经费。n政府还筹集资金,介入学校的就业培训,主要对经济落后政府还筹集资金,介入学校的就业培训,主要对经济落后地区的失业工人和经济地位差的人口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地区的失业工人和经济地位差的人口制定培训计划,提高其就业能力。其就业能力。
3、n3、实施科技人才开发战略是美国HR开发的又一举措n大力开发本国的科技人才,大幅度提高教育投资。n平均一万名就业者就有平均一万名就业者就有66名科学家和工程师。名科学家和工程师。n对现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也常抓不懈。对现职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也常抓不懈。n十分重视引进外国科技人才。n重新修订移民法,对高层人才实行绿卡制;重新修订移民法,对高层人才实行绿卡制;n广泛招收外国留学生,鼓励优秀人才留居美国;广泛招收外国留学生,鼓励优秀人才留居美国;n通过借、聘外国人才,许诺世界最优的科研条件、高薪待通过借、聘外国人才,许诺世界最优的科研条件、高薪待遇等。遇等。n(二)日本的人力资源发展nP128n简述
4、日本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做法?n(三)德国的人力资源发展n培养和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水平、操作严格规范的就业阶层,使德国产品成为信誉和质量的标志,有效解决了失业问题。n失业率在欧共体国家中是最低的。n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组织的提高,成为发达国家中劳动时间最短的国家。n简述德国人力资源发展的主要举措?n什么是双轨制职业教育?n(四)韩国的人力资源发展n发达工业国,用3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花费100多年的工业化道路,飞速发展和工业化的关键是HR开发。n简述韩国人力资源发展的举措?n(五)新加坡的人力资源发展n新兴工业国,人少,国土面积小、自然资源缺乏的国家。n所有的食品,甚至连饮用水和填海的沙土都
5、要进口,唯一的财富是人力资源。n新加坡人力资源计划的核心内容?n(六)印度的人力资源发展n简述主要做法及内容?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n一、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n(一)人才总体增量表现n1、高层次人才增量表现n院士人才:一千多名n留学人才n博士后人才n引进人才:加入世贸组织后,每年增至22万人。n2、科技人才增量表现n3、教育人才增量表现n4、党政人才增量表现n5、企业人才增量表现n6、金融人才增量表现n7、信息人才增量表现n8、国际经贸人才增量表现n9、少数民族人才增量表现n(二)中国人才总体缺口分析n国民整体素质不高n2000年,我国具有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18%,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比例为
6、5%n9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对应指标的平均值为80%和26%n中国人均受教育年限约为8年,其他国家一般为12年左右,美国为13.4年,爱尔兰为11.7年,韩国为12.3年。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n1、高级人才缺口n(1)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只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15%,全国具有本科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全部专业技术人员的17.5%n(2)公派留学生数量不足n(3)引进国外人才的规模小n(4)缺乏高端技术专家和复合人才n(5)高级技工人才总量严重不足n中国工人队伍中技术工人只占23%、其中高级技工占5%,中级技工35%,初级技工60%,发达国家技工人数达75%、高级技术
7、35%、中级技工50%,初级技工15%n2、企业人才缺口n中国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占35%,而美国从事科研开发的科学家、工程师80.8%在企业,英国为61.4%n3、教育人才缺口n -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人才不足n -高校教育人才补充速度缓慢n4、农村人才缺口n5、少数民族人才缺口n6、其他部分专业人才的缺口。n比如金融人才,WTO专门人才和国际经贸法律人才。n二、影响人才资源素质的因素n(一)人才政策法规环境分析n1、人才政策体系建设滞后n2、人才政策尚处于完善阶段n3、人才政策的稳定性不够n(二)人才管理机制环境分析n 1、人才培养制度相互脱节n 2、人才选拨、使用制度不健全n 3、人
8、才流动渠道不畅n 4、人才激励、约束制度不完善n 5、部门之间协调机制不顺n(三)人才教育环境分析n 1、高等教育发展明显滞后n 2、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n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n -高校教育人才学历层次偏低n -职业教育人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n三、中国人力资源的发展趋势与挑战n(一)人才队伍建设的近期目标n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预期目标:n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使人才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素质有较大提高。n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的主要预期目标:n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人才
9、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比例趋于合理;n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n干部人事制度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逐步建立,人才市场体系和人才管理法规日趋完善,人才成长的环境进一步优化。n(三)民工荒问题探讨n1、民工荒反映普通劳动力的短缺n(1)民工荒反映的是整体短缺而非仅熟练工短缺,是全面而非局部地区和行业的现象。n(2)反映各地对外出务工农民的需求持续增加。n(3)反映外出务工农民供给出现瓶颈。n2、民工荒揭示发展面临战略转型n(1)需要高度重视劳动力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n(2)经济发达地区需要考虑经济
10、发展转型问题n(3)整体劳动力质量低,使经济增长缺乏可持续性第三节 人力资源的构成n一、自然构成n性别构成n年龄构成n自然构成的变动是出生和死亡变动的结果,其变动对人口再生产的规模与速度有重大影响。最终也是取决于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动。n二、社会构成n根据人力资源的社会经济特征来划分,反映人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质的规定性。n分为经济构成和非经济的社会构成两大类:n经济构成:经济构成:产业构成、劳动资源构成(在业人口与失业人口)、在业人口的行业构成、在业人口的职业种类、在业人口的科学技术等级构成等。n非经济构成:非经济构成:文化构成、教育程度构成、婚姻家庭状况、阶级构成、民族构成、宗教构成等。n三
11、、地域构成n根据人力资源居住地的地域特征划分,既反映人口居住地自然环境特征,又反映其社会经济环境特征。主要包括:n自然地理构成、行政区域构成、城乡构成。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评估方法n一、人力资源评估的理论基础n一般理论基础:按生产要素分配。n各类生产要素都应按在生产过程中的比例和贡献大小,从产出收益中获得相应的报酬。n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n1、各类生产要素的收入由各类要素的市场价格决定,而各类要素的市场价格由要素市场的供求决定。n2、各类要素的收入由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边际生产力决定。n二、人力资源价值的评估方法n(一)人力资源价值的货币性计量方法n将人力资源价值予以资本化n1、人力资源个人价值的计
12、量方法n(1)未来工资报酬折现法n将支付给职工从录用到退休或死亡期间的工资报酬,按一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n会高估或低估人力资源价值。n(2)随机报酬法n将某人在其工作期间一直服务于某一组织的期望条件价值,按其继续留职的概率,调整折算成当前的实现价值,作为人力资源的价值。n既考虑了职工在组织内的流动,又考虑了职工离职的可能性,数据较客观,更容易接受。nP152 公式n2、人力资源群体价值的计量方法n(1)非购买商誉法n将一个企业的收益水平超过同行业正常收益水平的部分予以资本化的价值,作为人力资源价值。n意味着,没有获得超额收益的企业就没有HR价值或为负数。与“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经济资源”相背离。n(2)经济价值法n通过预测未来各期收益,并将预测的盈利折成现值,予以加总,最后按照HR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计算HR的价值。步骤:n1、估计未来各期盈余现值;n2、计算未来盈余现值的总额E;n3、计算HR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R;n4、计算HR价值V=ER。n不足不足:对于未来盈利的预测带有很大的主观性。n(二)人力资源价值的非货币性计量方法n使用模糊计量和定性描述的方法加以分析和说明来计量某一组织职工的凝聚力、协作精神、人的潜力和适应能力等。n主要方法见P153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00460.html
文档标签:人力资源 发展 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