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



《《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晋肴之战》基础知识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浦东外国语学校 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秦晋殽之战基础知识练习答案文学常识1、左传是解释孔子春秋的著作,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传”是解释经书的著作,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相当系统而具体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2、秦晋殽之战反映了春秋时代大国争霸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秦国统治者师出不义的罪恶行径,揭示了战争胜负的因果规律贪暴轻狂必败。3、左传写战争的突出特点,重在写人物的议战,略写双方交战的场景。本文以蹇叔论战为纲,以秦军东征为经,以场面描写为纬,以战争的始末经过为顺序,从各个侧
2、面及战争的前因后果来印证蹇叔的分析。本文叙事脉络分明,详略得当,中心突出;刻画人物,个性鲜明,语言简约。文言基础整理一、通假字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同“避”,躲避2、以间敝邑 间,同“闲”,休息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厉,同“砺”,磨砺4、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厌,同“餍”,满足5、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同“隳”,损害, 毁坏6、乡师而哭 乡,同“向”,面对二、词类活用1、秦伯素服郊次 穿着素服,名作动;在郊外,名作状2、若潜师以来 发兵,派兵,名作动3、秦师遂东 向东出发,名作动4、左右免胄而下 下车步行,名作动5、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做生意,名作动6、使皇武子辞焉 致辞,名作动7
3、、子墨衰绖 染黑,名作动8、遂墨以葬文公 穿染黑的丧服,名作动9、先轸朝,问秦囚 上朝,名作动10、武夫力而拘诸原 竭尽全力,名作动11、入险而脱 险境,形作名12、行则备一夕之卫 保卫工作,动作名13、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装载之物(行装),动作名1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 后援部队,动作名1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 恩德,动作名16、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 为感到悲哀17、劳师以袭远 使疲劳,使动;远方的国家,形作名18、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 使空闲、休息,使动19、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使劳苦,使动用法20、彼实构吾二君 使结怨21、以逞寡君之志 使满意22、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使受辱三、一
4、词多义1、败(1)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秦晋殽之战) 打败(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秦论) 破坏、毁坏(3)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 失败(4)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促织) 破败、破旧(5)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垓下之围) 打败仗(6)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一气之余烈(秋声赋) 残败、凋残2、报(1)未报秦施而伐其师(秦晋崤之战) 报答,酬谢(2)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回复,答复(3)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过秦论) 报复(4)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促织) 报告(5)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滕王阁序) 报效(6)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通“赴”,到去3、超
5、(1)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秦晋崤之战) 一跃而上,跳上(2)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跳得轻快而高(3)听言则远超于上圣(十渐不克终疏) 超过4、乘(1)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殽之战)“四”的代称(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明月几时有) 凭借、依仗(3)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信陵君)辆,古代一车四马为一乘(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顺应(5)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过秦论)趁着(6)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涉江)登上(7)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冒着(8)兵旱相乘,天下大屈(论积贮疏) 交加,连接5、出(1)使出师于东门之
6、外(秦晋殽之战) 出兵,出征(2)果以富得罪出亡(训俭示康) 出逃(3)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促织) 拿出,交纳(4)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师说) 超过(5)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产生,发生(6)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指南录后序) 出现,显露(7)予出官二年。(琵琶行(并序) 调任,离京任职(8)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左忠毅公逸事) 外出(9)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苏武传) 使流出6、过(1)秦师过周北门(殽之战) 经过(2)孤之过也,大夫何罪(殽之战) 过错(3)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诸子喻山水) 超过(4)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新序二则) 拜访,看望(5)夷
7、,戮也,物过盛而当杀(秋声赋) 过分7、间(1)必死是间,余收尔骨(殽之战) 中间(2)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殽之战) 通“闲”,使休息(3)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指南录后序 间或,偶尔(4)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小路(5)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指南录后序) 机会(6)谗人间之,能无怨乎(屈原列传) 离间(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悄悄地8、累(1)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殽之战) 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2)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赤壁) 聚积(3)不终岁,薄产累尽(促织) 连累(4)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屈原) 屡次9、免(1)左右免胄而下(殽之战) 脱下
8、(2)若从君惠而免之(殽之战) 赦免10、谋(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殽之战) 谋略(2)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殽之战) 考虑11、丧(1)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殽之战) 丧事(2)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孟子) 丢失(3)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六国论) 灭亡(4)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 丧乱12、使(1)卜偃使大夫拜(殽之战) 率领(2)公使谓之曰(殽之战) 派人(3)使出师于东门之外(殽之战) 命令(5)使归就戮于秦(殽之战) 让四、文言虚词1、而(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连词,表转折,却(2)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连词,表偏正,地(3)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连词,表并列,
9、又(4)入险而脱,又不能谋 连词,表假设,如果(5)灭滑而返 连词,表承接,接着(6)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 连词,表递进,并且2、其(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代词,他们的 (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代词,代军队 (3)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代词,代崤山(3)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代词,那里,指郑国的原圃(4)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副词,表反问语气,难道(5)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6)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副词,表祈使语气,还是3、且(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连词,况且(2)且使遽告于郑 连词,并且(3)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副词,将要4、为(
10、1)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动词,行动(2)为吾子之将行也 介词,在(3)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留 连词,因为(4)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助词,呢(5)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动词,担任5、焉(1)击之,必大捷焉 语气助词,啊(2)公辞焉 代词,代蹇叔的意见(3)崤有二陵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4)余收尔骨焉 兼词,于此,在那里(5)使皇武子辞焉 代词,代他们(6)君何辱讨焉 代词,代孟明等(7)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副词,怎么6、以(1)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连词,而(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连词,表目的,用来(3)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介词,用(4)吾子取其麋鹿,以间敝邑 连词,表目的,用来(5)秦违
11、蹇叔,而以贪勤民 介词,因为(6)遂墨以葬文公 连词,而(7)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 连词,表目的,用来(8)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介词,用(9)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 介词,把(10)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连词,表结果,以致(11)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介词,因为7、于(1)杞子自郑使告于秦 介词,向(2)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介词,从(3)晋人御师必于崤 介词,在(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介词,到(5)且使遽告于郑 介词,向(6)吾子淹久于敝邑 介词,在(7)败秦师于殽 介词,在(8)使归就戮于秦 介词,到8、则(1)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连词,就(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副词,加强判断,是(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