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



《论证有效性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证有效性分析(4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62016年年MBAMBA入学考试综合能力入学考试综合能力论证有效性分析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论证有效性分析概述一、要求与特点 1、何为论证有效性:提出论点,运用合理的论据并通过一定的逻辑方法支撑论点,使论点成立。 所以,有效性包括了三个方面:论点是成立的,论据是有力的且本身是科学的;论证过程是符合逻辑的。 2、题型特点: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方面的有效性。 试题所给论证是有缺陷的论证,应答者要对这个缺陷经行剖析。是一种评述性文字,是一篇文章,是一种报告性文字。二、立论与驳论 立论三要素:论题(中心论点);论据(推断前提);论证(逻辑方法,特别是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2、) 驳论:对立论任何一个环节经行反驳,实现驳倒立论的目的。带有明确的目的和鲜美的观点、立场。 述评:通过剖析看论者是否实现了立论。无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只关注立论本身和过程。 三、要点 1、总体把握三要素,分析逻辑缺陷和漏洞,则若干要点,运用规范文字,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报告。 2、思考方式: 三要素各是什么? 概念(界定和使用)是否清晰、一致? 论据是否科学:真实、适用? 论据是否构成必要条件? 是否胡适更有力量的论据,如何增强说服力? 推理方法是否科学? 结论是否被延扩?二、隐含逻辑的一般方法在推理论证过程中间,如何形成论据到论题的充分条件,在论证过程中一本采用一下九种方式:从因到果和从果到
3、因:因果论断充要条件从一般到整体和从整体到一般:概要论断一般的代表性平行案例和类比论证:由此及彼案例、事物预示论断和权威论证:逻辑推断预测、引用结果-途径论证:结果的途径分析与途径的结果推断三、案例分析试题1:因果论断试题2:类比论断从实验到理论试题3:平行案例试题4:类比论断从故事到道理试题5:常识判断试题6:采样分析的客观性试题7: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试题8:预示论证试题9:权威论断立论的公允性试题10:结果途径分析试题11:相反观点的分别分析(综合)试题12:事例一般概念/举例论证试题13:窄化与泛化试题14:曲解与误读试题15:具体抽象一般试题16:自我矛盾分析四、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常见
4、的逻辑推理错误1. 1.以偏概全(轻率概括)以偏概全(轻率概括)2. 2.类比不当(荒唐类比)类比不当(荒唐类比)3.3.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4. 4.自相矛盾自相矛盾5. 5.违反同一律的错误违反同一律的错误6. 6.违反排中律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的错误1. 1.以偏概全(轻率概括)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的,它的可靠程度完全建立在枚举事物的数量及其分布的范围上。要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被考察的数量要足够多,范围要足够广,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充分大。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的简单枚举法称为“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以偏概全是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只顾一点不
5、及其余的情况;有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的情况;也有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的情况。这类问题通常是由于思维的片面性造成的,因此,发现“以偏概全”错误的基本方法,就是审题时坚持用辩证分析的方法。2. 2.类比不当(荒唐类比)类比不当(荒唐类比)类比结论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可能是假的。因为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于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人们通常把违背
6、常识、结论明显为假的类比称为“机械类比”“荒唐类比”。类比不当是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出题者经常将一些不具有或缺少可比性的事物,简单地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并据此进行较为荒唐的推理。3.3.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一)倒置因果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但因果之间的共存性也容易引起人们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犯“倒置因果”的错误。例如,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人都有私家轿车。这一论证就是倒置了因果关系。应该说私人拥有轿车是
7、发达国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二)以先后为因果因果关系具有先后性的特点,即先因后果。但也要注意“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故”也就是说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把先后关系当作因果关系,就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错误。(三)错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有“一因一果”的情况,但更多的时候是“一果多因”,每个原因单独看起来都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种情况时考试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错误。(四)强拉因果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例如,“如果加强广告宣传,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就属此类。加强广告宣传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企业的美誉度,
8、不取决于广告宣传,而决定于对需求者需求的良好满足。4. 4.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就是违背禁止矛盾律形成的错误。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不能两个都否定,否则所犯错误就叫“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如“提高邮票价格,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减少邮件流量”。论证者提高邮票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使邮政业景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又会减少邮件流量,就出现了目的与结果之间的矛盾。5. 5.违反同一律的错误违反同一律的错误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概念保持同一,是
9、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命题保持同一,是指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在一个论辩过程中,所讨论的命题不能偏题、离题、跑题。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以便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一)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反“混淆概念”的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二)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命题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命题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6. 6.违反排中律的错误违反排中律的错误 排中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
10、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够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五、文章结构 (一)标题(一)标题 可以从试题的实际内容出发,根据自己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缺乏接受性的实际论述,选择合适的标题。 1.主旨式2.其结论加问号式3.其主要错漏式4.万能标题标 题练习1 为了扭转邮政业务越来越不景气的局面,有人建议政府应该提高邮票价格。认为提价能产生更多收益,减少邮件流量,舒缓对现有系统的压力,进而改善员工工作面貌。所以,这一做法必定是有效的。 标题可以拟为一个不对症的药方如此做法难以奏效邮票提价不
11、可取等。标 题练习2 有份商业计划写到,“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在今后的20年中,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的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地售出足量的达达运动鞋中的股份,并增加在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标题可以拟为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莫把可能当必然异想不一定都能天开五、文章结构 (二)总体评价(二)总体评价 练练习习1 1的开头可以这样写: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面面对邮政业越来越不景气的局面,上述论证提出政府应对邮政业越来越不景气的局面,上述论证提出政府应该提高邮票价格的建议,认为提高了邮票价格可以带来诸该提高邮票价格的建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