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上传者:L****s 2022-05-30 18:57:15上传 DOCX文件 20KB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_第1页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_第2页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_第3页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从共时、历时方面考察了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历程与动因。首先,通过对“乃和“至在现代汉语中的考察分析来比拟“乃至在语用、语体、语义、语法方面的特征;其次,简单描述“乃和“至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并合理推测其自身演变历程;然后,考察“乃至在结合以前的形式及意义,以及结合成连词之后在古代汉语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特征,确定其正式凝结为连词的标志;最后,总结“乃至的词汇化动因及演变机制。 关键词:乃至 词汇化 连词 一、引言 “乃和“至在古代汉语中相对独立且使用频率较高,词汇意义和句法功能较为丰富。“乃和“至在历时层面上各自经历

2、了怎样的演变和开展而最终成为一个连词的呢?本文将从共时和历时角度考察“乃至的词汇化历程,并根据语料分析推测“乃至的成词动因、句法功能、语法意义和语用色彩等。 二、“乃至在现代汉语中的共时考察 ?现代汉语词典?“乃至:相当于“甚至,也说“乃至于。 “乃至的语义特征 现代汉语中,“乃至作为连词,表示范围、程度、数量、可能性、认知上的递进关系,这种递进关系可以是升序的,也可以是降序的。 1.“乃至表范围递进 这是一个太具诱惑的职业,特别是一旦成为明星,那就彻底改变了自己乃至家族的命运。 美中两国加强交流与合作,不仅有利于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开展。 例中“乃至连接的词语“自己与“家

3、族属于上下位的递进关系;而例中“乃至连接的词语“地区和“世界属于地域上的空间递进关系。 2.“乃至表程度递进 没完没了的加班却没有加班费,损害健康乃至危及生命的劳动没有起码的劳动保护设施,许多人那么常常上当受骗。 甲醇来源广泛,劣质煤、天然气、油砂、木屑乃至垃圾,但凡能产生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都可用来生产甲醇。 科举制度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道路。 例中“乃至强调由“损害健康到“危及生命,呈现程度上的深浅递进关系。例中“乃至呈现了另一种类型在程度上的递进关系:“垃圾与前面所列举的物质“劣质煤、天然气、油砂、木屑有优劣程度的区分,它们之间用“乃至连接时,呈现出降

4、序的递进关系。例中“乃至后面出现的“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那么是句子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是最不可能在升官道路中出现的阶层,但用“乃至连接后就凸显了这种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让它变得有可能,这也是“乃至在表程度加深上的一种表达。 3.“乃至表数量递进 它不但可以在水面上迅速滑行,而且能在水面以上几米乃至三四十米的低空中飞行。 103号以后的元素要以秒乃至毫秒来计了。 这两例中“乃至都表示了前后词语数量上的递进关系。例是升序递进,例是降序递进。 4.“乃至表认知递进 教师队伍的水平都还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培养模式乃至管理体制、运行体制都存在许多问题。 从“教育观念、

5、培养模式到“管理体制、运行体制,“乃至强调了认知上的多项递进。 “乃至出现的语法环境 “乃至后面既可接名词、动词、名词性短语,也可以接动词性小分句,根本不接段落。如: 一般白矮星比地球要重几十万倍乃至几百万倍。 由于船外侧海水对船舷的巨大推力,迫使两船极速靠近乃至相撞。 不管是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还是西方古代的地心说,乃至哥白尼的日心说,无不把天看作一个坚硬的球壳。 只要在北京立住了脚,成了气候,凭借着这块跳板,冲出亚洲乃至走向世界,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乃至作为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连接词语时多放在句中位置,连接短语或小分句时多放在分句句末位置。 “乃至的语用色彩

6、“乃至前后连接的成分多是描述客观现实,无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好的或坏的,都很少涉及主观语义上的褒贬色彩。“乃至在句中起到凸显、强调作用;也可表达根据前一句而主观推测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乃至连接的前后成分往往不按部就班或循序渐进地递进或递减,而是直接将语义程度推到极点。 中国军队努力促进与东北亚国家军队的关系,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的稳定作出了积极奉献。 关于复活现象的研究,带来一个诱人的希望:是不是可以利用枯燥或冷冻的方法,使动物乃至人在一段时间内停止生命活动,然后再复活,以到达延长生命的目的。 人们不能不感谢为此付出巨大辛劳的科学家们,更要缅怀那些为此作出奉献乃至牺牲的科学先驱。 “乃至的

7、语体风格 据北大语料库的统计数据来看,“乃至的用例集中出现在应用文、报刊这两类文体中,很少出现在影视讲坛、说明文和历史传记类文体中。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乃至多用在应用文中,在报刊杂志中使用率最高,在论文中也略有涉及。“乃至书面语色彩浓厚,语言风格严谨、准确、简明、具体。 三、“乃至的历时考察 “乃的用法 “乃为象形字,晚期甲骨文字形为,由妇人双手抱子于胸前喂奶形简化而来,本义为女子双乳,是“奶的本字。许慎?说文解字·乃部?:“乃,曳词之难也。象气之出难。可理解为,“乃,出声说话很难。字形像语气出口很难的样子。而后,“乃的本义由“奶来替代。而“乃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繁多,语法角色丰

8、富,可作代词、副词、连词、助词。 1.“乃为代词 “乃最早用作代词。可作人称代名词、指事代名词,也可以作指事形容词。 具乃贝玉。 子为彼栾氏,乃亦子之勇也。 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古书虚词通解?将“乃训为“是,如例中“乃可释为“是。例中“乃作指事代名词,例中作人称代名词,而例中的“乃就是指事形容词,译为“如此。 2.“乃为副词 项羽且死,顾谓其徒曰:“吾败乃命,非用兵之过。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越三月,乙卯,乃雨。 知地知天,胜乃可全。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自古有战,非乃今也。 高皇帝之意,乃敢不听? 3.“乃为连词 “乃在周代就出现了连词用法,表分句间

9、的并列、承接、递进、转折、假设关系。 物乃岁俱生于东,以顺四时,卒于冬分。 文王九十七乃终。 重耳谓其妻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乃嫁。 非独政之能,乃其姊者,亦烈女也。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 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那么学孔子也。 乃越逐不复,汝那么有常刑。 4.“乃为助词 子以众退,我此乃止。 “乃为助词时,可加重语气,对前置成分有强调作用。 “至的用法 “至是象形字,最早用作动词,表“到达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鸟飞从高低至地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凡云来至者,皆于此亦引申假借。 先秦时期“至已出现动词、副词、形容词的相关用法,同时也出现了向介词、连词的虚化用例。以下

10、是“至作动词、副词、形容词的用法。 汤武者,至天下之善禁令者也。 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 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至春,果病;四月,泄血死。 国事至此,余不得爱身。 “至字虚化为连词,含义有两个: 一作进层连词,可译为“甚至,甚至于。如: 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 二作转折连词,用于说完一事又另说一事时,表他转关系,相当于“至于。如: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 连词“至的用法是由“至的动词义“到达演化而来的。随着“至在句中的使用范围扩大,当“至的成分不再局限于地点、时间名词或名词性成分,而是可以搭配带有谓词性成分的分句,此时“至的

11、动词义自然虚化,其原本在分句中的主要谓语动词地位隐退,句中位置也发生变化,移到句首或分句句首,成为连接前后分句的词语。在这种环境下,动词“至虚化为一个连词。虚化后的连词既可以表示前后两分句的进层关系,译为“甚至,甚至于;也可表说完一事另起一话题的他转关系,相当于“至于。 “至与前后语句的谓语动词的语义联系渐行渐远时,其句法成分地位进一步边缘化,当它仅用来表示话题的转移,并且稳定在后一分句句首的位置,“至便产生了连词的用法。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土无双! 由此可见,语法环境、句中位置和词义引申虚化在动词“至向连词转化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连词“乃至的词汇化历程 连词“乃至由虚

12、词“乃和实词“至连用,“乃和“至位于两个不同的句法层次上,经过词汇化最终凝结成一个连词。跨层结构的词汇化在语义上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常见的语义变化形式有局部语义弱化或脱落,或发生隐喻或转喻。虚词多是由跨层次结构衍生而来的。 古代汉语中,“乃和“至经常连在一起出现。不同的句式中用法不一。 公曰:“善。此非吾所与女及也,而言乃至焉,吾是以语女。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驱美泽之车,策千里之马,乃至公子之所居。 故魁主死亡,乃至危也。 例中的“乃是转折连词,表示前后两句意思完全相反可译为“却,可是。也有学者认为,“乃在这里是一个副词,表轻微转折语气,而“至那么可以理解为是一个动词

13、。例中,“乃作连词,表承接关系,用在复句间表行为的连续性,其关系是:由于前一行为的产生,才有后一行为的出现;没有前者便没有后者,相当于“而后,然后。“至为动词,译为“到,到达。相对于前两例,例中“乃也作为承接连词,前者说明情况、原因或理由,后者表示相应的措施或结果。“至可理解为“导致之义。 “乃至都出现在“VP,乃至NP的句式结构中,当“至后接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时,分句中除了“至没有其他动词,这时“至充当分句中的谓语动词,“乃用作连词来转接或顺承“至后面的动作,可以译为“然后,而后或“于是,就“却等。 “至最初为动词,它的本义是“到达,到达某地,最初其后接地点名词为主。但随着动词“至后的搭配成分

14、范围不断扩大,意义也发生引申虚化。在例中就可以引申为“导致,表示“一件事情的结果、状态。“至的意义由“地点的到达引申为“一件事情导致的结果、状态。在“VP,乃至NP句式中,“至有“导致之义,表示前后分句转接或顺承的关系已经较为明显。连词“乃和动词性成分“至NP构成跨层结构,但“乃+至NP还未凝结成一个词语。 “乃至词汇化为连词 郭锐在?现代汉语词类研究?中定出了划分连词的两条标准:联合结构*;*|。 “乃至是用来连接分句的连词,所以应适合于第二条标准,即该连词用在主谓结构或谓词性成分前面,但不能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或结构单用。 “乃至在词汇化的过程中,语素“乃和“至都有语义虚化的表现。“乃至作为

15、连词,在古代汉语中的用法有两种,一种是作为因果连词,表示前后分句的因果顺承关系,可译为“以至“以至于;第二种是作为表程度的连词,表示进层关系,可译为“甚至“甚至于。 1.“乃至为因果连词 “乃至词汇化为因果连词,相当于“以至“以至于,大约在汉代前后。 因思而忧之,乃至不食而饱。 然有种子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 殷笑曰:“乃可得尽,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后一通。殷咨嗟曰:“仆便无以相异。 使腠理之微疾,成膏肓之深祸,乃至不救。 以上例句中,出现了“乃+至VP的句式结构。“至后的成分由最初后面搭配地点名词到后面可接表结果、状态等的名词或动词性成分,此时句子中出现两个动词,“至作为一个次要动词,其动词词

16、义自然渐渐隐退引申。如例中,“乃至前出现事情的原因前提,“乃至后接事情的结果,“至的动词义弱化,但语法意义增强,与前面的“乃凝结成连词,表因果关系,由“乃+至VP演变为“乃至+VP,出现在“VP1,乃至VP2的新句式中,其标志是因果连词,译为“以至,以至于。 2.“乃至为程度连词 “乃至词汇化为表程度的连词,相当于“甚至“甚至于,大约在汉代。 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 吾少来乃至不尝画甲子,无论于篇纸。 如法修行一七,三七日,或一月,三月,乃至经年。 西汉刘向?战国策?中就出现了“甚至的用法。“乃至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一种进层关系。“乃作为副词就有表程度的用法,译为

17、“竟然,竟,承接上一分句意义并加深前一分句的程度,“至后搭配成分范围更加宽泛,意义引申为“到达某种状态、结果,这时“乃至结合成一个连词,表“甚至义,成为表程度的连词。 这里要说明的是,“乃和“至在词汇化的过程中,它们用法的形成并不在时间上存在明确的先后顺序,可以在同一时期并行使用。 四、连词“乃至于的词汇化历程 “乃至于和“乃至连用最早都出现在春秋时期。但“乃至出现的频率高于“乃至于。 小人殉财,君子殉名,其所以变其情,易其性,那么异矣;乃至于弃其所为而殉其所不为那么一也。 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灵公曰:“寡人之过,乃至于此。 积久复久,乃至于更相承负,后生者被其冤毒灾剧,悉应无道而治。 无者

18、见取,贫弱者多,乃至于窜伏丘野之中。 例中“乃作连词,“至为后一分句的动词,“于作介词引出宾语“吴。例“乃至于后接“此,“乃作“竟然讲,表示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某种情况的出现出乎意料,整个分句可译为“竟到如此。“至表“导致,出现了“VP,乃至于NP的句式结构,与“VP,乃至NP的结构相似,表“因果顺承的关系。且动词性结构“乃至于此“乃至于是这样的结构在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极高。例中,“乃至于后面接动词短语,表示因果关系,“乃译为“于是,就,可作连词,“至于作介宾结构,后面接“出现的结果,语法关系紧密,“至于不能再分开解释,句式为“乃+至于VP。 从以上例句的开展演变来看,“乃的词义越来越虚化,最终凝

19、结为一个连词“乃至于,且其后紧接前一分句动作产生的后果,出现了“VP1,乃至于VP2的句式,与“VP1,乃至VP2的结构相似,相当于“以至,以至于。在例中,“乃译为“却,表示后一动作同前一动作相反,“于后为谓词性分句,表示一种行为。 五、连词“乃至词汇化的动因和演变机制 “乃至的词汇化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语义虚化 王美华提到,当跨层结构中的两个分立成分语义虚化后融合,并且只起连接作用,就向连词转化了。董秀芳指出,跨层结构的词汇化在语义上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最常见的语义变化形式有局部语义弱化或脱落,或发生隐喻或转喻。 当“至后的动词成为分句中主要动词时,其动词义就会发生虚化引申,进而造成语义

20、脱落,前后句会有因果导致关系。连词“乃本身具有承接连词的用法,这时与“至结合,词汇化为连词。如: 岂直国有异政,乃至家有殊俗。 句法环境的影响 董秀芳提到,位于句首的跨层结构比位于句中的跨层结构更容易发生词汇化,但位于句尾的跨层结构不太可能发生词汇化。董秀芳谈到,从语法上看,处在不同语法层次上的两个语言单位在句法排列中经常作为相邻成分连用。 “乃至除了会出现在“VP,乃至NP“VP1,乃至VP2的句式中,还会出现在“NP乃至,VP的句式中。如: 然那么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 大寒乃至,甲兵乃强。 当“乃至位于句末,“至只能作动词,“乃作副词,来修饰“至,译为“才,就,竟,“乃至无法词汇化为连

21、词。 然而,例中,“乃至出现在“VP1,乃至VP2的句式中,位于分句句首,“乃至在前后两小分句之间表示一种因果关系。 除在句首位置发生粘合之外,有些跨层结构还可以在句子中间贴近动词的位置发生粘合。“乃至后的句法成分在“乃至的词汇化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至后的成分变为动词性成分时,“至动词义弱化,语法意义增强,与“乃结合为一个连词,表前后分句间的因果顺承关系。但当“乃至后的成分是名词或名词性成分时,“至在分句中仍然作为一个主要的谓语动词,“乃也只作为一个副词来修饰“至。如例。“乃和“至中间极少插入别的成分,都是一起出现。 韵律影响 冯胜利指出,汉语的自然音步是右向音步,即不受句法和语义

22、因素影响的音步是从左向右组织的,这样句首的前两个音节就会被牢固地组织在第一个自然音步里。董秀芳同样谈到,句首是音律管制最为严格的地方,而句尾位置上的韵律那么是最松散的,自然音步的组合规那么促进了句首跨层成分的粘合。 “乃至位于分句的句首,这样就容易被牢固地组织在第一个自然音步里,所以受音律促使,“乃至就容易词汇化为一个词语,这也符合汉语双音化的开展规律。 六、结语 连词“乃至由“乃与动词“至连用开展而来。在古代汉语中,“乃至连用有多种情况,且其呈现在不同的句式中。它的各种用法并非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演化后只剩下连词的用法,而是与其他用法并行使用。它的成词标志是,“乃至作为一个因果连词或表递进关系

23、的程度连词,后面搭配谓词性成分,且“乃至不单独使用。“乃至于与“乃至的词汇化过程大致相同,其在现代汉语中的用法也与“乃至相似。现代汉语中的“乃至只保存了一种用法,即表示递进关系的连词。 参考文献: 【1】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开展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 【2】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 【3】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龚婷.浅析连词“甚至J.成功,2021,. 【5】韩凝.“以至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考察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21. 【6】周静.现代汉语递进范畴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7】王美华.跨层结构词汇化及其例证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1. 【8】尹君.文言虚词通释Z.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 【9】陕西师范大学词典编写组.常用文言虚词词典Z.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3. 10解惠全,崔永琳,郑天一.古书虚词通解Z.上海:中华书局,2021. 11董秀芳.跨层结构的形成与语言系统的调整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97,.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9569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