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管理心理学课件03

上传者:2****5 2022-07-02 02:13:29上传 PPT文件 1.15MB
管理心理学课件03_第1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03_第2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03_第3页

《管理心理学课件0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课件03(6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5章 社会知觉 章首案例 托德科斯坦萨专心致志地审阅办公桌上的两本人事档案。作为公司的信贷经理,他需要招聘一名检查员和一名账户经理。检查员的工作主要是检查贷款申请表上的信息是否准确。而账户经理需要审批大笔信贷,此职位要求统管所有账户,确保每个账户按时支付发票,对每个账户在财务上能处理的信贷金额进行调控。由于账户经理对账户评价所做的判断对于信贷部的成功至关重要,因此,此职位对于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仅从人力资源部对两位推荐候选人的结果来看,两位候选人似乎都不太令人乐观。卡尔沃雷尔先生是检验员的最佳人选,但他考试分数一般,面试表现不错,仅此而已。切丽尔卡特勒尔女士是可能成为账户经理人选中最好的,

2、但她以往的经验有限,并且面试情况差,只是考试成绩还可以。不过她曾得到过前任雇主非常有利的评价。在最后一次审阅了候选人的证件之后,科斯坦萨决定雇用沃雷尔为检验员。他的理由是这个职位对他的部门的成功并不起关键作用。而对于卡特勒尔则表示暂不雇用,而要再进行一次招聘,以找到一个更胜任的人选。他的理由是尽管卡特勒尔相关的资格并不亚于沃雷尔,但她在账户经理职位上的失败的严重后果则会大大超过沃雷尔作为检验员可能遇到的失败。科斯坦萨清楚等待他的是什么。人力资源部很想知道他为什么决定雇用那位男性而不雇用这位女性。科斯坦萨对于人们会对他的决定做何反应感到担忧。他把这个问题看做是两种不同工作的问题,而不是男女性别的

3、问题。但他也知道并非每个人都会以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 案例说明了知觉(认知)在管理中的重要性。对社会知觉的了解和把握将有助于管理者正确处理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一、关于知觉的概念: 知觉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是个体心理学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通过知觉,有助于对事物整体与全面的认识,知觉和感觉的关系与区别是: 1感觉指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即对客观事物赋于意义并做出解释。总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专一器官分析的结果。 知觉是感觉的深化,是几种器官综合分析产生的结果。 3知觉影响人的心理,即人的心理是以知觉为基础。 由于人

4、的大部分决策是直觉决策,所以知觉直接影响决策的结果。 二、知觉的特点: 1知觉的选择性: 即当人们感知外部事物时,能优先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清晰的分离出来。如图:(一)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一)影响直接选择性的客观因素E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如鲜艳的颜色,醒目的标记,响亮的声音,均容易被人清晰的知觉。E对象与背景的差别:二者反差越大,愈容易被识别。E对象的组合方式:对象在距离和形态上的接近,更容易被人们视为一个整体被知觉。例如:(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二)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1)兴趣 人们常常把知觉集中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而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被排除在知觉之外。 (2)需要与动机

5、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符合人们动机的事物,常常被人们当作知觉对象。 (3)个性特征 人们的个性、气质、性格特征都会对知觉产生 影响,例如多血质的人群对事物感知速度快,而抑郁质的人群则对事物感知细致入微。 ( 4)经验 内行与外行对事物感知的深度有很大的差别。 ( 5)环境与文化 不同环境与文化背景,即使感知的同类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2知觉的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做出解释。 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们可以根据经验,来按照事物的局部特征和个别属性去感知事物的整体。 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

6、的映象仍然保持不变。 以上三种特征主要取决于人们的先行经验,知识和经验越丰富,三种特性表现越明显。 三、知觉错觉: 人们知觉并不一定都是完全正确的。知觉的经验 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即产生错觉。其原因是: 1 1、 人们知觉器官认识事物上的局限性。 表现为视觉、听觉、嗅觉等感知上的局限性。如图: 上述两条等长线段,经过加工,可以产生认知错觉。 2 2、 根据过去的经验,感知眼前变化了的事物。 由于感知器官不适应外部条件的变化,反映迟钝和 固守经验也能导致错觉。 知觉错觉是一种消极因素,但如果运用得当,也能 产生积极效果,可广泛运用于视觉艺术(如放映电影, 服装设计,甚至军事领域)。 四、社会知觉

7、与归因: 5.1 社会知觉概述 5.1.1 社会知觉的概念与特点 (1)社会知觉的概念 社会知觉又称社会认知。在社会心理学中,它主要是指对人及人与人关系的知觉感受;而在管理心理学中,它主要是指对他人、群体、社会现象以及认识主体自身的直观判断反映。 (2)社会知觉的特点 1)完整性。 2)一致性。 3)选择性。 4)文饰性。 5)情绪性。 5.1.2 社会知觉的内容 (1)对他人的知觉 1)对仪表的知觉。 2)对面部表情的知觉。 3)对身体表情的知觉。 4)对言语表情的知觉。 (2)对自己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也相应地使人际关系的知觉具有了以下特征: 1)有明显的

8、情感因素参与。 2)双向性。 (4)对社会角色的知觉 5.1.3 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 (1)知觉者因素 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兴趣。 2)需要与动机。 3)个性特征。 4)认知结构。 (2)知觉对象因素 (3)知觉效应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2)定势效应。 3)刻板效应。 4)晕轮效应。 5.2 归 因 理 论 5.2.1 归因理论概述 (1)归因概述 1)归因的含义。 2)归因的种类。 3)归因的原则。 共变原则。 折扣原则。 扩大原则。 双向原则。 辩证原则。 4)归因的依据。 知觉主体依据自己切身的利益对他人行为进行判断。 知觉者依据对象行为的条件进行判断。 (2)归因理论概述 5.

9、2.2 海德的归因理论 5.2.3 琼斯与戴维斯的归因理论 (1)琼斯与戴维斯归因理论的基本观点 1)人们对他人的既稳定又富有信息的行为总爱寻找有意义的解释,是琼斯与戴维斯归因理论的基本假设。 2)琼斯与戴维斯揭示了对应推论的基本程序。 3)归因中的非共同效应。 (2)对应推论归因的影响因素 1)行为的选择性。 2)行为的社会要求。 (3)对应推论归因中的偏见 1)利益关联性偏见。 2)人格至上论偏见。 5.2.4 凯利的归因理论 5.2.5 韦纳的归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于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成功与失败的归因模式,为归因理论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表5.1 成败归因分类 5.3 社会

10、认知在管理中的应用 5.3.1 社会知觉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2)定势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3)刻板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4)晕轮效应在管理中的应用 5.3.2 归因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 (1)归因偏差 常见的偏差主要有以下几种: 1)防御性归因偏差。 2)责任归因中的偏见。 3)对没有社会意义的现象进行拟人化的归因。 4)思维定势导致的归因偏差。 5)归因依据错误导致的偏差。 (2)归因理论的应用 5.3.3 社会知觉类型与管理方式 (1)对人知觉与权变管理方式 (2)对自己的知觉与“自我实现”管理方式 (3)人际知觉与人群管理方式 (4)角色知觉与责任

11、制管理方式 5.3.4 社会知觉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1)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员工)的知觉 (2)管理对象(员工)对管理者的知觉第6章 气质、性格与管理 章首案例 在X超市,员工小汪从进公司以来就一直严格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工作也非常熟悉,毫无疑问,她很快被提升为她所在分店的店长。不过,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许多有规模的超市也迎头赶上。X超市的生意开始有所下降,尤其以小汪所在的超市更是大不如前。公司王总决定亲自下访查找原因。 这天是周末,超市的生意还不错。不过,一会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骚动,一位中年妇女抱着一包已经开封的东西要求退货。该妇女指出,东西开封后就发现里面的东西已经损坏了,她找到收银员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6036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