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第十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

上传者:2****5 2022-07-22 15:25:33上传 PPT文件 623.01KB
第十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_第1页 第十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_第2页 第十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_第3页

《第十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2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设备磨损的补偿及技术经济分析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设备的磨损 第二节 设备的经济寿命 第一节 设备的磨损设备:指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器物、生产工具等。 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企业生产的物质基础; 是企业技术水平的体现。 设备的技术经济问题-是企业如何正确的选择和使用设备的问题。 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会逐渐发生磨损。磨损是设备陈旧落后的主要原因,分有形磨损和无形分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两种形式磨损两种形式。 设备选择的原则: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技术上有:生产性、维修性、可靠性、耐用性、通用性、节能性、成套性、适用性、安全性、环保性等

2、 经济上有:寿命周期费用最低、净现值最大、投资回收期最短等等 因闲置或使用、实体性因闲置或使用、实体性 有形磨损有形磨损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指设备在使用(或闲置)过程中所发生的实体的磨损,亦称为物质磨损磨损,亦称为物质磨损。 分类:分类:第第种有形磨损。因使用强度,表现:精度下降、形状变种有形磨损。因使用强度,表现:精度下降、形状变化、零件损坏化、零件损坏第第种有形磨损。因闲置时间,表现:生锈、老化、腐蚀种有形磨损。因闲置时间,表现:生锈、老化、腐蚀一、设备磨损的分类及度量一、设备磨损的分类及度量(一)设备的有形磨损的概念及成因 设备的有形磨损反映了设备原始价值和使用价值

3、的降低。要消除有形磨损,一般可以通过修理修理的方法加以修复,相应地付出一定的修理费用。当然修理费应小于同类新设备的价值。 设备磨损曲线:随使用时间,设备磨损程度曲线 设备故障率曲线:随使用时间,设备故障率变化曲线澡盆理论。时间磨损时间故障率 设备有形磨损规律 设备磨损后是进行修理还是更换,主要取决于设备的磨损程度。设备有形磨损程度的度量,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设R为原样修复全部磨损零件所需的费用,则可以认为该设备现在的有形磨损价值为R,若以WP表示有形磨损的价值,则 WP=R方法一:设备有形磨损的价值度量设备有形磨损的度量p- 设备有形磨损程度n 磨损零件总数i 设备中i零件的磨损程度Ki i零

4、件的价值niKiKi p =1n1方法二:设备有形磨损的程度度量(3种方法)设备有形磨损的度量(1)根据零件的磨损程度 i,计算设备磨损的程度。TU 机器已经使用的年限TS 有形磨损规定的服务年限方法二:设备有形磨损的程度度量(3种方法)设备有形磨损的度量(2)根据设备已经使用的期限与有形磨损规定的服务年限之比来表示。UPSTT方法二:设备有形磨损的程度度量(3种方法)设备有形磨损的度量(3)根据消除有形磨损所需要的修理费用来表示。RK1p =R 修复全部磨损零件所用的修理费用K1 在确定设备磨损程度时该种设备再生产的价值 设备要不断地保存和增大它的价值价值,也要不断地进行再生产。 二、设备的

5、无形磨损及度量二、设备的无形磨损及度量 无形磨损无形磨损亦称经济磨损,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设备的贬值技术进步引起设备的贬值,它不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或自然力的作用造成的,它不表现为设备实体的变化,而表现为设备原始价值的贬值。 第第种无形磨损:种无形磨损:设备性能不变(设备没有陈旧落后),但由于设备制造工艺不断改进等原因,市场价格降低而贬值了。 第第种无形磨损:种无形磨损:设备性能变化了(设备陈旧落后),),由于技术进步等原因,出现了更先进的新型设备,从而原有机器设备在技术上显得落后,并且使得原设备使用价值的局部或全部丧失。1. 设备无形磨损的概念和成因分类:分类:K0 设备的原始价值K1 等

6、效设备的再生产价值(1)无形磨损的价值度量2. 设备无形磨损的度量 由于技术进步使原有设备相对贬值,就是无形磨损的价值数量。设Wl为设备无形磨损的价值数量,可以表示为:Wl=K0 - K1K0 设备的原始价值K1 等效设备的再生产价值(2)无形磨损的程度度量2. 设备无形磨损的度量无形磨损的程度度量可以表示为:011001lKKKKK 在计算无形磨损程度时,K1必须反映技术进步在两个方面对现有设备的影响: 1.相同设备再生产价值的降低 2.具有较好功能和更高效率的新设备的出现 K1可用下式表示 010()()nnnqckkqckn:新设备的价值 q0,qn:使用旧设备与对应新设备的年生产率 c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2510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