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

《《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雨巷文本解读及教学实录戴望舒(1905-1950),原名梦鸥,浙江杭县人。他是20 世纪 30 年代“现代派”的代表作家。1930 年加入“左联”, 1932年赴法留学,1935年回国后与卞之琳、艾青、冯至等人创办顶点、新诗等刊物。1941 年香港沦陷后,被捕入狱,但始终坚持民族气节。1949年回内地,1950年病逝。戴望舒早期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词和法国象征派诗歌的影响,注重语言的锤炼,意象朦胧,情致哀婉,韵调优美,内容多抒发个人孤独、忧伤、愁苦的情怀,极具柔婉秀丽的艺术魅力。抗战开始后,其诗风有重大变化,开始超越个人情感的樊篱,直面现实,将个人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融为一体,表现了热爱祖国和人
2、民、仇视侵略者的强烈情感,更表现了对光明未来的热切向往和必胜的信念。有诗集 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雨巷 是戴望舒的成名之作。当时 小说月报的编辑叶圣陶先生在看到这首诗后,称此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而戴望舒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这首诗描述的是一个彷徨在江南悠长雨巷的孤独者,等待着一位温婉美丽的姑娘的画面。 也许这位姑娘的家在雨巷的尽头,也许她回家时必然要穿过这条小巷,冬去春来,日复一日,“我”再次穿行在小巷之中,除了春雨打在油纸伞上的声音外,雨巷显得那样的寂寥、凄清,更让人忧愁的是“我”希望逢着的这样姑娘又偏偏结着愁怨, 她的篱墙颓圮了,莫非她也受到了
3、命运的打击?惆怅、妩媚动人,高洁而又孤傲,诗人拿丁香来比喻姑娘显然寓有深意。我国古诗里有好些吟咏丁香的名句: “丁香空结雨中愁”, “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坠”,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等等。丁香开花在仲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引愁之物。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总之,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于一体的象征,尽管美丽姣好,却易凋谢。丁香一样的姑娘,像是做着脆弱的梦的姑娘,她的愁怨恐怕也少不了吧?在 “我” 的长久的期待中,姑娘终于来了:“她默默地走近”,“像我一样”两颗心灵终于接近了,却又从身边飘然而过,令“我”失望,“又投出太息一般
4、的眼光”,两人的距离又重新拉开。这两位彷徨者都得了同一种抑郁病,因而同病相怜;又正因为病症相同,不可能互相拯救,只得分手。他们就是这样既彷徨,又在彷徨中追求着,追求着从诗更深的象征性意蕴看,诗中的姑娘形象其实就是诗人的理想。他的仿徨求索,就是为了寻找姑娘理想。姑娘出现了,但是她的步履,她的颜色,连同她的太息与惆怅, 都那样可望而不可及执著追求但又无法把握的象征意味。 诗人就这样表达了他追求美好理想的信念是那样的徒劳和无助。在雨巷里,姑娘的形象带有悲剧色彩;抒情主人公游子的形象,也同样带有悲剧色彩。他的追求是那样高洁,带着理想化的色彩,他所期待的姑娘,心灵是美丽的,外表是妩媚的。不过,这样的姑娘
5、实在太难找到。因此,在理想主义的期望面前,他总是困惑的,怀有一种气质性的悲剧感。另外,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说,雨巷在音乐性方面也具有突出的成就。全诗共七节,每节六行,每行长短不等,押韵的位置错综变化,常用首语重叠,加上奇特的字句组合,似断实连的分节跨行,使得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优美的旋律,细腻而传神地暗示了诗人低回而迷茫的心境。文章从诗人的气质,象征性和音乐性等方面对雨巷进行了深入的赏析,这里再提供另外一个“视角”。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写在蒋介石发动“四 ? 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他正避居于施蛰存的家乡松江。这首诗虽然字面上写的是如何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可是了解时代背景的作者不难体会
6、到这是恋爱情绪和政治情绪的契合,而不能仅仅当作恋歌。这是他写政治抒情诗的开端,并且初步显示了他此后诗情的基本风貌:日常生活情绪和政治情绪相互渗透,合为一体。初读雨巷,第一感觉就是美,诗写得很美,不仅语句美,字里行间还透露出一种凄美, 这种美总会让人产生无限想象,也极其愿意融入其中。于是我对这堂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让同学们深刻了解到诗人想要表达的那种意境。学习诗歌,最重要的是反复诵读, 我的课堂教学方法主要为朗读法和感悟法相结合,因为诗中有情节,有画面感,所以我想用讲述故事的方式让同学们感知诗歌,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融入情境当中,又可以真切的体会和感知雨巷。二、雨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
7、识与能力( 1)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审美情趣。( 2)了解诗歌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忧郁惆怅的情怀,理解中国2 0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知识分子的可贵之处,树立起对作家的尊重、对作品的喜爱的态度。(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诵读,领略诗歌的音乐美以及分析其成因。2、分析意象以及其象征意义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同学们说出夏天一个很明显的天气变化下雨。而下雨天人的心情往往又是略带有小小的伤感色彩和忧郁心情的。然后引出同样的雨天同样的心情下忧郁诗人戴
8、望舒的雨巷。(板书“雨巷、戴望舒”)2、朗读请大家跟我一起看黑板(指着“雨巷”)。大家来说说看在你们心中“雨巷”是什么样的一种景?()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心中的“雨巷”,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表达他心中的“雨巷”,而这种“雨巷”凭什么成为百年经典。好,下面请某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要注意找出诗中的 “意象” ,同时注意这几个字词:颓圮,太息,彳亍。(板书“颓圮,太息,彳亍”)朗读完后进行点评,可从普通话标准,节奏轻重急缓,感情是否丰富等方面进行点评3、作家介绍,写作背景大家说“雨巷”这首诗写得美不美?(美)刚才我也说了,这首诗是中国朦胧诗的百年经典。那么这首诗到底
9、美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找寻诗中的美。(开始讲解诗)4、找意象(6 个:油纸伞,雨巷,丁香,我,姑娘,篱墙)5、分析课文,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的开头给我们的信息是什么?(雨巷)(在黑板画图)雨巷,它是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它给我们的感觉是什么“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 谁撑着油纸伞(作者=我) ,我在干么?(独自彷徨)。为什么彷徨?(读诗一定要联系写作背景,在作者介绍中我说过因大革命的失败,作者一度迷失自己,他找不到方向,找不到出路,他迷茫,他哭闷, 所以他彷徨着,没有目的,没有方向的胡乱走着)这时我的心里又是怎样的?(凄清,迷茫,苦闷,徘徊)这时候的“我”,
10、就只在不断彷徨,苦闷吗?(不是)虽然作者在彷徨,但他的心里并没有放弃追求,“我希望逢着的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是作者所希望出来的虚构的人物,如果我们在画上添一个 “丁香一样的姑娘”那整幅画给我们的感觉又是怎样?(希望,追求)既然“我”是充满希望,那“我”的希望最终怎样了?实现了吗(没有,希望破灭了成了失望,追求也幻灭了她默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那“我”最终就是以失望跟幻灭结尾吗(不是的,我依旧是充满希望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图,经过分析我们不难知道这首诗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