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DSP第三次实验报告



《东南大学DSP第三次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DSP第三次实验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DSP技术及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学号 08014102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实 验 报 告课程名称: DSP原理及C程序开发 第 四 次实验实验名称: SCI串行通信 院 (系): 自动化 专 业: 自动化 姓 名: 学 号: 同组人员: 实验时间: 2017 年 4 月 27 日评定成绩: 审阅教师: 目 录一实验目的·······················
2、3;······································3二实验设备··········
3、3;·················································
4、3;·3三实验原理···············································
5、3;··············3四基本实验内容··································
6、183;·······················7五实验结果·························
7、183;····································9六实验小结············
8、183;·················································11
9、一实验目的1了解串行通讯的基本原理;2. 掌握SCI接口通信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编程方法。二实验设备1PC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 (或Windows98、Windows2000),安装了ccs3.3;2TI 2000系列的TMS320F28335开发板一块;3扩展实验箱一台。三实验原理1串行通信接口(SCI)是采用双线制通信的异步串行通信接口(UART)。SCI模块采用标准非归零(NRZ)数据格式,能够实现多CPU之间或同其他具有兼容数据格式SCI端口的外设进行数据通信。SCI的接收器和发送器都支持16级接受和发送FIFO,有着各自独立的中断和使能位,可以独立地操作实现半双工通信,或
10、者同时操作实现全双工通信。为保证数据完整,SCI模块对接受的数据进行间断、极性、超限和帧错误的检测。为减少软件的负担,SCI采用硬件对通信数据进行极性和数据格式检测。通过对16位的波特率控制寄存器进行编程,配置不同的SCI通信速率。SCI与CPU的的接口结构如图5.1。图5.1 SCI与CPU接口结构图2SCI接口特点:l 2个外部引脚:SCITXD为SCI数据发送引脚;SCIRXD为SCI数据接收引脚。两个引脚为多功能复用引脚,如果不使用可以作为通用数字量I/O。l 可编程通信速率,可以设置64K种通信速率。l 数据格式:1个启动位;1-8个可编程数据字长度;可选择奇校验、偶校验或无校验位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