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4 页,第卷第4 页至第10页,共10 页,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卷交回。第卷一、(9 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发现汉字之美流沙河现代散文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中外结合,对于外来语,不应该搞关门主义,要把人家语言的长处以自然合理的方式吸纳到现代汉语中来;二是古今结合,要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长处结合起来,寻找传承优美的现代文学语言的方式。汉字不止是简单的一个符号。比如,“家”这个字的涵
2、义,不是 family, 不是 homE从古文字上可以形象地看出,它表现的是牵一头猪到这个地方,这就是“家”的含义。远古时代是男子入赘女子家,男子到女子家是“家”到那里,女子到男子家是“嫁”到那里,都是动词。这个简单的汉字提示我们,我们在历史上曾经经历过母系制,这是一个遥远的记忆,却通过文字保存了下来。一个“家”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我们曾经以这种方式生活过。为什么我对汉字有感情?因为它并不是简简单单的笔画随随便便地构成的。无论哪个民族的文字,其早先都经历过象形阶段,但是到现在仍然使用象形文字的,就只有我们。汉字是当今人类各个民族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文字表达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其中
3、既包括智慧,也包括偏见。这些都需要我们认识和辨析,我们一旦熟悉了汉字的内涵,就会对它产生感情。我很喜欢“认字”这个说法。以前,娃娃读书先学的就是认字,“小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后来的大学中文系也一直把说文解字当作一门基础的课程来教。现在对“认字”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从前了。“认字”就是了解清楚一个字的形、音、义,知道它的演变。比如“臣”这个字,多少人把它解释成一个人跪着把背弓起,以取“臣服”之意。实际上,“臣”最早在甲骨文里的形象,是一只眼球凸出的眼睛,它的意思是瞪大眼睛,是“瞋”的意思。从前的君主一个人不可能把所有事都做了,因此要派不同的人去管理不同的事情,去睁大眼睛管理,不是在那里打瞌睡,
4、后来“臣”就成了一种身份,以至于不得不另造一个“瞋”字去表示瞪大眼睛的意思。不把这些演变了解清楚,就无法给别人解释“臣”的意思,了解清楚了,才谈得上认识“臣”这个字。用传统的文字学来解释汉字,最大的用处是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是有道理的,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还有文化内涵,有些甚至是文化活化石,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重要途径。我提倡“认字”,提倡学学古文字,不是为了狭隘地回到过去。文字学不需要也不可能普及,大学生中有万分之一的人能够了解一些文字学知识就好了。这是我们文化传统的基础,丢不得。先认识字,然后才谈得上认识汉字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发扬长处,修正短处,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吸收世界各国文化。
5、所以虽然讲求“认字”,秉持的却是开放的态度。说到书面语言,如何讲究起来,如何发扬汉字之美,都是要琢磨的。毫无疑问,文言文已经过时。现在网络上有人用文言文改写歌词,用文言文写写幽默的文章,那都只能算是游戏,没有多大的意思。文言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至于白话文,有它的长处,也有天生的短处,长处是便于普及文化和思想,短处是作为一种文学性的语言文字,很容易单调和贫乏。我提倡的是一种现代散文,它应该满足“两个结合”:一是中外结合,对于外来语,不应该搞关门主义,而是要从人家的语法、词汇、句型中学习长处,转化成现代汉语的通顺的、通俗的方式,吸纳到现代汉语中来;二是古今结合,要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长处结合起来,寻
6、找传承优美的现代文学语言的方式。我们的母语形成我们的文化,中国人的灵魂就在汉字里,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精神财产。它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都还保留着我从哪里来的印记。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字不止是简单的一个符号,它就像活化石一样,告诉我们过往的生活方式,过往的历史,遥远的记忆。B作者认为理想的现代散文,要中外结合,吸纳外来语言的长处;还要古今结合,寻找传承优美的现代文学语言的方式。C白话文,有它的长处,也有短板,便于文化和思想的普及是其长处,短处则是作为文学语言,容易单调和贫乏。D汉语形成的文化,已融入国人的灵魂,是祖先留下的精神财产,使得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都还保留着从何处来
7、的痕迹。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小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核心内容就是了解清楚一个字的形、音、义,知道它的演变。B对汉字“臣”的误解,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搞清楚字形的演变,这样就无法准确地给别人解释“臣”的意思。C之所以对汉字充满感情,在于汉字的内涵,汉字不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而是表达了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D现在对“认字”的重视程度大不如从前了,大学生能够了解一些文字学的凤毛麟角,充分表明了学习古文字的必要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认字需要秉持开放的态度,汉字是传统文化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能放心去吸收世界各国文化的长处。B作者提倡“认字”,提倡学古文字,
8、对当前认字状况深表忧虑。汉字文化是传统的基础,丢不得,所以要固守我们的传统。C用传统的文字学来解释汉字,最大的用处是使我们认识到,汉字是有道理的,不仅是有道理的,而且还有文化内涵。D文字需要我们认识和辨析,因为其中表达的既包括智慧,也包括偏见,文字表达一种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 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
9、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 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 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
10、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注释:釐(x):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4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 属:撰写B谦让未遑也 遑:闲暇C冯敬之属尽害之
11、害:损害,伤害D为赋以吊屈原 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5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 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 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C是时贾生年二十/ 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 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 最为少/每诏令议下/ 诸老先生不能言/ 贾生尽为之对/ 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