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



《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1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顶层设计”与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檀江林· 2012-11-13 15:55:56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 文章在系统梳理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方向、路径、指导与目标的“顶层设计”思路,解读“南方谈话”中改革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首创精神耦合路径的基础上,依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单项改革与综合改革”、“决策科学和措施协调”、“全面改革和重点改革”、“目标坚定和手段可行”等五个层面的“有机耦合”,探讨阐述了其对新时期继续推进改革的有益启示。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重温邓小平南巡谈话:“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1在历经20年风雨之后的今天,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铿锵誓
2、言依然雄浑地回荡在当代改革者心中。当年谈话中的哲理在实践中越发凸显其魅力,对改革的精辟论述也在不断的验证中展示其前瞻性。新时期、新阶段面对纷繁复杂的多重挑战,我国的改革正在迈向一个新阶段。回首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精髓与内核,改革理论的创新点和主要精神财富何在?哪些经验值得认真地吸取?我们认为,那就是改革“顶层设计”和群众首创精神的有机耦合。一、“顶层设计”概念提出及在新时期改革中的适用从来源上看,“顶层设计”概念并非新词,它在不同学科领域含义差异甚大。采用“顶层设计”方法完成某项工作,基于概念自身的全局性、预见性、设计性,要求运行过程中理念的一致性、模块功能的协调性、结构的统一性、资源的共享性、各
3、部件的标准化以及系统学方法的运用,以全局视野把握事件进度和发展,统筹思考。对于国家治理而言,顶层设计的使用在社会事务管理、政府工作、军事管理、经济管理等领域都有诸多渗透性体现。二战以后,西欧很多国家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重新走向复兴,“顶层设计”思路目前仍为西方国家处理国家事务的重要方法,借以进行国家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的战略性思考和总体设计。“顶层设计”理念近几年进入我国改革领域。2010年9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及“顶层设计”这一改革概念。2011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深入研究和确定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
4、规划”。2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考察时明确提出:“在经历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要继续下定决心、鼓足勇气,毫不动摇、永不停顿地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改革开放的长期规划设计,继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1综合学界相关观点,我们认为,顶层设计在当代改革中的应用,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改革指导思想和方针的顶层设计。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开拓科学发展的道路和方法。第二,改革基本内容的顶层设计。强调从党和国家全局出发,提高改革者的宏观决策能力,增强掌控全局的政治改革能力,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协调好经
5、济、政治、社会等各环节发展,重在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第三,改革路径的顶层设计。认真梳理改革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体制性障碍和深层次矛盾,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体制性创新,推动改革全面深化。因此,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改革“顶层设计”概念的提出与理念建构,表明我们党对改革新时期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认知的不断深化,是对科学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更是从战略高度统筹改革发展大局,秉持科学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时代强音。从改革之初“摸着石头过河”,到今日大胆推出“顶层设计”,凸显中国改革正在迈向一个目标明确、宏观规划和总体掌控的战略转
6、折的新时代,其也是对邓小平南方谈话精髓的合理继承与发展。二、邓小平“南方谈话”对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20年前邓小平南下巡视,20年后对其南方谈话的重温及反思告诉我们:邓小平无疑指明了中国改革的顶层设计路向。虽然“顶层设计”是21世纪后才逐渐进入学界视线的改革新词,但并不代表顶层设计理念在以前不存在。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南方谈话中的“顶层智慧”显而易见。1.改革指导方向的“顶层设计”。一方面,邓小平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社会主义的坚定性。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但并不玄奥,“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
7、的规律。”3从而避免人们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迷信化、鬼神化。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到的,因为它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从而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真理性。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更是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3383另一方面,改革路向的合理选择,无疑是当代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之一。对此,邓小平指出:“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3375在中国改革实践中,激进和保守都不是最优的道路选择。邓小平在谈话中多次引用党在革命、建设和
8、改革时期的例证来说明,无论是“左”还是“右”,对于改革和发展都会产生较大的负面作用,但在改革进程中既要反对右,重点更要防止“左”。2.改革路径思维的“顶层设计”。首先,“南方谈话”阐明了中国改革的市场化方向。中国走上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并实现长期持续高增长,对于世界和中国人民来说,都是当代伟大的壮举。回观国内外经济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无疑是突破性、史无前例的。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清晰的理论思路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9、经济手段。”3373基于中国十多年改革实践经验,邓小平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方向;党的十四大正式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顶层目标设计已然明晰,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也随之确立,从长期摸索转到公开实践,从部分改革到全面推行,中国改革大业在经济体制上开始展现其勃勃生机与活力,并不断取得新的辉煌成果。其次,南方谈话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远目标,更推动了全社会改革思维的根本转变。“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3372正是这些精辟论断,打破了传统思维
10、对中国发展的长期束缚,让民众对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标志着党在改革思维上迈出了一大步,终于摆脱了姓“资”姓“社”的长期困扰,从而不断迈向改革发展的新阶段。3.改革领导主体的“顶层设计”。在上个世纪末的国内外忧患中,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剧变,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很多人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认识不清,认为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就是发展了资本主义,就会被和平演变,甚至认为反和平演变应该是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致使部分群众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产生动摇。此时的邓小平异常冷静和理智,他始终强调:对苏联剧变乃至冷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的变化要冷
11、静观察思考,沉着应对,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动摇。关键是抓好党的组织路线:“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3381“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3380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靠一个好的党来领导,这是邓小平的一贯思想。早在1965年的一次谈话中,他就说:“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4南方谈话深化了这一理念:“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