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读史或览古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 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中引发对国家时运、自己身世的兴衰感慨,托古讽今、寄托哀感之诗。 一、怀古咏史诗特点 (一)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二)表现手法。常用典故、写景、对比、衬托、抑扬、讽刺等。 (三)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写眼前衰败、荒凉、萧条,也写历史事件经过,抒发感慨。二、怀古咏史诗常用典故(部分)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此后“投笔”就指
2、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后,“万里长城”即指守边将领。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 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化碧。庄子外物载,
3、苌弘是周朝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碧玉。后人就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之人为正义事业蒙冤受屈。三、怀古咏史诗思想内容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最深处,具有很高鉴赏价值思想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一)怀人伤己。整理追念古人一般是整理身世际遇与古人有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分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着眼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感慨自己。古人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却被朝廷冷落,不能才尽其用,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
4、,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观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观照,才使这首词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多少人共同心理感受,这首赤壁怀古词也因此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鉴赏这类诗词要抓住历史人物、事件和诗人身世联接点,找出共通之处,就能理解作品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意,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感伤怀才不遇(怀古伤己)的心境。如杜甫的蜀相,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业绩和精神
5、所感动;盛赞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雄才大略、君臣相契。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有统一中国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英雄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大多为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
6、警戒。怀古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时就是怀古最有理由时。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不尽人意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感伤思古幽情;抒发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感慨,暗含对现实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金陵是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触发了无数诗人怀古幽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一个专题。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座荒凉古墓。 2、物是人非型 昔日风景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