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

上传者:优质****T 2022-05-28 00:12:50上传 DOC文件 22KB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_第1页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_第2页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_第3页

《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Word版(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2016届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二)怀古咏史诗怀古咏史诗是诗人在读史或览古时,有感于历史上的人、事、物、象,在登高望 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中引发对国家时运、自己身世的兴衰感慨,托古讽今、寄托哀感之诗。 一、怀古咏史诗特点 (一)形式标志。标题有古迹、古人名,或有“咏”“怀古”“咏怀”等字眼。 (二)表现手法。常用典故、写景、对比、衬托、抑扬、讽刺等。 (三)结构内容。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写眼前衰败、荒凉、萧条,也写历史事件经过,抒发感慨。二、怀古咏史诗常用典故(部分) 1. 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此后“投笔”就指

2、弃文从武。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载,檀道济是南朝宋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此后,“万里长城”即指守边将领。 3. 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4. 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 化碧。庄子外物载,

3、苌弘是周朝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碧玉。后人就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之人为正义事业蒙冤受屈。三、怀古咏史诗思想内容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最深处,具有很高鉴赏价值思想内容有如下几方面: (一)怀人伤己。整理追念古人一般是整理身世际遇与古人有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在自己。分两种。 1、对比失落型 有的着眼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感慨自己。古人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自己却被朝廷冷落,不能才尽其用,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

4、,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强烈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故地重游,联想古人,观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观照,才使这首词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多少人共同心理感受,这首赤壁怀古词也因此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鉴赏这类诗词要抓住历史人物、事件和诗人身世联接点,找出共通之处,就能理解作品深刻寓意。 2、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不得意,感慨身世,观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感伤怀才不遇(怀古伤己)的心境。如杜甫的蜀相,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一生,为他业绩和精神

5、所感动;盛赞刘备礼贤下士、诸葛亮雄才大略、君臣相契。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有统一中国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哀思与痛惜之情。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写诸葛亮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英雄平定天下;写刘备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写诸葛亮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不伸、一生潦倒的悲愤。因而咏史诗更显得情韵丰蕴、意义深远,富有现实主义精神。 (二)怀古伤今。古代诗人大多为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诗人们常借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

6、警戒。怀古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现实不合理想模式时就是怀古最有理由时。分以下几类: 1、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不尽人意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感伤思古幽情;抒发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感慨,暗含对现实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金陵是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触发了无数诗人怀古幽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一个专题。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座荒凉古墓。 2、物是人非型 昔日风景依旧

7、,只是朱颜已改。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感觉,让人作冷静思考。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全诗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已是“故国”“空城”“旧时月”,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融合诗人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三)历史事件前两类诗歌,整理都身置其中,抒发一己感慨;此类诗作,整理跳出来,站在历史高度,独抒机杼,表达对历史事实独特观点,启迪世人。这些诗作多是整理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借古讽今,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历史覆辙(借古讽今)。 桂枝香·金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

8、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上片以“登临送目”四字领起,层层表现“故国晚秋”中江山风物胜概。下 片则以“念往昔、繁华竞逐”一句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末三句落到“至今”,便寓寄警世伤时之意,实际是借历史警诫当朝统治者不要一味贪图享受而重蹈历史覆辙。 又如杜牧的赤壁,此诗变换视角,讥讽周瑜侥幸成功。开头两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两句议论了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

9、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构思极为精巧,议论新颖独特,发人所未发,一反众口一辞论调,又不悖情理,使人耳目一新。四、鉴赏方法指津:鉴赏怀古咏史诗三步曲-1、所写历史的人、事、物、象是怎样的(弄清史实,通解文字);2、为什么要写这个人、事、物、象(找准联接点,体悟感情);3、诗人态度感情是运用什么方法表达的(分析技巧,体察诗心)。五、现场练兵1、阅读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满江红夜雨凉甚,忽动从戎之兴刘克庄 金甲雕戈,记当日、辕门初立。磨盾鼻、一挥千纸,龙蛇犹湿。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有谁怜,猿臂故将军,无功级? 平戎策,从军什,零落尽,慵收拾。把茶经香传,时时温习。生怕客谈榆

10、塞事,且教儿诵花间集。叹臣之壮也不如人,今何及! 【注】盾鼻:盾中间的纽。磨盾鼻:在盾鼻上磨墨。无功级:指汉代李广抗击匈奴,屡立战功,却不得封侯。榆塞:代指北方边塞。 (1)上阕“铁马晓嘶营壁冷,楼船夜渡风涛急”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战争场面?_ _ _ _ (2)这首词主要表达了整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_ _ _ _ 答案:(1)天刚黎明,寒气侵人,披着铁甲的战马已嘶鸣起来,奔赴战场;黑夜里,狂风呼啸,怒涛奔腾,高大战船正在抢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出金兵南犯和宋军抗御的惊心动魄场景。 (2)“生怕客谈榆塞事”,南宋边防形势越来越严重,而统治者仍然醉生梦死,表达词人对统治者

11、苟且偷安的不满与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叹臣之壮也不如人”更是满腹牢骚,一腔激愤。 2、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留。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1)诗歌中那些诗句表现了“悲”?请作简要分析。 _ _ _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答案:“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诗句描绘了一幅秋草衰迷、寒林空落、落日西斜、,空寂无人的荒村日落图,渲染了贾谊故宅一片萧条冷落的凄清景象,整理那种对贾谊的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悲情油然而生。表面是斜对贾谊命运的感慨,实际上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

12、(图示:贾谊: 先受重用 被贬长沙 凭吊屈原 刘长卿: 先居要职 一贬再贬 凭吊屈原注: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该诗写于第二次被贬为建德司马。3、阅读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馆娃宫怀古 皮日休绮阁飘香下太湖, 乱兵侵晓上姑苏。越王大有堪羞处, 只把西施赚得吴。(1)本诗哪两句构思极其精妙即曲笔?试赏析。_ _ _ _ 答案:第三、四句。三四句就勾践灭吴一事,批评勾践只送去一个美女,便赚得一个吴国,“大有堪羞”之处,这是很有意思的妙文。是人故意运用指桑骂槐的曲笔,有意造成错觉,明嘲勾践,暗刺夫差,使全诗荡漾着委婉含蓄的弦外之音,发人深思,给人以有余不尽情之味。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4 / 4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46703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