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上传者:hm****62 2022-06-12 01:43:01上传 DOC文件 302.50KB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1页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2页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_第3页

《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专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中考】202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利用了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玻璃板放置时要求与纸板。2在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点燃的一样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蜡像A的像重合,这样做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假设用光屏替代蜡烛B,在光屏上观察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答案:1像的位置2垂直3大小;虚【知识解读】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正立、等大、等距的"虚像,物与像"上下一

2、致、左右颠倒,即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眼睛逆着反射光线看到光线好似是从镜后的像点发出,所以说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1. 镜面的选择与放置:用薄的茶色 透明 玻璃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由于玻璃板的前后外表均能反射成像,为了减小两个像之间的干扰,玻璃板要薄一些较好。放置时玻璃板要和纸面垂直,否则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镀膜玻璃板的镀膜的一侧对齐 方格纸的中线 ,且朝向 像 的一侧。2. 像的位置与大小:选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一样蜡烛在玻璃板后寻找蜡烛像

3、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前侧从不同角度观察,同时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1镜前蜡烛点燃,目的是成像 清晰 ;镜后蜡烛不点燃,替代镜前蜡烛的像,用到了"等效替代法。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在 镜前 反射光线所在的区域可以观察到物体的像,在镜后无法观察到物体的像,因为镜后没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即"镜前观察,镜后成像。3. 屡次测量探求规律:要分析像距和物距的关系,就要改变物距并用刻度尺屡次测量记录像距和物距,比拟得出像距等于物距的结论,屡次测量的目的是 得出普遍结论 。使用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拟 像距与物距的关

4、系 。4. 虚像的理解和应用: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看到镜后的像点,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没有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光屏不能承接。5. 像的亮度:像的亮度取决于物体和环境的光线亮度关系。可以在 较暗 的环境中观察蜡烛的像;假设用棋子或圆斑小人代替蜡烛时,假设像不清晰,可以用激光灯照亮棋子或小人,注意要照亮朝向镜面的一侧。6. 评估:1像无法和蜡烛重合,可能是因为 平面镜放置时与纸面 不垂直 。2分析像距与物距关系时, 一组数据太少,结论没有普遍性 。7. 结论: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取决于物的大小,像距取决于物距。【核心例题】如图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器材选用时,用

5、平板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规格一样的茶色玻璃和普通玻璃,应该选择玻璃;实验中观察到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由于造成的,因此玻璃板选填"厚些或"薄些较好。2选取两段完全一样的蜡烛的目的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在玻璃板的A侧竖直放一只点燃的蜡烛,小明在玻璃板后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一样蜡烛寻找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的选填"A或"B侧观察。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如果在蜡烛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承接到像选填"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选填"虚或"实像。3在探究活

6、动中对玻璃板放置的要:。假设发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法与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次数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拟第一次12.012.0等大第二次15.015.0等大第三次10.010.0等大4实验中,要用分别测出和并进展比拟,假设小明做了第一组实验就开场分析结论,对此你的看法是,屡次测量的目的是。假设记录数据如下,实验说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5假设将镜前的蜡烛远离平面镜,则镜中蜡烛的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判断,像到物的距离将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7、或"无法判断。6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黑暗或"较明亮的环境中进展。小明用围棋的棋子代替蜡烛做实验,他发现棋子在镜中的像有些模糊。要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你的建议是。7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1的乙,下一步你该如何处理"白纸上的信息并得出结论:。假设将玻璃板下面铺着的白纸改为标有刻度的方格纸,其目的是便于比拟的关系。8如图1的丙,假设将蜡烛放在D处,在玻璃板前选填"能或"不能观测到蜡烛的像,因为,请作出像点D'的位置。9本实验中,用一根未点燃的蜡烛来代替已点燃的蜡烛在镜中的像,以确定像的位

8、置。以下实验操作中,也用到这种方法的是 A.研究电流跟电压关系时,控制电阻一定 B.用两个10的电阻串联代替一个20的电阻C.研究电流的热效应时,根据煤油温度的变化,判断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D.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屡次测量求平均值解:1确定虚像的位置;普通;玻璃板的前后两个外表都能反射成像;薄些2大小;A;完全重合;不会;虚3玻璃板与纸面垂直;玻璃板与纸面不垂直4刻度尺;像距;物距;一次实验一组数据太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探求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相等;等于5不变;变大6较黑暗;用激光灯照亮棋子7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并进展比拟,由此得出结论;物距和像距8能;蜡烛的反射光线能进入人眼;见图9B【

9、变式练习】 变式1. 小芳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2所示: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2小芳点燃蜡烛A,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一样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直到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A的像时,看到在像B处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B有局部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3移动蜡烛A进展屡次实验,目的是 。4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选填"能或"不

10、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做完实验后*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 A. 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B. 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C. 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D. 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展成像特点的探究答案:1光的反射原理2不需要;像和物大小相等;玻璃板的前后外表均能反射成像 3消除偶然性,使结论具有普遍性4不能不变5D变式2. 如图3的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小丽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刻度

11、尺的上面,并保持玻璃板与刻度尺垂直。再取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分别竖直放置在玻璃板两侧的刻度尺上,点燃蜡烛A,进展观察和调整。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选用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拟像与物的关系;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一样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能置时,眼睛应在蜡烛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选填"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18839.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