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厚性硬脑膜炎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厚性硬脑膜炎ppt课件(40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 患者,女,患者,女,5454岁,因岁,因“头痛头痛9 9年,左侧肢体年,左侧肢体抽搐抽搐3 3年,再发年,再发3 3小时小时”于于20122012年年1010月月2 2日入院。日入院。第一页,共四十页。1 患者患者9年前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全头炸裂样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颅脑年前在日常生活中突发全头炸裂样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查颅脑CT发现鼻窦肿物发现鼻窦肿物,行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具体不详),术后鼻腔反复流血,头痛未缓解,反复发,行手术治疗,病理报告为良性病变(具体不详),术后鼻腔反复流血,头痛未缓解,反复发作至今,平均作至今,平均1次次/日,数小时日,数小时/次。次。8年前出现右眼视
2、力下降,右眼上睑下垂、外斜视及右耳听年前出现右眼视力下降,右眼上睑下垂、外斜视及右耳听力下降,于当地医院眼科诊断为力下降,于当地医院眼科诊断为“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具体治疗不详。,具体治疗不详。1年后右眼上睑抬举及右眼内年后右眼上睑抬举及右眼内收好转,但视力下降至全盲,右耳听力下降至全聋。收好转,但视力下降至全盲,右耳听力下降至全聋。6年前出现被害妄想,具体诊疗不详,年前出现被害妄想,具体诊疗不详,1个月后好转。个月后好转。3年前聊天时突发左侧肢体抽搐,持续年前聊天时突发左侧肢体抽搐,持续1分钟左右停止,无意识障碍及尿便失分钟左右停止,无意识障碍及尿便失禁,此后反复发作,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
3、,诊断为禁,此后反复发作,多次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脉络膜前右侧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动脉动脉瘤”、“静脉窦栓塞静脉窦栓塞”,曾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并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头痛,曾行溶栓及抗凝治疗,并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头痛仍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抽搐仍反复发作,左侧肢体抽搐2-4次次/年。入院前年。入院前3小时在家中打电话时再发左侧肢体抽搐,持小时在家中打电话时再发左侧肢体抽搐,持续续3 min缓解,遗留左侧肢体无力。缓解,遗留左侧肢体无力。 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及癫痫病史。否认家族中类似病史及癫痫病史。第二页,共四十页。2 T : 36.5,R: 19次次/分
4、,分,P: 88次次/分,分,BP: 112/70mmHg 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 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右眼全盲,右侧瞳孔对光反神经系统查体:神志清楚,言语清晰。右眼全盲,右侧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右眼外展位,内收受限,右耳失聪,余颅神经()。左侧肢射消失,右眼外展位,内收受限,右耳失聪,余颅神经()。左侧肢体肌力体肌力5-级,余肢体肌力级,余肢体肌力5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双侧对称。双侧级,肌张力适中,腱反射双侧对称。双侧Chaddock征(征(+),),Romberg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征(),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颈软,克氏征。)。颈软,
5、克氏征。第三页,共四十页。32010.7.27第四页,共四十页。4第五页,共四十页。5第六页,共四十页。6第七页,共四十页。7第八页,共四十页。8第九页,共四十页。9第十页,共四十页。10第十一页,共四十页。11第十二页,共四十页。12第十三页,共四十页。13第十四页,共四十页。14 A: A: 颅脑颅脑CTCT示:大脑镰、小脑幕增粗、钙化(示:大脑镰、小脑幕增粗、钙化(箭头)箭头); ; B: B: 上矢状窦显影不全,顶部至额部、顶部至上矢状窦显影不全,顶部至额部、顶部至枕部未显影(箭头)。枕部未显影(箭头)。第十五页,共四十页。15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示血红蛋白
6、96g/L,96g/L,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蛋白16.2ng/ml,16.2ng/ml,血清铁血清铁5.7mol/L,5.7mol/L,铁饱和铁饱和度度9.38%,9.38%,其他常规检查正常。其他常规检查正常。 肿瘤相关抗原、病毒标志物测定正常。超敏肿瘤相关抗原、病毒标志物测定正常。超敏C 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52.84mg/L,52.84mg/L,血沉血沉120mm/h,120mm/h,抗核抗抗核抗体(胞浆颗粒型)体(胞浆颗粒型)1:1001:10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考
7、虑暂无风湿免疫病证据。免疫球蛋白、补体测定等均未见明显异常,考虑暂无风湿免疫病证据。 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素试验(+), ,肺肺CTCT未见确切病征未见确切病征, ,未发现结核感染证据。未发现结核感染证据。 颅脑颅脑CTCT(20102010年年0707月月2727日日 外院)示大脑镰、小脑幕增粗外院)示大脑镰、小脑幕增粗, ,钙化。钙化。 DSA DSA静脉期(静脉期(20102010年年0707月月2727日日 外院)示上矢状窦显影不全外院)示上矢状窦显影不全, ,顶部至额部未显影顶部至额部未显影, ,顶部至顶部至枕部未显影枕部未显影, ,不除外静脉窦血栓形成。不除外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脑
8、颅脑MRIMRI平扫(平扫(20122012年年1010月月8 8日日 我院)示双侧额顶枕部大片脑实质水肿区我院)示双侧额顶枕部大片脑实质水肿区, ,考虑为静考虑为静脉窦回流受阻所致,同时可见大脑镰增厚、钙化;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右侧为著;脉窦回流受阻所致,同时可见大脑镰增厚、钙化;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右侧为著;右侧中耳乳突炎症可能性大。右侧中耳乳突炎症可能性大。 颅脑颅脑MRIMRI增强扫描(增强扫描(20122012年年1010月月8 8日日 我院)示增厚大脑镰明显强化,冠状位可见强化我院)示增厚大脑镰明显强化,冠状位可见强化小脑幕和大脑镰呈小脑幕和大脑镰呈“双轨征双轨征”改变
9、。改变。第十六页,共四十页。16诊诊 治治 经经 过过 对比以往颅脑对比以往颅脑CTCT、MRIMRI发现大脑镰、小脑幕高密度影无动态变化发现大脑镰、小脑幕高密度影无动态变化, ,既往腰穿无血性液体既往腰穿无血性液体, ,遂否定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患者遂否定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患者0303年行鼻部副鼻窦年行鼻部副鼻窦手术。术后仍偶有鼻出血手术。术后仍偶有鼻出血, ,头痛,头痛,IIII、IIIIII、对颅神经受损、精神症状、对颅神经受损、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等症状癫痫发作等症状, ,行颅脑行颅脑MRIMRI示右侧乙状窦区、前后矢状窦区硬脑膜异常示右侧乙状窦区、前后矢状窦区硬脑膜异常增厚增厚, ,
10、伴脑膜钙化伴脑膜钙化, ,考虑符合肥厚性硬脑膜炎改变考虑符合肥厚性硬脑膜炎改变, ,双侧额顶枕部大片脑实双侧额顶枕部大片脑实质水肿区质水肿区, ,考虑为静脉窦回流受阻所致考虑为静脉窦回流受阻所致, ,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 ,右侧右侧为著为著, ,右侧中耳乳突炎症可能性大。诊断为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性大、症右侧中耳乳突炎症可能性大。诊断为肥厚性硬脑膜炎可能性大、症状性癫痫、缺铁性贫血、高脂血症。状性癫痫、缺铁性贫血、高脂血症。第十七页,共四十页。17 鉴鉴 别别 诊诊 断断第十八页,共四十页。18 从脑膜强化的形式来看从脑膜强化的形式来看, ,正常脑膜可出现线型强化正
11、常脑膜可出现线型强化, ,但不会出现结节但不会出现结节型或混合型强化。正常人的脑膜强化,认为正常脑膜强化的长度应型或混合型强化。正常人的脑膜强化,认为正常脑膜强化的长度应33cmcm,强化的范围应强化的范围应50%10(10年年),),硬膜病变范围广泛硬膜病变范围广泛,CT,CT表现为小脑幕、大脑镰及表现为小脑幕、大脑镰及颅底肥厚的硬脑膜呈高密度颅底肥厚的硬脑膜呈高密度, ,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在易被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是在CTCT影像影像上上, ,慢性肥厚性硬脑膜病变的高密度影不会出现在侧裂池和脑池等蛛网膜下腔出慢性肥厚性硬脑膜病变的高密度影不会出现在侧裂池和脑池等蛛网膜下腔出
12、血最常见的部位,而且密度更高;体征上没有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伴随的脑膜刺血最常见的部位,而且密度更高;体征上没有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相伴随的脑膜刺激征;腰穿可以帮助鉴别。激征;腰穿可以帮助鉴别。第二十页,共四十页。20第二十一页,共四十页。21 一种以直立性头痛和脑脊液压力降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一种以直立性头痛和脑脊液压力降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于中青年女性, ,以体位性头痛多见以体位性头痛多见, ,头痛于直立位加重头痛于直立位加重, ,卧位时缓解或消失卧位时缓解或消失, ,可伴颅神经受损表现可伴颅神经受损表现, ,腰穿脑脊液压力腰穿脑脊液压力60mmH60mmH2 2O O,
13、颅脑,颅脑MRIMRI示硬脑膜对称性示硬脑膜对称性异常增厚并强化,常合并脑下垂、硬膜下积液异常增厚并强化,常合并脑下垂、硬膜下积液( (约约10%)10%)等;等; 增强增强MRIMRI可表现为显著的硬膜可表现为显著的硬膜- -蛛网膜强化。蛛网膜强化。 低颅压头痛低颅压头痛: :采取直立位采取直立位1515minmin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恶化内出现头痛或头痛明显恶化, ,于卧位于卧位3030minmin内头痛消失或缓解。内头痛消失或缓解。第二十二页,共四十页。22第二十三页,共四十页。23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24 硬脑膜癌是肿瘤细胞转移浸润脑膜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恶性疾病硬脑膜癌是肿瘤细胞转移
14、浸润脑膜及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恶性疾病, ,多多有原发癌病史有原发癌病史, ,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可见硬脑膜局限性增厚并强化病情呈进行性加重。可见硬脑膜局限性增厚并强化, ,但其增厚但其增厚的硬脑膜多为的硬脑膜多为T1T1等信号、等信号、T2T2等或稍高信号。等或稍高信号。 大部分硬脑膜癌主要表现为硬膜大部分硬脑膜癌主要表现为硬膜- -蛛网膜广泛强化蛛网膜广泛强化, ,大脑镰和小脑幕大脑镰和小脑幕常明显强化常明显强化, ,在脑膜表面在脑膜表面, ,蛛网膜下腔或室管膜下可见到结节样强化蛛网膜下腔或室管膜下可见到结节样强化, ,小部小部分表现为软脑膜分表现为软脑膜- -蛛网膜下腔强化。蛛网膜下腔强化。
15、可表现为沿硬脑膜生长而呈新月型增厚可表现为沿硬脑膜生长而呈新月型增厚, ,强化明显强化明显, ,但病变多较局限但病变多较局限, ,且不均匀。腰穿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且不均匀。腰穿脑脊液检查可发现异常, ,必要时可借助脑膜活检。必要时可借助脑膜活检。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25A. A. 平扫横轴位平扫横轴位T1WI T1WI 见枕部颅骨内板下结节状病灶见枕部颅骨内板下结节状病灶, ,向内突入脑实质向内突入脑实质, ,向向外侵犯颅骨形成软组织肿块外侵犯颅骨形成软组织肿块, , 呈稍低信号呈稍低信号; ;B. B. 增强横轴位增强横轴位T1WI T1WI 枕骨内板下硬膜增厚呈结节状强化枕骨内板下硬膜
16、增厚呈结节状强化, ,局部枕骨及其皮下局部枕骨及其皮下软组织亦明显强化。软组织亦明显强化。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26 图图2:2:增强横轴位增强横轴位T1WI T1WI 左顶部硬膜明显增厚呈不规则条带状左顶部硬膜明显增厚呈不规则条带状强化强化, ,该强化不深入脑沟该强化不深入脑沟, ,可见邻近脑水肿。可见邻近脑水肿。 图图3:3:增强矢状位增强矢状位T1WI T1WI 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内见多发结节状强额颞顶叶蛛网膜下腔内见多发结节状强化灶化灶, ,同时脑实质内亦可见多发结节状强化灶。同时脑实质内亦可见多发结节状强化灶。胸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硬脑膜型转移胸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硬脑膜型转移第二十七页,共
17、四十页。27脑脑 膜膜 炎炎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28第二十九页,共四十页。29 先后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先后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泼尼松口服治疗。 2012 2012年年1010月月1313日,出院时头痛已明显减轻日,出院时头痛已明显减轻, ,无癫痫发作。出院后仍遵医嘱继续服用泼无癫痫发作。出院后仍遵医嘱继续服用泼尼松片维持治疗,尼松片维持治疗,20132013年年1 1月月5 5日随访时,头痛基本消失。日随访时,头痛基本消失。 复查颅脑复查颅脑MRIMRI示双侧额顶枕部大片脑实质水肿区已消失(图示双侧额顶枕部大片脑实质水肿区已消失(图2D2D);轴位(图);轴
18、位(图2E2E)及冠)及冠状位(图状位(图2F2F)小脑幕和大脑镰强化均有所减轻。)小脑幕和大脑镰强化均有所减轻。第三十页,共四十页。30 肥厚性硬脑膜炎(肥厚性硬脑膜炎(HCPHCP) HCP HCP是一种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特是一种以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和慢性炎症细胞浸润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疾病,可累及颅底、大脑镰、小脑幕、静脉窦等征的中枢神经系统少见疾病,可累及颅底、大脑镰、小脑幕、静脉窦等多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多颅神经损害和癫痫发作等。多部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慢性头痛、多颅神经损害和癫痫发作等。第三十一页,共四十页。31 HCP HCP根据
19、病因分为特发性(根据病因分为特发性(IHCPIHCP)和继发性()和继发性( SHCP SHCP)。)。 前者病因不明前者病因不明, ,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 ,特别是病理证实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特别是病理证实主要为纤维组织增生而无明显炎性浸润和其他特异性改变。后者病因很多而无明显炎性浸润和其他特异性改变。后者病因很多, ,包括感染、外伤、肿瘤包括感染、外伤、肿瘤、WegenerWegener肉芽肿等。感染性病因多为邻近器官感染波及硬脑膜肉芽肿等。感染性病因多为邻近器官感染波及硬脑膜, ,如病原菌经颅如病原菌经颅骨骨折、中耳乳突炎、鼻窦炎等疾病感染硬脑膜。本例患者有鼻窦部手术史骨
20、骨折、中耳乳突炎、鼻窦炎等疾病感染硬脑膜。本例患者有鼻窦部手术史, ,影影像学证实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像学证实双侧上颌窦及双侧筛窦炎症, ,右侧中耳乳突炎右侧中耳乳突炎, ,故考虑为故考虑为SHCPSHCP可能可能性大。此外性大。此外, ,尚有报导咽部炎症致尚有报导咽部炎症致HCPHCP的病例的病例, ,推测其机制可能为病毒或细推测其机制可能为病毒或细菌经由菌经由、对颅神经侵入颅内所致。对颅神经侵入颅内所致。病病 因因 学学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32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33 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可见于任何年龄,以中老年居多。SHCPSHCP除原发疾病的表现外除原发疾病的表现外,
21、 ,神经系统表现和神经系统表现和IHCPIHCP相似相似。头痛是。头痛是HCPHCP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头痛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首发症状为头痛, ,且可作为唯一症状持续数年且可作为唯一症状持续数年, ,常为枕部或全头钝痛常为枕部或全头钝痛, ,多系局灶性或弥漫性硬脑膜炎性刺激所致多系局灶性或弥漫性硬脑膜炎性刺激所致, ,少数与并发的脑水肿或少数与并发的脑水肿或脑积水引起的颅高压有关。其次可有多颅神经麻痹,脑积水引起的颅高压有关。其次可有多颅神经麻痹,对颅神经损害均有报道对颅神经损害均有报道, ,常见为常见为第第、对颅神经受累多见对颅神经受累多见, ,故患者多先出现眼部症状
22、故患者多先出现眼部症状, ,如视力进行性减退甚至失明、复如视力进行性减退甚至失明、复视。其次为第视。其次为第、对颅神经对颅神经, ,罕见表现为单侧颅神经完全或不完全性损害,即罕见表现为单侧颅神经完全或不完全性损害,即GarcinGarcin氏氏综合征。引起脑神经损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肥厚的硬脑膜压迫导致脑神经出颅孔处综合征。引起脑神经损害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肥厚的硬脑膜压迫导致脑神经出颅孔处变窄或形成包裹、局部缺血所致。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瘫痪、变窄或形成包裹、局部缺血所致。其他临床表现包括小脑性共济失调、肢体瘫痪、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状等,还有罕见以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精神症
23、状等,还有罕见以TIATIA、脑积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其、脑积水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机制可能与增厚的硬脑膜刺激、压迫脑实质或影响脑的静脉回流有关。本病历以头机制可能与增厚的硬脑膜刺激、压迫脑实质或影响脑的静脉回流有关。本病历以头痛为首发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相继出现第痛为首发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相继出现第、对颅神经麻痹、精神症状、癫对颅神经麻痹、精神症状、癫痫发作等痫发作等HCPHCP常见临床表现。故长期慢性头痛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多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常见临床表现。故长期慢性头痛的患者出现原因不明的多颅神经损害、癫痫发作应考虑应考虑HCPHCP的可能。的可能。临临 床床 表表 现现第三十四页,
24、共四十页。34辅辅 助助 检检 查查 脑脊液检查:常有淋巴细胞数增多和蛋白轻微增高,亦可完全正常。脑脊液检查:常有淋巴细胞数增多和蛋白轻微增高,亦可完全正常。 影像学检查:目前诊断影像学检查:目前诊断HCPHCP的主要手段。的主要手段。CTCT多无特殊表现,常可见小脑幕、大脑镰及多无特殊表现,常可见小脑幕、大脑镰及颅底肥厚的硬脑膜呈高密度,可伴钙化,并有增强效应。颅底肥厚的硬脑膜呈高密度,可伴钙化,并有增强效应。MRIMRI对对HCPHCP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重要的诊断价值。HCPHCP病例病例MRIMRI主要表现为:主要表现为:小脑幕、大脑镰、颅底多部位硬脑膜受累,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增厚;小脑
25、幕、大脑镰、颅底多部位硬脑膜受累,呈条带状或斑块状增厚;肥厚的硬脑膜肥厚的硬脑膜T1WIT1WI呈等、略低信号,呈等、略低信号,T2WIT2WI呈明显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一般以硬呈明显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一般以硬脑膜的蛛网膜侧强化最明显。小脑幕和大脑镰的硬脑膜强化较为特殊,表现为中心线样脑膜的蛛网膜侧强化最明显。小脑幕和大脑镰的硬脑膜强化较为特殊,表现为中心线样无强化区,两侧呈轨道样强化,即无强化区,两侧呈轨道样强化,即“双轨征双轨征”;部分患者在邻近的脑白质有长部分患者在邻近的脑白质有长T1T1长长T2T2的局部病灶;的局部病灶;SHCPSHCP常合并同侧副鼻窦炎或乳突炎;常合并同侧
26、副鼻窦炎或乳突炎;激素治疗后激素治疗后,MRI,MRI复查可见病变硬脑膜变薄、范围缩小、强化减轻,邻近脑白质病灶范围复查可见病变硬脑膜变薄、范围缩小、强化减轻,邻近脑白质病灶范围缩小或完全消失。缩小或完全消失。第三十五页,共四十页。35 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金标准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金标准, ,但临床能够进行病理活检者很少,多数患但临床能够进行病理活检者很少,多数患者只能做出临床诊断。者只能做出临床诊断。 HCP HCP诊断依据包括:诊断依据包括: 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慢性头痛、多颅神经损害和癫痫发作,呈慢临床表现为原因不明慢性头痛、多颅神经损害和癫痫发作,呈慢性炎症性经过者,应怀疑性炎症性经过者,
27、应怀疑HCPHCP; 颅脑颅脑MRIMRI示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示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增厚, ,增强可见明显强化;增强可见明显强化; 脑脊液常见淋巴细胞数增多和蛋白轻微增高脑脊液常见淋巴细胞数增多和蛋白轻微增高, ,亦可完全正常;亦可完全正常; 可伴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可伴其他自身免疫疾病, ,常见风湿免疫指标如类风湿因子、常见风湿免疫指标如类风湿因子、C-C-反应蛋白、反应蛋白、抗核抗体等异常;抗核抗体等异常; 除外其他导致硬脑膜局限或弥漫性增厚疾病。除外其他导致硬脑膜局限或弥漫性增厚疾病。第三十六页,共四十页。36 近年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近年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疗法治疗HCP
28、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长期口服泼取得良好效果,但仍需长期口服泼尼松维持量治疗数月至数年以防复发。尼松维持量治疗数月至数年以防复发。 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可有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可有3种转归:持续缓解、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复发、非皮质类种转归:持续缓解、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复发、非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复发。对于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复发患者,再次冲击治疗仍有效。如单用固醇依赖性复发。对于皮质类固醇依赖性复发患者,再次冲击治疗仍有效。如单用皮质类固醇疗效不满意、减量困难或不良反应明显者,可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皮质类固醇疗效不满意、减量困难或不良反应明显者,可联合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治疗。、硫唑嘌呤或环磷酰
29、胺治疗。 此外,此外,SHCP尚需对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病例报道临床表现、尚需对原发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病例报道临床表现、MRI甚至硬脑甚至硬脑膜病理活检均符合膜病理活检均符合IHCP诊断的病例,未找出任何可能病因,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头痛诊断的病例,未找出任何可能病因,经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头痛改善仍不明显,经抗结核治疗头痛完全缓解,后发现改善仍不明显,经抗结核治疗头痛完全缓解,后发现PPT实验强阳性的且肥厚的硬脑膜变薄实验强阳性的且肥厚的硬脑膜变薄。故诊断。故诊断HCP后鉴别后鉴别IHCP和和SHCP尤为重要。对于增厚的硬脑膜造成脑组织或静脉窦受压明显尤为重要。对于增厚的硬脑膜造成脑组织
30、或静脉窦受压明显,且且已出现颅神经或脑实质受压症状者已出现颅神经或脑实质受压症状者,多需手术治疗。手术采用不同部位颅骨切开减压术多需手术治疗。手术采用不同部位颅骨切开减压术,同时切除同时切除增厚的硬脑膜增厚的硬脑膜,术后多辅以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术后多辅以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进展。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硬脑膜需要外科手术切除肥厚的硬脑膜需要慎重慎重, ,除非是有严重的神经受压除非是有严重的神经受压, ,手术多为明确诊断。手术多为明确诊断。第三十七页,共四十页。37 IHCPIHCP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与自身免疫功能有关, ,因此可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因此可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
31、剂治疗。经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辅以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剂治疗经过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后辅以长时间的免疫抑制剂治疗, ,则可取得满则可取得满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但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有效意的临床及影像学效果。但糖皮质激素治疗虽然有效, ,但易复发但易复发, ,且容易且容易形成依赖形成依赖, ,多主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另外糖皮多主张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另外糖皮质激素依赖性复发患者质激素依赖性复发患者, ,再次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仍有效。当硬脑膜局再次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仍有效。当硬脑膜局部或弥漫性肥厚明显部或弥漫性肥厚明显, ,且已出现脑实质或神经受压症状时且已出现脑实质
32、或神经受压症状时, ,可行手术治疗可行手术治疗, ,切切除增厚的硬脑膜除增厚的硬脑膜, ,术后辅以药物治疗术后辅以药物治疗, ,病情多可得到控制。病情多可得到控制。 多数慢性肥厚性硬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慢性肥厚性硬脑膜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 ,能够使临床症状能够使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改善或消失, ,但文献回顾发现如果患者有感染征象但文献回顾发现如果患者有感染征象( (如发热、血沉增快、白细如发热、血沉增快、白细胞数目增多或胞数目增多或c c反应蛋白增高等反应蛋白增高等),),病情呈现进展性病情呈现进展性, ,预后不佳。预后不佳。第三十八页,共四十页。38避免误诊措施避免误诊措施第三十九页,共四十页。39第四十页,共四十页。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