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2022年第三期驻村工作“大讲堂”上的交流发言



《在省2022年第三期驻村工作“大讲堂”上的交流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省2022年第三期驻村工作“大讲堂”上的交流发言(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在省2022年第三期驻村工作“大讲堂”上的交流发言各位领导、各位战友: 大家上午好!我叫和倩如,是怒江州泸水市大练地街道锦绣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点驻点第一书记,感谢省委组织部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驻村工作经验。 我们属于“直过民族”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居民人数超过3000人,100%都是傈僳族。由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原因,虽然易地搬迁政策帮助“直过民族”实现了脱贫的目标,但是要实现在经济、文化、生活上与城市社区同等水平的目标,我们驻点工作队和社区“两委”班子深知肩上的担子还很重。 我们驻点工作队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思考摸索,发挥个人优势,从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着手,探索出居安、业安、身安、心安
2、“四安模式”,推动了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居民幸福指数同步不断提升。 一、抓治理,让搬迁群众“居安” 社区全面构建党组织领导、居民自治、社会参与的治理体系,及时成立群团组织,发动搬迁群众参与社区治理,把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善治的强大动力,按照“公共服务设施、公共服务体系”两手抓的发展思路,确保“一站式”服务、养老服务、儿童服务、殡葬服务等功能入驻社区,不断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在探索易地搬迁社区治理的过程中,我们努力打造三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工作队敢于探索、社区做好接力、群众动力激发,全力助推社区居民与社区工作
3、人员的良性交流和密切配合不断激发社区发展活力。现在我们社区群众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找社区工作人员,举个例子,上个月有2个居民代表找到我们想外出学习烘培技术,针对个性化的需求,我们也能迅速定制方案,及时对接协调,派社区干部带他们到大理石窑工坊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在和企业进行多方沟通后,这个月底他们开启烘培学习之旅。 二、抓就业,让搬迁群众“业安” 通过党建引领,创新“党总支+社区就业工作站+劳务公司+工厂”模式开展劳务输出工作,实行“订单式”“定向式”等劳动力技能培训模式。社区引进棒球扶贫车间、斯特芬尼蛋糕扶贫车间、物业公司等,累计让12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通过技能培训累计输出劳动力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