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高二政治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政治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唯物论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2、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
3、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20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
4、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21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2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3“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
5、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2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辩证法1.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
6、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2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3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4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部分对事物的整体起决定作用。5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断章取义:割裂了整体部分之间的关系,孤立地看问题。6舍卒保车:整体处于统帅和决定地位,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7.“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8坐井观天:把部分当作整体的错误观点。9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
7、是绝对的、无条件的。10树欲静而风不止:物质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12少小离家老人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士别三日、刮目相看;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3涸泽而渔: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4始则终,终则始,若环之无端也:没有看到事物是不断向前发展的。1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向
8、前发展的,运动是有规律的。16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联系的客观性。黑格尔说:“在纯粹的光明中,就象在纯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这体现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统一的关系。18、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从哲学上启示我们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方向转化。19.老子说:“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一段话体现哲理是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可以向其对立面转化。20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
9、相互转化。21田忌赛马: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能够引起质变、当事物的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结合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堤溃蚁穴,气泄针芒;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3桔生淮南则为桔,桔生淮北则为枳: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矛盾双方(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4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