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



《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朱明光)(4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及教材研修提纲我们的经验第一个问题: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总结了什么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第一个问题: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总结了什么经验的基础上起步的?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国际背景国际背景 国内背景国内背景 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现代科技发展的影响 面对新的时代课题。面对新的时代课题。第二个问题:着眼于现阶段的特点,怎样认识当前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题第二个问题:着眼于现阶段的特点,怎样认识当前这次课程改革的背景和课题? “三个视点”与“五个如何”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以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系列文件为依据,增强思想政
2、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依据,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感染力。 以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为依据,突出为依据,突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点。 以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依据,体现本课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程的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三个层面第三个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我们研制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第三个问题:在课程改革的视野下,我们研制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核心价值: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的
3、课程。点教育的课程。 重要任务: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与社会生活能力的课程。 培养目标: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质的课程。课程。 意义与价值第四个问题:作为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我们怎样确认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第四个问题:作为研读课程标准的前提,我们怎样确认这门课程的性质和功能? 功能定位 以邓小平理论和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要思想为指导。 贯彻贯彻“少而精,讲管用的少而精,讲管用的”原则。原则。 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采用新思立足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
4、践,采用新思 想、新观点、新论断。想、新观点、新论断。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理念之一第五个问题: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把握课程理念的意义?第五个问题:根据课程性质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如何把握课程理念的意义? “ “引导引导”,是出发点,就是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是出发点,就是要鲜明地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 “特点特点”,是着眼点,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和认,是着眼点,就是要着眼于学生学习和认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知规律,把握好高中阶段的成长特点。 “ “结合结合”,是着力点,就是要着力于贯彻,是着力点,就
5、是要着力于贯彻“三贴近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回答的原则,切实回答“五个如何五个如何”等时代课题。等时代课题。 理念之二 既要保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既要保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衔接关系,又要区分与高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校政治理论课程的递进层次。 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要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体现高中课程基础性与选择性的统一,既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养,又提供基于自主选择
6、的拓展性、应用性课程。理念之三 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加强实践环节,拓展教学空间。 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面向现实生活,既提供“动手动手”操作的机会,又引领操作的机会,又引领“动脑动脑”思考的过程。思考的过程。 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不断充实、拓展和更新课程资源。 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合作探倡导师生之间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学生之间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究的学习方式。理念之四 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探讨对思想政治素质进行评价的途径。 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的方法。探讨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7、起来的方法。 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探讨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 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探讨多种多样的评价形式。理念之五 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 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体系之处。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体系之处。 课程模块相对独立、平行开设,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安课程模块相对独立、平行开设,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设计空间。排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设计空间。 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管理之处。这是它不同于传统的课程管理之处。 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学科背景,但不是固有的知识每个模块,都有相应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