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设计说明参照

上传者:5****8 2022-07-25 20:32:31上传 DOC文件 1.10MB
设计说明参照_第1页 设计说明参照_第2页 设计说明参照_第3页

《设计说明参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说明参照(49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2章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2.1 矿区概述2.1.1 位置与交通XX井田位于山西省大同煤田东翼中东部边缘地带,距大同市约30km,距同煤集团公司17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2°4932113°930,北纬39°5240°10。位于口泉河两侧,鹅毛口河以北,七峰山西侧。属大同市南郊区及朔州市怀仁县所辖。井田东北侧有京包铁路线、大秦线,东侧有北同蒲线均交汇于大同市铁路枢纽,并与口泉沟、云岗沟两条铁路支线相连,通往同煤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田内有口泉沟铁路支线。从大同市沿京包线至北京全长382km,至包头450km,沿北同蒲线至太原355km,沿大秦线至秦皇岛

2、630km。井田东侧有大同至太原208国道及大同至运城高速公路。井田内沿口泉河有大同市至王村公路,有沿胡家湾沟、麻皮泊沟经盘道村去往鹅毛口乡的简易公路,鹅毛口乡怀仁公路与大同至太原的主干公路相交,可通往大同市、太原市、河北省、内蒙古等地。附近新型现代化大同机场正在建设中。此外,井田内各条沟中均有向外运输煤炭的简易公路。图2-1 XX矿交通位置图2.1.2 自然地理、地形及地势大同煤田位于山西地台北端,黄土高原中部,周围环山,西北为牛心山,西南为洪涛山,东南为口泉山,东北面为雷公山。口泉山脉北起大同西部,南至朔州兰花口。煤田中部为一广阔起伏的低山丘陵台地,沟谷发育,山梁纵横。盘道村一带山地构成口

3、泉河与鹅毛口河两水系的分水岭。XX井田位于大同煤田中东部边缘地带,东接口泉山,北连口泉河,地面为低缓丘陵地形,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大部分地带为山区,被黄土所覆盖,仅沟谷及山脊地区有岩层出露。井田内地形较为复杂,沟谷发育,生长有大量野草树木,也有少量农田耕地,大部分为旱地,水地极少。区内最高点海拔标高为+1653.2m,最低点为+1200m,相对高差453m。2.1.3 河流水系XX井田属于海河流域永定河水系桑干河北岸支系,主要河流有十里河、口泉河、鹅毛口河。十里河:位于大同市西南、井田北部的云岗沟内。流域面积1044km2,全长61.5km,河宽50600m,坡度0.2l,树枝状水系。小站水文

4、站1954年测得最大洪峰流量224m3s,1952年最小流量0.003m3/s。口泉河:从井田中间穿过。流域面积600km2,全长 50km,河宽20150m,树枝状水系,坡度57%,为间歇性河流,流量甚小,主要靠矿坑排水补给。但雨季山洪暴发时流量猛增,1988年7月12日,据有关部门估计,洪峰流量600m3/s。鹅毛口河:位于井田南,流域面积110km2,全长 12km,河宽 80130m,河床坡度1.8%,树枝状水系。日常流量为0.043 m3/s 。2.1.4 气象及地震烈度本区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冬季干燥寒冷,风沙严重,夏季炎热。年最高气温37,最低气温-28,年平均气

5、温6.5。年最大降雨量634.7mm,年平均降雨量419.88mm,降雨主要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年平均蒸发量平均1880.1mm,一般大于降雨量的34倍。本区多为北西风和北风,次为西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29m/s,平均风速3.0m/s。历年最大积雪深度22cm,冰冻期自十月上旬至翌年四月下旬,最大冻土深度161cm。表2-1 大同煤田区域地层表界系统组厚度(m)备 注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014由砾石、砂组成的冲积、洪积层中、上更新统0147由黄色亚砂土、亚粘土组成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035红色粘土层中新统汉诺坝组0126为玄武岩,分布于牛新山脉一带中生界白垩系上统助马堡组040浅灰色砂岩夹红

6、色、绿色泥岩、泥灰岩组成下统左云组0350为一套砂砾岩、主要分布于左云、右玉一带侏罗系中统云岗组0260紫色、黄绿色砂质泥岩、灰白色粉砂岩下统大同组0264灰白色砂岩与灰色泥岩及煤组成永定庄组0211紫红色、灰绿色砂质泥岩、灰白色砂岩组成古生界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0100黄绿色含砾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组成上石盒子组0254灰白色砂岩与紫红色、灰绿色粉砂岩下统下石盒子组091灰白、紫红色砂岩与紫红色砂质泥岩组成山西组096灰白、绿色砂岩与深灰色粉砂岩、泥岩、泥岩及煤组成石炭系上统太原组0130灰白、龙色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组成中统本溪组064灰白色砂岩、深灰色泥岩、灰岩夹紫红色泥岩组成奥陶系中

7、统上马家沟组038由南而北,由上而下逐渐变薄,依次尖灭,在煤峪口附近全部尖灭。中统以石灰岩为主;下统以白云炭为主夹灰绿色泥岩组成。下马家沟组0185下统亮甲山组0167冶里组055寒武系上统凤山组0107由南而北、由新至老逐渐变薄,依次尖灭,在大同煤田北部的青磁窑以北全部尖灭。以石灰岩为主夹灰绿紫艳色泥岩。长山组025崮山组095中统张夏组0141徐庄组0101下统毛庄组056太古界五台群肉红色花岗片麻岩等,分布于大同新生代盆地边缘一带2.2井田地质特征2.2.1 地质特征大同煤田区域地层由老至新为:上太古界五台群;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白垩系;新生界第四系。大同

8、煤田区域地层情况见表2-12.2.2 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涌水量本井田内沉积岩厚达数百米,从地表第四系至煤系基盘均为泥质岩和碎屑岩相间成层,岩石胶结密实、裂隙少,且纵横方向上连通性差,影响了含水层的发育及相互间的水力联系,加之本区的降水量少,又无常年性地表径流及大型地表水体,因此地下水的补给来源贫乏,各地层的含水性都不强。全井田共10个含水层,其中第四系河谷冲积层、基岩风化壳及寒武、奥陶系灰岩等含水层含水性较好;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含水层的含水性极弱。对各含水层简述如下:寒武-奥陶系灰岩:出露于井田东部边缘,灰岩顶板埋深442657.49m,标高888.0964.51m,岩性主要为深

9、灰色块状灰岩,灰白色白云质灰岩、褐红色竹叶状灰岩和鲕状灰石。井田内总体寒武系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发育程度不均匀,富水性较弱,南部岩层含水性好于北部岩层。其中挖金湾、王村、鹅毛口一带位口泉沟南水文地质单元的岩溶水径流带上,钻孔单井出水量5001000m3/d,单位涌水量大0.1L/s·m,为XX井田岩溶水相对富水区;其它地段岩溶水单位涌水量均小于0.1L/s·m,富水性较差。井田内7个岩溶钻孔揭露灰岩静水位标高为1160.241244.97m,其中5个钻孔岩溶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含水性较好。岩溶带厚度715m。但溶洞较小,其溶洞直径最大为1.8×1.0×1.

10、0cm,连通性、导水性差。水由西向东、东南方向流动,水力坡度为0.01。根据井田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当矿井主要开拓巷道穿过寒武、奥陶系石灰岩时,预计其岩溶水出水量为3437m3/d。本溪组砂岩:上、中部为砂岩、砂质泥岩,下部有12层铝土质泥岩及含铝土质的砂质泥岩,厚度7.815. 57m,全区发育,岩石胶结致密完好,是奥灰与煤系地层良好的隔水层。抽水单位涌水量为0.0002Ls.m,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埋藏深。补给条件差,故含水性弱。太原组砂岩:由砂岩、砂质泥岩及煤组成,系砂岩裂隙承压水。岩石胶结致密、裂隙不发育、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抽水单位涌水量0.00080.001 Ls.m,渗透系

11、数0.0060.008m/d。山西组砂岩:岩性以砂岩为主,裂隙不发育,胶结致密,埋藏深,补给条件差,含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0.0004L/s.m,渗透系数0.006m/d。下石盒子组砂岩:岩性为砂质泥岩、砂岩组成,裂隙少,埋藏较深,补给条件差,故含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0.0109L/s.m,渗透系数0.01m/d。上石盒子组砂岩:岩性以泥岩、砂岩组成,裂隙发育少,含水性弱。钻孔单位涌水量 0.0036L/s.m,渗透系数0.014m/d。永定庄组砂岩:该组地层由砂岩、砂砾岩及少量砂质泥岩组成,含水性受地形、构造所控制。低洼沟谷地段,岩石风化裂隙发育,受大气降水、地表水及冲积层潜水影响补给水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2956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