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非口服给药的吸收演示文稿.ppt

上传者:qinqinzhang 2022-07-08 01:13:00上传 PPT文件 13.38 MB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非口服给药的吸收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一百一十页。
(优选)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非口服给药的吸收
第二页,共一百一十页。
第一节 注射给药(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
优点:起效迅速,药效可靠,生物利用度高,可避开胃肠道的影响;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药物和不能口服给药的患者。
缺点:伴有注射疼痛与不适;若药物误用或注射剂量不当,常难以纠正或弥补;不能自行注射;成本较高。
第三页,共一百一十页。
一、注射给药的途径与药物吸收
注射部位不同,所能容纳的注射液体积及药物的分散状态不同,药物吸收的速度也不同。
肌内注射
静脉注射
皮内注射
皮下注射
第四页,共一百一十页。
1.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v)
静脉推注,用量小,一般5~50ml
静脉滴注,用量大,多至数千ml。
优点:将药物直接注入静脉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故不存在吸收过程,作用迅速,生物利用度100%;
缺点:容易产生药物性休克、过敏反应等副作用;
剂型:水溶液或醇溶液,有时亦为乳剂或脂质体制剂。
第五页,共一百一十页。
2.肌内注射(intramuscular,im)
将药物注射到骨骼肌中,有吸收过程(先经注射部位的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一般认为药物吸收程度与静脉注射相当;
优点:起效速率仅次于静注,且比静注简便安全,比皮下注射刺激性小;
剂型:溶液(溶剂多为水,也可采用复合溶剂或油)、乳浊液或混悬液;
注射容量一般为2~5ml。
第六页,共一百一十页。
3.皮下与皮内注射
(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
将药物注射到疏松的皮下组织中,皮下结缔组织间隙多,注射后药物通过结缔组织扩散进入毛细血管吸收;吸收慢(皮下组织血管少、血流慢),适用于需延长作用时间的药物(如胰岛素);
皮下感觉神经末梢分布广泛,因此注射液不应有刺激性;
注射容量一般为1~2ml。
第七页,共一百一十页。
(2)皮内注射(intracutanous,ic或intradermal,id)
将药物注入真皮下,此部位血管细小,药物吸收差,很难进入血液循环;
作为皮肤诊断与过敏试验,注射容量仅为0.1~0.2ml。
第八页,共一百一十页。
4.其他部位注射
(1)动脉注射(intraaterial,ia)
为使治疗药物或诊断药物靶向至特殊组织器官,用于肿瘤治疗具有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的作用;
危险性大,一般极少使用。
(2)腹腔内注射
以门静脉为主要吸收途径,可能受到肝首过效应的影响;
多用于动物实验。
(3)鞘内注射
将药物直接注射到椎管内,可以避免血脑屏障和血脑脊液屏障,提高脑内的药物浓度,有利于脑部疾病的治疗。
第九页,共一百一十页。
二、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二) 药物的理化性质
(三) 剂型因素
第十页,共一百一十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非口服给药的吸收演示文稿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433888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