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法学.docx

上传者:麒麟才子 2022-06-07 14:25:09上传 DOCX文件 21 KB
1
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_法学
10
一、全面精确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坚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
(一)司法公正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正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正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完整精确     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及原则形成的,实现社会公正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份就包括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中立、司法公开、程序正义等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所推崇的普适性价值。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正正义的重要途径。要全面精确     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坚持把司法公正理念贯彻到司法实践中。
(二)司法公正理念是指导司法制度设计和科学行使司法权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任何法律都包含着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制度的构建必需要有理念支撑。司法公正理念是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设计和构建的灵魂,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建构供应支撑、导引方向。
二、践行司法公正理念是维护社会公正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一)践行司法公正理念是适应新时期司法工作新形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重要保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展所处的历史阶段,“人均GDP1000~3000美元之间,既是经济增长黄金期,也是风险频发和冲突凸显的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不断进展,人们社会利益关系越来越简单,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协调难度越来越大,企业改制、房屋拆迁、拖欠工资、环境污染、执法不公、行为***等引发的冲突纠纷以及各类犯罪活动时有凸显,保持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任务特别艰难。这对法院公正司法的力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司法实践面临的冲突依旧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与司法功能相对滞后的冲突。如何应对新挑战﹖社会公正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和本质特点。这一冲突的解决的途径及目标就是要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司法公正,根据民主法治、公正正义、诚信友爱、布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妥当处理改革、进展、稳定的关系,依法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三种冲突,即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冲突。重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二)践行司法公正理念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正正义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公正正义的社会。司法公正理念最高价值目标追求和重要任务就是实现社会公正和正义。公正正义的朴实含义包括惩恶扬善、是非分明、处事公道、态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匀等内容。作为法治理念的公正正义,是指以维护、实现、进展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的公正正义。公正司法化解社会冲突具有其他方式无法代替的作用。由于公正裁判结果当事人乐于接受,胜败皆服,自愿履行程度高,案结事了。没有上诉上访,准时定纷止争,既节省司法资源,又有效促进社会和谐。但对司法不公,社会反应剧烈,易引发上诉和涉诉上访闹访案激增,影响社会稳定。有时甚至造成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冲突往往不但不能解决,反而激化,转移到法院身上,增加社会不稳定不和谐因素。办案公正无小事。2005年2月25日,农夫黄运才将炸药包放置在湖南省永兴县法院内制造爆炸案,炸死一名法官和炸伤两名法官。湖南彬州中院2006年3月6日复查后再审撤销永兴县法院原审判决,认定原审对黄虎黄运才儿子伤残赔偿案事实认定、适用法律等方面存在“错误和不当”。如此一般民案处理不当或不公竟然引发如此惨烈的对抗性血案不能不引人深思。
(三)践行司法公正理念是新时期广阔人民群众的剧烈愿望
司法工作是实现、维护和保障社会公正正义的最终一道防线。而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进展,人民群众通过司法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需求不断增加,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动司法公正,才能落实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四)践行司法公正理念是法院工作的首要价值目标
人民法院是国家审判权的行使者。“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和神圣职责,也是人民法院崇高而宏大的使命。要践行司法公正理念,把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作为新世纪的法院工作动身点和落脚点。

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法学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553355.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