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的沉降观测方案设计成文版.doc
上传者:cxmckate6
2022-07-23 00:44:49上传
DOC文件
996 KB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X》〔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方法》〔铁建设[2007]183号〕;
〔4〕 《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X》〔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
〔8〕《高速铁路设计规X》〔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如此。
2、工程概况
新建某某至某某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某某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某某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某某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某某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某某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某某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局部采用721片32m和24m后X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根底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根底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展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展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展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X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X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与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桥梁变形观测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与涵顶填土沉降观测。
路基变形观测包括基面、地基、路桥过渡段和路基坡脚位移观测的沉降观测。
5、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5.1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沉降观测小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分部总工与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分部测量人员为组员。
组长:李振国
副组长:潘红伟、林够、王际保、周峰、X旺、贺立宝。
组员:盖西明、王帅、王晨、潘文、赵尔博、周强强、冯敏等。
5.2职责分工
小组组长:总体负责本区段的沉降变形监测的领导和实施工作。
副组长:负责本区段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技术交底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各分部沉降观测工作,收集、汇总各分部测量班的观测成果,并对有关数据的性进展检查;负责检查、指导各分部测量班按照沉降观测方案建立沉降观测网,并指导实施沉降观测;负责组织、联系有关单位对沉降观测进展评估。
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分部沉降观测人员、仪器的配备和实施,并对本分部沉降观测成果的性负责。
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的实施工作,对分部沉降观测人员进展指导,并对沉降观测成果的性负责;负责组织完本钱标段监测网的布设,对本分部的监测网进展保护,对观测仪器进展维护、保养;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对外的有关联系工作。
组员:按照有关规X、方案要求对本分部沉降观测点实施观测,对沉降观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X》〔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方法》〔铁建设[2007]183号〕;
〔4〕 《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 〔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X》〔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X》〔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
〔8〕《高速铁路设计规X》〔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如此。
2、工程概况
新建某某至某某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某某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某某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某某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某某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某某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某某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局部采用721片32m和24m后X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根底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根底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展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展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展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X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X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与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桥梁变形观测包括桥梁承台、墩身和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与涵顶填土沉降观测。
路基变形观测包括基面、地基、路桥过渡段和路基坡脚位移观测的沉降观测。
5、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
5.1沉降观测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部成立沉降观测小组。由总工程师任组长,分部总工与测量负责人任副组长,分部测量人员为组员。
组长:李振国
副组长:潘红伟、林够、王际保、周峰、X旺、贺立宝。
组员:盖西明、王帅、王晨、潘文、赵尔博、周强强、冯敏等。
5.2职责分工
小组组长:总体负责本区段的沉降变形监测的领导和实施工作。
副组长:负责本区段沉降观测实施方案的编制和技术交底工作,组织、协调相关各分部沉降观测工作,收集、汇总各分部测量班的观测成果,并对有关数据的性进展检查;负责检查、指导各分部测量班按照沉降观测方案建立沉降观测网,并指导实施沉降观测;负责组织、联系有关单位对沉降观测进展评估。
负责组织和落实本分部沉降观测人员、仪器的配备和实施,并对本分部沉降观测成果的性负责。
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的实施工作,对分部沉降观测人员进展指导,并对沉降观测成果的性负责;负责组织完本钱标段监测网的布设,对本分部的监测网进展保护,对观测仪器进展维护、保养;负责本分部沉降观测对外的有关联系工作。
组员:按照有关规X、方案要求对本分部沉降观测点实施观测,对沉降观
桥梁的沉降观测方案设计成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