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docx

上传者:annimy 2022-07-07 17:36:36上传 DOCX文件 13 KB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撑,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加涉农资金投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农信社的支持,更是尤为重要。但受制于经营环境及农信社自身经营能力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农信社在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困境,亟需加以解决。
一、当前农信社经营面临的困境
(一)农村金融市场固有的高风险。一是农信社以“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但随着农民大量进城,“有农村无农民,有农地无农业”的现象日趋普遍,农信社的市场主体发生变化。二是农业是弱势产业,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制约,在农业保险机制及补偿机制未建立健全的情况下,农户的还贷能力难以保证,信贷风险较大。三是农村交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信用体系及法制建设不尽完善,农信社经营管理成本普遍较高,经营较脆弱。
(二)新型农村经济模式酝酿新的风险。当前,农村经济环境和条件已发生显著变化,农业专合组织、订单农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多样化的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这一方面为农信社的经营绩效提高创造了条件,但我们也必须看到,这些新的信贷主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复杂多变,如果市场预测不准、经营管理不善、缺乏长远规划,或遭遇自然灾害,或舆论影响,就会造
-1贷款公司、投资担保公司等机构就多达30余家,其变相高息揽储、违规发放高利贷等行为,已严重干扰和影响农村金融市场。
(四)客户群体发生变化或转移。农信社生于农,发展于农,这决定了其客户对象主要在农村。长期以来,缘于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农民在可选择性不强的情况下只有选择在农信社办理金融业务,促使农信社成为农村金融主力军。但随着城乡一体化推进,农村的许多居民正逐步走向城市居住、生产、生活,农村人口在逐步减少。根据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中国居住城镇的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9.68%。按照“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或达51.5%。从近年来地方经济和农信社业务发展看,XX县区经济总量远大于非XX县区经济总量,农信社XX县区业务理应大大超过非XX县区业务,但受结算渠道、服务、产品、品牌形象等制约和同业竞争影响,XX县区业务发展却不尽理想。例如xx县,2013年末全县银行机构存款余额76.45亿元,其中县XX县区银行机构网点存款余额52.15亿元,乡镇网点存款24.3亿元,但xx农商行县XX县区网点存款12.37亿元,仅占全县XX县区存款总量的23.72%,占该行存款总额38.45%。
(五)缺乏稳定持续有力的政策扶持。农信社资金取之于农,理应反哺于农。历年来,农信社在支持“三农”建设上都倾注了全力,但农信社没有得到与贡献相匹配的利惠待遇或利惠甚小。例如xx县的支农主力军xx农商行,每年投放贷款占全县银行机构投放贷款总额65%以上,其中涉农信贷投放占比达97%以上,
-3业务所占比重较大;三是实行资产多元化、经营多样化,个人理财业务、委托代理业务等中间业务具有鲜明特色;四是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对照社区银行的特征,农信社实行社区银行改制条件基本具备,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一是长期以来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组织的资金大部分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这种资金流

新形势下农信社服务三农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思路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414803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