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技术规范-前列腺癌MR检查和诊断共识.doc
上传者:蓝天
2022-06-16 19:38:03上传
DOC文件
92 KB
前列腺癌MR检查和诊断共识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世界范围内,PCa患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我 国PCa的患病率虽然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显著增长 趋势。根据2013年的调查结果,1998年至2008年我国男性 PCa患病率年均增加12. 07% 。PCa的早期诊断、定位、分 期、预测侵袭性、随访检查等对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和提高患 者预后均意义重大,影像检查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PCa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有经直肠超声检查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CT、MRI、核素骨 扫描等。超声多用于PCa的筛查。对于突破包膜的PCa患者, CT可以辅助诊断。核素骨扫描则常用于判断PCa骨转移情况。 MRI是目前公认的诊断PCa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一、PCa的MRI检查要求
1 .患者准备和体位:患者适度充盈膀胱。膀胱过度充盈 会引起波动伪影,膀胱排空后不利于观察前列腺与膀胱壁的 关系及膀胱壁受累情况。患者取仰卧位,中心线位于耻骨联 合上方。
场强和线圈:要保证图像质量,前列腺MRI检查需要 场强至少达到1. 5 T,并应用盆腔专用相控阵线圈或心脏线 圈,相控线圈通道数需N16。1. 5 T MR若联合使用直肠内 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能够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及
PCa局部分 期的准确性。3. 0 T MR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能够获得良 好的图像质量,可不必使用直肠内线圈。
扫描视野:前列腺MRI检查以小视野为主,以保证图 像高分辨率,范围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包括盆腔的大视野、 大范围轴面扫描主要用于观察PCa盆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如病变范围较大或需发现转移灶,应考虑使用包括盆腔的大 视野扫描方案,便于显示盆腔转移情况。
抑脂要求:轴面T2WI需扫描轴面抑脂和不抑脂序列, DWI需要行抑脂扫描。
检查时间:活检后出血会影响PCa的诊断和定位。因 此,若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则穿刺活检与MRI检查至少间 隔4〜6周。在我国,多数前列腺MRI检查在活检之前进行, 故受出血影响较小。
二、MRI检查方案优选
多参数 MRI (multi . parametric MRI, Mp. MRI)指常规 序列结合功能序列的MRI检查。常规序列主要是指T1WKT2WI, 功能序列主要包括DWI、MRS和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 MRI)等。高分 辨率T: wl联合2个以上功能序列的Mp—MRI,可明显提高
PC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po MRI中,MRS检查时间长,
DCE. MRI需要注射对比剂。因此,实际工作中医师应根据临 床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组合模式。
前列腺MRI常规扫描方案:T1WI+T: WI+DWI [10-11] o
前列腺 MRI 最佳扫描方案:T2WI+T: WI+DWI+DCE—MRPo 适用条件:常规扫描无其他异常的可疑PCa患者,以及穿刺 活检阴性患者。
PCa 局部分期 MRI 扫描方案:T1WI+T2WI+DWI+DCE—MRI, MRS可作为备选。T1WI+T2WI+DWI+DCE. MRI诊断PCa包膜外 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5. 0%、87. 5%、76. 5%和 80. 0%。
三、PCa的MRI诊断
T1WI: T1WI ±难以区分前列腺的组织结构,不用于肿 瘤的诊断。T1WI主要用于鉴别穿刺活检后的出血,观察骨骼 的转移及盆腔增大淋巴结情况。出血在T1WI常表现为高信号。
T2WI:可用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和分期I。但T2WI不 宜单独使用,需结合其他功能序列,以提高PCa诊断的敏感 度和特异度。T2WI组织对比度好,能够清晰观察前列腺各区 带和包膜解剖结构。外周带PCa表现为正常高信号的外周带 内出现低信号灶。但外周带低信号对PCa的诊断特异性低, 其他良性病变如急慢性前列腺炎、瘢痕、放化疗后改变等也
可表现为低信号。由于中央腺体组织信号的掩盖及良性前列 腺增生的干扰,单纯T2WI难以鉴别移行带内的PCa,需结合 其他序列。移行带PCaT: WI上可呈“透镜样”或“水滴样” 改变。
DWI: DWI可检测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并通 过测定癌灶ADC值定性和定量评估PCao DWI 一般采用单次激 发 自 旋 回 波平 面 回 波 成像
(single. shot echo planarimaging, SS. EPI)序列,检 查时问短。因此,DWI可以作为患者MRI检查的常规序列。T2WI 结合DWI能明显提高PCa诊断的敏感度和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 瘤之一。世界范围内,PCa患病率居男性恶性肿瘤第2位。我 国PCa的患病率虽然远低于欧美国家,但近年来呈显著增长 趋势。根据2013年的调查结果,1998年至2008年我国男性 PCa患病率年均增加12. 07% 。PCa的早期诊断、定位、分 期、预测侵袭性、随访检查等对指导选择治疗方案和提高患 者预后均意义重大,影像检查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PCa的主要影像检查方法有经直肠超声检查 (transrectal ultrasonography, TRUS)、CT、MRI、核素骨 扫描等。超声多用于PCa的筛查。对于突破包膜的PCa患者, CT可以辅助诊断。核素骨扫描则常用于判断PCa骨转移情况。 MRI是目前公认的诊断PCa最好的影像检查方法。
一、PCa的MRI检查要求
1 .患者准备和体位:患者适度充盈膀胱。膀胱过度充盈 会引起波动伪影,膀胱排空后不利于观察前列腺与膀胱壁的 关系及膀胱壁受累情况。患者取仰卧位,中心线位于耻骨联 合上方。
场强和线圈:要保证图像质量,前列腺MRI检查需要 场强至少达到1. 5 T,并应用盆腔专用相控阵线圈或心脏线 圈,相控线圈通道数需N16。1. 5 T MR若联合使用直肠内 线圈和体部相控阵线圈能够显著提高图像质量及
PCa局部分 期的准确性。3. 0 T MR应用盆腔相控阵线圈,能够获得良 好的图像质量,可不必使用直肠内线圈。
扫描视野:前列腺MRI检查以小视野为主,以保证图 像高分辨率,范围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包括盆腔的大视野、 大范围轴面扫描主要用于观察PCa盆腔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如病变范围较大或需发现转移灶,应考虑使用包括盆腔的大 视野扫描方案,便于显示盆腔转移情况。
抑脂要求:轴面T2WI需扫描轴面抑脂和不抑脂序列, DWI需要行抑脂扫描。
检查时间:活检后出血会影响PCa的诊断和定位。因 此,若先行前列腺穿刺活检,则穿刺活检与MRI检查至少间 隔4〜6周。在我国,多数前列腺MRI检查在活检之前进行, 故受出血影响较小。
二、MRI检查方案优选
多参数 MRI (multi . parametric MRI, Mp. MRI)指常规 序列结合功能序列的MRI检查。常规序列主要是指T1WKT2WI, 功能序列主要包括DWI、MRS和动态对比增强MR成像 (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 MRI)等。高分 辨率T: wl联合2个以上功能序列的Mp—MRI,可明显提高
PC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Mpo MRI中,MRS检查时间长,
DCE. MRI需要注射对比剂。因此,实际工作中医师应根据临 床需要选择适当的扫描组合模式。
前列腺MRI常规扫描方案:T1WI+T: WI+DWI [10-11] o
前列腺 MRI 最佳扫描方案:T2WI+T: WI+DWI+DCE—MRPo 适用条件:常规扫描无其他异常的可疑PCa患者,以及穿刺 活检阴性患者。
PCa 局部分期 MRI 扫描方案:T1WI+T2WI+DWI+DCE—MRI, MRS可作为备选。T1WI+T2WI+DWI+DCE. MRI诊断PCa包膜外 侵犯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65. 0%、87. 5%、76. 5%和 80. 0%。
三、PCa的MRI诊断
T1WI: T1WI ±难以区分前列腺的组织结构,不用于肿 瘤的诊断。T1WI主要用于鉴别穿刺活检后的出血,观察骨骼 的转移及盆腔增大淋巴结情况。出血在T1WI常表现为高信号。
T2WI:可用于肿瘤的定位、诊断和分期I。但T2WI不 宜单独使用,需结合其他功能序列,以提高PCa诊断的敏感 度和特异度。T2WI组织对比度好,能够清晰观察前列腺各区 带和包膜解剖结构。外周带PCa表现为正常高信号的外周带 内出现低信号灶。但外周带低信号对PCa的诊断特异性低, 其他良性病变如急慢性前列腺炎、瘢痕、放化疗后改变等也
可表现为低信号。由于中央腺体组织信号的掩盖及良性前列 腺增生的干扰,单纯T2WI难以鉴别移行带内的PCa,需结合 其他序列。移行带PCaT: WI上可呈“透镜样”或“水滴样” 改变。
DWI: DWI可检测细胞内、外水分子的扩散运动,并通 过测定癌灶ADC值定性和定量评估PCao DWI 一般采用单次激 发 自 旋 回 波平 面 回 波 成像
(single. shot echo planarimaging, SS. EPI)序列,检 查时问短。因此,DWI可以作为患者MRI检查的常规序列。T2WI 结合DWI能明显提高PCa诊断的敏感度和
CT和MRI技术规范-前列腺癌MR检查和诊断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