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
上传者:tmm958758
2022-05-25 15:04:58上传
DOC文件
45 KB
1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文章写苏轼邀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之事,全文仅80余字,却容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乐观旷达胸怀。
【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掌握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学****意识、知识基础仍较薄弱。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怀。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1.朗读法:学生跟随范读录音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相关内容,积极思考。
3.知人论世:结合作者身世和创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苏轼,然后出示“乌台诗案”,介绍背景,导入《记承天寺夜游》的学****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
学生跟随朗读录音反复读课文。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文言文的朗读应该注意哪几点?
(学生可能会提到字音、停顿、把握感情几个方面。如果回答不够完整,教师及时补充,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和鼓励)
PPT出示:
(1)字音强化
遂 寝 藻 荇 柏
(2)重点句子的停顿
2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读、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学会从字音、停顿、感情等几个方面评价其他学生的朗读。)
(二)翻译课文
(PPT出示:文言文翻译遵循的“三字”原则,即信、达、雅。教师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为例进行介绍。然后请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困难画下来。小组交流,解决疑难。然后教师进行翻译检测。
(1)重点字词的翻译。(PPT出示)
(2)重点句子的翻译。(PPT出示)
(3)全文的翻译(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PPT出示)
(设计意图:教师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的由重点字词,到重点句子,再到全文的翻译。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的优势。)
三、研读课文
(一)问题研讨一:寻伴夜游。梳理情感变化
(PPT出示):勾画出记叙部分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然后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高兴)---念(遗憾)---遂(激动)---寻(急切)---亦(心有灵犀)---相与(平和从容)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苏轼的感情变化,让学生体会苏轼当时情感变化的复杂和微妙,为后面借欣赏月夜来消解内心的郁闷做铺垫,让学生从中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写的一篇小品文。文章写苏轼邀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赏月夜美景之事,全文仅80余字,却容叙述、描写、抒情于一体,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和面对逆境的乐观旷达胸怀。
【学情分析】:经过七年级一年的学****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掌握了一些学****文言文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学****意识、知识基础仍较薄弱。
【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词语。
2.诵读、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怀。
3.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胸怀。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其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
【教学方法】:1.朗读法:学生跟随范读录音反复朗读,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2.圈点勾画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勾画相关内容,积极思考。
3.知人论世:结合作者身世和创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引出苏轼,然后出示“乌台诗案”,介绍背景,导入《记承天寺夜游》的学****教师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认真听。
学生跟随朗读录音反复读课文。
教师提问:同学们认为文言文的朗读应该注意哪几点?
(学生可能会提到字音、停顿、把握感情几个方面。如果回答不够完整,教师及时补充,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以肯定和鼓励)
PPT出示:
(1)字音强化
遂 寝 藻 荇 柏
(2)重点句子的停顿
2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d.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5、指名学生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读、跟读、自由朗读等方式熟悉课文,学会从字音、停顿、感情等几个方面评价其他学生的朗读。)
(二)翻译课文
(PPT出示:文言文翻译遵循的“三字”原则,即信、达、雅。教师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为例进行介绍。然后请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翻译课文,遇到困难画下来。小组交流,解决疑难。然后教师进行翻译检测。
(1)重点字词的翻译。(PPT出示)
(2)重点句子的翻译。(PPT出示)
(3)全文的翻译(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PPT出示)
(设计意图:教师教给学生翻译的方法,然后学生通过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的由重点字词,到重点句子,再到全文的翻译。体现学生自主合作学****的优势。)
三、研读课文
(一)问题研讨一:寻伴夜游。梳理情感变化
(PPT出示):勾画出记叙部分能表达作者情感的词,然后说说作者的情感变化。
(明确:月色入户---欣然(高兴)---念(遗憾)---遂(激动)---寻(急切)---亦(心有灵犀)---相与(平和从容)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苏轼的感情变化,让学生体会苏轼当时情感变化的复杂和微妙,为后面借欣赏月夜来消解内心的郁闷做铺垫,让学生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