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构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规划因素.doc
上传者:史湘云
2022-06-06 08:43:01上传
DOC文件
16 KB
浅议构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规划因素
摘要:城市中,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考验着城市对居民的保护能力,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是灾害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气象条件,地下空间和地上开发空间三个方面入手,期望通过规划手段,更好的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构建,提升城市的抗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 防灾体系 空间
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灾害, 2008 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刚刚发生的日本地震及海啸,核污染扩散危机等等,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让人们感叹自然无情的同时,也在反思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城市,是我们的保护港,在无情的灾害面前却显得脆弱无力。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是只能祈祷上天让我们风调雨顺,还是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一个城市的安全性应当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发展建设的基本保障。近几十年来,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人口急剧增加,而我们很多城市的防灾规划,还仅仅限于几个消防站,几堵防洪堤,这种防灾、减灾能力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能力的现状,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8年4月,全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场会在青岛市举行,青岛也被誉为“中国减灾第一市”,其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作法在在全国予以推广。就几个方面对青岛的防灾减灾建设的成就进行总结。
一、气象技术指导城市规划。
城市虽然是一个人工环境,但是它并不能独立于自然这个大环境。众所周知,风雪雨霜、四季变换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无法仅仅依赖于一个风玫瑰,几个降雨、洪水数据就将一切灾害拒之“城”外。
对于城市整体的建设发展,气象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青岛市利用多年气象气候数据,对本地区的气象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如环湾地区雷电、暴雨、大雾、冰雹等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规划设计提出技术指导和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将气象条件摆到一个更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要分析城市在发展变化进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不仅是过去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已经具有的影响,还要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按照初步规划建设后该地区的城市热岛、大气扩散能力的变化等。以期减缓这些可能由于城市建设而造成的人为气象灾害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
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处于自然中。气象变化和城市规划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要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破坏,增加在这些灾害面前的承受能力,必然要和自然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我们了解自然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的因素并尽可能不要打破这一平衡。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人类在发展之初,为了躲避灾害,便是住在地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反而忘记了地下空间。近几十年来,城市的急速发展,人们开始不断的向地下空间索要商业经济价值,却忽略了其防灾价值。
地下空间的合理创造,成为城市有效的防灾避难场所,它可以抵御暴风雨、台风、辐射、战争空袭以及防火等。
在日本这个多自然灾害国家,建设共同沟成为市政设施防灾的主要方式。它可以有效增加工程管线、设施的耐久性,降低其在各种灾害中的受损率,提高了市政设施应对灾害的能力,共
摘要:城市中,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考验着城市对居民的保护能力,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是灾害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气象条件,地下空间和地上开发空间三个方面入手,期望通过规划手段,更好的完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构建,提升城市的抗灾减灾能力。
关键词:城市规划 防灾体系 空间
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灾害, 2008 年南方特大冰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以及刚刚发生的日本地震及海啸,核污染扩散危机等等,都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这一次又一次的事件,让人们感叹自然无情的同时,也在反思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城市,是我们的保护港,在无情的灾害面前却显得脆弱无力。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是只能祈祷上天让我们风调雨顺,还是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之中,不断地增强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
一个城市的安全性应当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发展建设的基本保障。近几十年来,城市规模急剧扩张,人口急剧增加,而我们很多城市的防灾规划,还仅仅限于几个消防站,几堵防洪堤,这种防灾、减灾能力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能力的现状,成为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2008年4月,全国城市防灾减灾工作现场会在青岛市举行,青岛也被誉为“中国减灾第一市”,其创建减灾示范社区的作法在在全国予以推广。就几个方面对青岛的防灾减灾建设的成就进行总结。
一、气象技术指导城市规划。
城市虽然是一个人工环境,但是它并不能独立于自然这个大环境。众所周知,风雪雨霜、四季变换影响着我们日常的生活,一个城市的整体规划,无法仅仅依赖于一个风玫瑰,几个降雨、洪水数据就将一切灾害拒之“城”外。
对于城市整体的建设发展,气象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青岛市利用多年气象气候数据,对本地区的气象气候条件进行分析如环湾地区雷电、暴雨、大雾、冰雹等灾害的空间分布情况等,对规划设计提出技术指导和建议。在城市规划中,将气象条件摆到一个更重要的地位。
同时,也要分析城市在发展变化进程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不仅是过去城市发展对城市气候已经具有的影响,还要通过数值模拟预测按照初步规划建设后该地区的城市热岛、大气扩散能力的变化等。以期减缓这些可能由于城市建设而造成的人为气象灾害如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
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处于自然中。气象变化和城市规划关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城市,要减少各种自然灾害及人为灾害的破坏,增加在这些灾害面前的承受能力,必然要和自然达到一种平衡的关系,这种关系,要求我们了解自然并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的因素并尽可能不要打破这一平衡。
二、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
人类在发展之初,为了躲避灾害,便是住在地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反而忘记了地下空间。近几十年来,城市的急速发展,人们开始不断的向地下空间索要商业经济价值,却忽略了其防灾价值。
地下空间的合理创造,成为城市有效的防灾避难场所,它可以抵御暴风雨、台风、辐射、战争空袭以及防火等。
在日本这个多自然灾害国家,建设共同沟成为市政设施防灾的主要方式。它可以有效增加工程管线、设施的耐久性,降低其在各种灾害中的受损率,提高了市政设施应对灾害的能力,共
浅议构建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的规划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