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

上传者:qqqqqq 2022-06-10 11:51:04上传 DOCX文件 10 KB
2 / 6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 ,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 ,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 ,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 ,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 ,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 ,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 ,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 ,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 ,进一步带着学生领略圆的神奇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 ,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 ,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 ,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 / 6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 ,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材料〞 ,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 ,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根底上 ,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 ,共同研究圆的特征 ,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 ,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聚集成“我们的发现〞 ,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 ,深化理解 ,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 ,文化渗透
1.根本练****br/>〔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图略〕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题略〕
〔说明:本项练****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 ,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4 / 6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 ,比方“圆 ,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 ,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周髀算经?〕 ,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 ,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 ,比方“圆出于方 ,方出于矩〞 ,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 ,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 ,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 ,比方“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 ,“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 ,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 ,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 ,比方“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189338.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