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doc
上传者:刘备文库
2022-07-01 18:12:58上传
DOC文件
15 KB
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
张孝辉 摘要: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针对普通高校目前的教学现状,体育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情况,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资源、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反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的“有效教学”,以期能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前言
有效教学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心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是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或理念。
二、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追求多元的教学目标。历来的教学理论都突出目标的重要性。体育教学的目标本身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方向。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概括起来有三点:1、切入并丰富大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体育知识向终身能力的转化;2、帮助学生构建实用的体育理性图景,促进终身体育****惯和能力的发展;3、求得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的统一[1]。普通高校体育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大部分表现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片面追求达标、教学内容竞技化等现象[2]。严重影响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教育有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两种功能,并达到协调一致和良性互动。高校体育有效教学要求不仅是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包括运动参与与社会适应方面。大学体育是通过教育和文化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影响。教学目标要求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每一个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化结合统一。这种个性化和社会化结合的大学体育教育目标造就的结果就是将以体育文化素养的整体有机提高去推动社会进步,使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社会关系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所在[3]。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课程发展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才有指导性,对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
(二)有效地开发教学的课程内容资源。学者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还不充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认识不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具体实施任然未能摆脱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目前高校对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体育资源本身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和利用体育资源;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潜在资源地开发不够;体育产业领域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等[4]。课程内容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得突出的抓好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班级教学形式以来,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将综合能力存在不同差异的各类学生集合在一个起点上,从而造成好生与差生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了革除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国外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小组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适应
张孝辉 摘要: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针对普通高校目前的教学现状,体育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具体情况,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资源、教学形式、教学环境、教学反馈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六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来促进普通高校体育的“有效教学”,以期能为高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一、前言
有效教学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核心运动之后,这一概念频繁出现在英语教育文献中,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有效教学是为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教学策略或理念。
二、高校体育有效教学的途径
(一)追求多元的教学目标。历来的教学理论都突出目标的重要性。体育教学的目标本身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决定了教学的基本方向。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目标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概括起来有三点:1、切入并丰富大学生的经验系统,实现体育知识向终身能力的转化;2、帮助学生构建实用的体育理性图景,促进终身体育****惯和能力的发展;3、求得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的统一[1]。普通高校体育追求的是一种可持续性的发展目标。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大部分表现为缺乏人文精神的教育,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片面追求达标、教学内容竞技化等现象[2]。严重影响了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教育有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两种功能,并达到协调一致和良性互动。高校体育有效教学要求不仅是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包括运动参与与社会适应方面。大学体育是通过教育和文化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影响。教学目标要求符合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每一个人的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化结合统一。这种个性化和社会化结合的大学体育教育目标造就的结果就是将以体育文化素养的整体有机提高去推动社会进步,使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和社会关系日益充满生机与活力,这也是大学体育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所在[3]。因此,广大教师应树立健康第一全面发展的课程发展观,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需要制定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对学生而言才有指导性,对教师的教学才有针对性。
(二)有效地开发教学的课程内容资源。学者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还不充分,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是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认识不足,对体育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够,具体实施任然未能摆脱以运动技术传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目前高校对体育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意义认识不足,缺乏对体育资源本身的正确认识,不能正确对待和利用体育资源;对现有体育资源的利用不充分,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对潜在资源地开发不够;体育产业领域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等[4]。课程内容最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最能体现课程改革的本质,要推进素质教育,就得突出的抓好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
(三)选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班级教学形式以来,在大大提高效率的同时将综合能力存在不同差异的各类学生集合在一个起点上,从而造成好生与差生都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为了革除班级教学存在的弊端,国外早在19世纪末就开始进行小组教学的研究和实验工作。适应
高校体育教师有效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