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12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治疗体会.doc

上传者:袭人 2022-06-26 14:36:03上传 DOC文件 15 KB
12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治疗体会
郭长英 凌丽萍 姚卫华 陈艳丽 【摘要】 目的 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早期在治疗上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121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婴幼儿术后的治疗情况。结果 所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术后Pp/Ps降至正常,均在术后12 h内顺利脱机,病情稳定。18例重度肺高压患儿有5例术后Pp/Ps≥0.75,术后第二天Pp/Ps降至0.45~0.5。16例患者脱机时间2~6 d,2例(1.65%)死亡,死亡原因为:低心排1例,肺动脉高压危象1例。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 治疗体会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提倡早期手术,特别是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一旦发展成艾森门格综合征,死亡率明显增高。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术后处理上也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近年来的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H)的患者121例。男73例,女48例。年龄42 d~1岁,平均7.2±1.2月,体重3.1~9.8 kg。室间隔缺损(VSD)7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15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0例,房间隔缺损(ASD)15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4例。VSD、ASD、PDA心脏彩超提示为左向右分流,部分重度肺高压患者为左向右分流为主的双向分流,双心室增大或以右心室大为主。按肺动脉收缩压(Pp)与主动脉收缩压(Ps)的比值将肺动脉压分为3级:轻度:Pp/Ps≤0.5;中度:Pp/Ps 0.5~0.75;重度Pp/Ps≥0.75。经超声心动图资料计算Pp/Ps。轻度pH 39例,中度pH 64例,重度pH 18例。
1.2 方法 单纯动脉导管未闭在全麻下,其余均在全麻中度低温体外循环下经胸骨正中切口或右胸前外侧第四肋间切口行矫治术,建立体外循环前及停止体外循环后经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测压,对术后测肺动脉压力仍然高者,经右房或肺动脉留置肺动脉测压管。术后接简易呼吸机入ICU,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SV模式,持续心电、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部分患者连续肺动脉压监测。硝普纳/***甘油泵入,部分患者联合多巴酚丁***、米力农,重症患者联合前列腺素E1,鼻饲西地那非片。术后心率慢的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泵入,维持心室率80~130次/min,动脉氧分压90~110 mm Hg,血压依据年龄而定,以保证脏器良好的灌注,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素以维持血压。对于术后肺动脉压力仍高的患者,延迟脱机加强镇静,待肺动脉压力下降,循环稳定,血气指标满意后,方可脱离呼吸机。

2 结果

所有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儿术后Pp/Ps降至正常,均在术后12 h内顺利脱机,病情稳定。18例重度肺高压患儿有5例术后Pp/Ps≥0.75,术中留4~5 mm房间隔缺孔2例,室间隔单向活瓣2例。重度肺高压患儿联合多巴酚丁***、米利农、前列腺素E1以及鼻饲西地那非等治疗,术后第二天Pp/Ps降至0.45~0.5。其中16例患者脱机时间2~6 d,2例(1.65%)死亡,死亡

121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术后治疗体会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365689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