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doc

上传者:幸福人生 2022-07-20 23:38:16上传 DOC文件 1.69 MB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2
七年级语文试题(三)
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
顶针、双关、互文。
比喻:
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 喻体、 比喻词。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出现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出现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出现 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3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如: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4.排比: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例句: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对仗)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1.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2.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7.设问:
5
自问自答。
  为了此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反诘、诘问):只问不答 ,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例句: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明引和暗引两种。
  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言精炼,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暗 引(间接引用)
  例句:失败乃成功之母,你千万不要气馁。
  10.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例如: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②、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 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12. 对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
  例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13、双关:
 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 (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
 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517691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