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doc
上传者:周瑞
2022-06-29 12:35:37上传
DOC文件
16 KB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林海 高晓艳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66-0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1-3]。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是诱发动脉内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阿司匹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5-6]。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年龄56~71岁,平均(64.8±10.2)岁,病程5~24 h,平均(8.1±3.4) h,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患有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高血压、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抗凝剂或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1次/d、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升高、反酸等消化道病症时,可给予其奥美拉唑20 mg/d进行预防性治疗。
1.3 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最低0分,最高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病残程度为0~2级。(2)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30%~59%,病残程度为3~4级。(3)无效:患者的
林海 高晓艳等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066-0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1-3]。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是诱发动脉内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阿司匹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5-6]。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年龄56~71岁,平均(64.8±10.2)岁,病程5~24 h,平均(8.1±3.4) h,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确诊。排除患有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高血压、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抗凝剂或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1次/d、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升高、反酸等消化道病症时,可给予其奥美拉唑20 mg/d进行预防性治疗。
1.3 评定标准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5],最低0分,最高45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临床疗效的评定标准,(1)显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60%以上,病残程度为0~2级。(2)有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30%~59%,病残程度为3~4级。(3)无效:患者的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