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PPT学习教案.pptx
上传者:wz_198613
2022-07-14 18:45:12上传
PPTX文件
163 KB
会计学
1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Arrhenius酸碱理论:1884年
在水中能电离出质子的物种称为酸;能电离出氢氧根负离子的物种称为碱。
Arrhenius酸碱理论局限性
第1页/共21页
Bronsted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要点: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base)。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必有接受质子的能力。例:
共轭酸碱对(conjugative pair of acid & base):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相应的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
第2页/共21页
酸的强度用Ka或pKa表示,pKa越小,酸性越大;碱的强度用Kb或pKb表示,常见无机、有机酸的pKa值见P31 表1-9。
若酸为强酸,则其共轭碱为弱碱;反之,若碱为强碱,则其共轭酸为弱酸。(pKa + pKb = 14)
第3页/共21页
一种物质呈现酸性或碱性,与它所在环境有关。同理,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也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关。如:水的酸碱性:
第4页/共21页
酸碱反应:
酸碱强弱判断依据:
化合物的酸性主要取决于其解离出H+或留下的负离子(共轭碱)的稳定性。负离子(A-)越稳定,意味着A-与H+结合的倾向越小,共轭酸的酸性越大。
负离子的稳定性受中心原子(与酸性氢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其相连的原子团的结构以及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第5页/共21页
酸碱强度的测定
传统上,多数研究和实用的体系是水溶液系统,可以查到很多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pKa,通过比较其大小可以判定其酸碱性,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
Hammett酸度函数
影响化合物酸碱强度的因素很多,不同系统状态下,同一化合物的酸碱表现差别很大。下面分情况考察一些常见影响因素。
第6页/共21页
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溶剂化作用
诱导效应的影响
共轭效应的影响
场效应的影响
立体效应的影响
氢键的影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轨道杂化不同产生的影响
酸碱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常常多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最直观的判断就是通过水溶液系统中的pKa来近似判断,对医学生来说主要关心的就是水溶液系统,如药物在水溶液中不同pH值下的溶解行为。
第7页/共21页
溶剂化作用
溶剂化作用在于对于电离之后的离子对有强烈的静电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溶液系统的能量。因此其对溶液系统的电离平衡影响非常明显。
例如:
苯酚和乙酸在气相条件下和水溶液中酸性的巨大区别
甲***类化合物在水溶剂和非质子溶剂中的碱性顺序的变化
第8页/共21页
诱导效应的影响
pKa 4.76 3.18 2.90 2.86 1.30 0.64
pKa3.75 4.76 4.87 4.83 5.08
总结:吸电子基团增强酸性,离酸性中心越近影响越强。斥电子基团减小酸性,越近减小的越厉害。离酸性中心比较远的时候基本可以忽略。注意,我们考察的主要是诱导效应。
第9页/共21页
1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
Arrhenius酸碱理论:1884年
在水中能电离出质子的物种称为酸;能电离出氢氧根负离子的物种称为碱。
Arrhenius酸碱理论局限性
第1页/共21页
Bronsted酸碱理论:
酸碱质子理论要点: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是酸(acid),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是碱(base)。酸给出质子后,剩余的部分必有接受质子的能力。例:
共轭酸碱对(conjugative pair of acid & base):因一个质子的得失而相互转变的每一对酸碱;相应的反应称为酸碱半反应。
第2页/共21页
酸的强度用Ka或pKa表示,pKa越小,酸性越大;碱的强度用Kb或pKb表示,常见无机、有机酸的pKa值见P31 表1-9。
若酸为强酸,则其共轭碱为弱碱;反之,若碱为强碱,则其共轭酸为弱酸。(pKa + pKb = 14)
第3页/共21页
一种物质呈现酸性或碱性,与它所在环境有关。同理,酸性或碱性的强弱也与它所处的环境有关。如:水的酸碱性:
第4页/共21页
酸碱反应:
酸碱强弱判断依据:
化合物的酸性主要取决于其解离出H+或留下的负离子(共轭碱)的稳定性。负离子(A-)越稳定,意味着A-与H+结合的倾向越小,共轭酸的酸性越大。
负离子的稳定性受中心原子(与酸性氢直接相连的原子)的电负性、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其相连的原子团的结构以及溶剂等因素的影响。
第5页/共21页
酸碱强度的测定
传统上,多数研究和实用的体系是水溶液系统,可以查到很多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pKa,通过比较其大小可以判定其酸碱性,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方向。
Hammett酸度函数
影响化合物酸碱强度的因素很多,不同系统状态下,同一化合物的酸碱表现差别很大。下面分情况考察一些常见影响因素。
第6页/共21页
影响酸碱强度的主要因素
溶剂化作用
诱导效应的影响
共轭效应的影响
场效应的影响
立体效应的影响
氢键的影响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轨道杂化不同产生的影响
酸碱影响的因素非常多,并且常常多种因素同时发挥作用,最直观的判断就是通过水溶液系统中的pKa来近似判断,对医学生来说主要关心的就是水溶液系统,如药物在水溶液中不同pH值下的溶解行为。
第7页/共21页
溶剂化作用
溶剂化作用在于对于电离之后的离子对有强烈的静电作用,从而大大降低溶液系统的能量。因此其对溶液系统的电离平衡影响非常明显。
例如:
苯酚和乙酸在气相条件下和水溶液中酸性的巨大区别
甲***类化合物在水溶剂和非质子溶剂中的碱性顺序的变化
第8页/共21页
诱导效应的影响
pKa 4.76 3.18 2.90 2.86 1.30 0.64
pKa3.75 4.76 4.87 4.83 5.08
总结:吸电子基团增强酸性,离酸性中心越近影响越强。斥电子基团减小酸性,越近减小的越厉害。离酸性中心比较远的时候基本可以忽略。注意,我们考察的主要是诱导效应。
第9页/共21页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性PPT学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