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浅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之现状与方法.doc

上传者:十二贾氏 2022-06-24 17:53:03上传 DOC文件 16 KB
浅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之现状与方法
摘 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是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更好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最有效路径。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将会被思想观念和支持體系以及后期评价所影响和制约,并且这三方面的问题将会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现状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高职院校需要针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支持体系、后期评价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选用相应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8-0131-02
一、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现状和原因
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是一个系统性非常强的过程,而且其中还含有许多的重要环节,总体而言共有三个重要环节,即思想观念、支持体系、后期评价。故此,这三个环节的现状以及原因应该从全面角度进行分析,但是不可以割裂。
(一)思想观念方面现状与原因
思想观念对实践活动起着指导性作用,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则属于一项有着专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活动,但是思想观念必须将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展现出来,反之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会失去其意义。不以学生为中心,会使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有所偏差。学生不仅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核心与主体,同时也是高校教育实施的对象。现如今,虽然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均倡导以学生作为中心,如高职土建工程类专业等,但是由于被专业因素影响,并未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理念很好展现出来。在对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时,不可以将培养人文与技能型人才需求展现出来,通常只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并且这也属于旧观念所培养出的高职教育人才的结果,而对于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并未能够充分认识到。在此情况下,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则会产生偏差,认为只有学生拥有很强的建筑施工能力以及预算能力,才得以实现工匠精神,而对学生塑造人文素养与职业精神,将会极大地限制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支撑体系的现状与原因
对课程体系而言,它是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培养的前提,将会对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形成有着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实践相对很强,这就必须要注重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实践性。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课程体系在理论上所体现的内容很多,而实践内容则相对很少。高职专业有很多专业,基本上覆盖了所有经济与社会发展,但是专业课程体系并没有将其专业特点很好反映出来。比如,建筑工程技术比较注重对学生施工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这也是对本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基础。然而,在此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许多理论课程,如力学、结构设计等。
(三)后期评价现状和原因
第一,后期评价标准与评价方式相对比较单一。高职院校学生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评价标准作为一个全面的内同体系,它不仅含有对课程专业理论知识的评价,同时还含有对专业技能表现的评价。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仅限于对技能的评价,而很少会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有所涉及,从而会造成对高职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比较注重技能而忽视其他方面,最终将会和高职学生综合成长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第二,服务意识方面较薄弱,不能将学生的积极性很好地调动。高职院校与教师要时常给予

浅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之现状与方法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176494.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