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有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doc
上传者:玉柱儿
2022-06-18 11:44:52上传
DOC文件
16 KB
浅谈国有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
李志权 摘要:大宗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同时也是最容易出漏洞的环节,如果不严格加以控制管理。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浪费。大宗物资采购合同作为物资采购活动的主要凭证,其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对物资采购具有直接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成本与资金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就目前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合同审计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
一、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常见问题
大宗物资采购合同是一次性采购金额较大或购入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专用材料、设备等为标的的支出性经济合同,大宗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类供货商越来越多,其层次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购经办人员素质、职业道德等问题,使得物资采购合同由于签订、履行、结算等方面把关不严,而出现以下问题:
1.采购计划编制依据不充分,导致大宗物资存货积压过多。首先,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宁多勿少”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这就会导致大宗物资采购不按照国有企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计划,其次,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量变动比较频繁,而大宗物资的采购计划却跟不上生产的变动而随之调整,从而造成大宗物资库存过多的问题产生。
2.合同条款执行不严,违约责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业由于采购、仓储与验收、生产等部门工作脱节,导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现对方单位未能完全履约或者在货未到全的情况下全额付款的现象,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供货商单一,价格垄断。由于部分产品技术的特殊性,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大宗物资采购的供货商较少,无法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不利于采购物资的价格谈判。
4.拆分合同,躲避监管。企业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有章不循,从而导致大宗物资的采购在内部管理环节上出现漏洞。由于对二级单位的大宗物资采购权限一般都给予了限制,超过限额需报给上级单位审批。但一些二级单位以程序复杂或其他原因,将一次性采购的同种物资分成数个权限范围内合同进行签订,导致物资采购管理失控,不利于上级单位的监管。
二、大额物资采购合同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1.对大额物资采购合同审计重视不够。大额物资采购是最容易出现问题而又不被重视的环节,同时又是内部审计中最薄弱的“盲区”和难点。企业内审机构由于担负着企业所有与经营财务有关的工作审计,对具体的诸如物资采购合同、产品服务合同等经济合同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偏重于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没有单独开展大额物资采购合同审计。
2.对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定位不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将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做为合同履行后付款前的一道资金把关程序,主要任务是审减资金的数额,而没有深入到整个合同的前前后后,使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在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进行事后监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检查作用,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对经济合同实施事后审计,不仅发现问题难,而且处理问题难,挽回损失更难。
三、加强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措施
李志权 摘要:大宗物资采购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一项十分重要的活动,同时也是最容易出漏洞的环节,如果不严格加以控制管理。势必会给企业带来浪费。大宗物资采购合同作为物资采购活动的主要凭证,其签订是否合理合法,履行是否到位,对物资采购具有直接的影响,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企业成本与资金的波动,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笔者就目前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如何开展合同审计作以下探讨。
关键词: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
一、企业物资采购合同中常见问题
大宗物资采购合同是一次性采购金额较大或购入与企业生产相关的专用材料、设备等为标的的支出性经济合同,大宗物资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费用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为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各类供货商越来越多,其层次素质参差不齐,再加上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采购经办人员素质、职业道德等问题,使得物资采购合同由于签订、履行、结算等方面把关不严,而出现以下问题:
1.采购计划编制依据不充分,导致大宗物资存货积压过多。首先,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宁多勿少”的思想意识依然存在,这就会导致大宗物资采购不按照国有企业的实际需要来进行计划,其次,由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产量变动比较频繁,而大宗物资的采购计划却跟不上生产的变动而随之调整,从而造成大宗物资库存过多的问题产生。
2.合同条款执行不严,违约责任未能有效追究。有些企业由于采购、仓储与验收、生产等部门工作脱节,导致合同履行不力,甚至出现对方单位未能完全履约或者在货未到全的情况下全额付款的现象,合同条款中违约责任的规定形同虚设,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3.供货商单一,价格垄断。由于部分产品技术的特殊性,在实际采购过程中,大宗物资采购的供货商较少,无法具备招投标的条件,不利于采购物资的价格谈判。
4.拆分合同,躲避监管。企业物资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有章不循,从而导致大宗物资的采购在内部管理环节上出现漏洞。由于对二级单位的大宗物资采购权限一般都给予了限制,超过限额需报给上级单位审批。但一些二级单位以程序复杂或其他原因,将一次性采购的同种物资分成数个权限范围内合同进行签订,导致物资采购管理失控,不利于上级单位的监管。
二、大额物资采购合同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1.对大额物资采购合同审计重视不够。大额物资采购是最容易出现问题而又不被重视的环节,同时又是内部审计中最薄弱的“盲区”和难点。企业内审机构由于担负着企业所有与经营财务有关的工作审计,对具体的诸如物资采购合同、产品服务合同等经济合同审计,在整个审计工作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企业偏重于财务审计和基建审计,没有单独开展大额物资采购合同审计。
2.对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定位不准。绝大部分企业只是将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做为合同履行后付款前的一道资金把关程序,主要任务是审减资金的数额,而没有深入到整个合同的前前后后,使内部审计机构大多只是在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履行完毕后进行事后监督,只起到一般性的检查作用,没有起到预防和控制的作用。对经济合同实施事后审计,不仅发现问题难,而且处理问题难,挽回损失更难。
三、加强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的措施
浅谈国有企业大宗物资采购合同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