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t课件.ppt

上传者:gxngqvk 2022-06-21 12:57:29上传 PPT文件 7.17 MB
概述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病原菌从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和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临床表现为突起高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脑膜刺激征和脑脊液化脓性改变。
在各种化脓性脑膜炎中,流脑发病率最高。
病原学
脑膜炎奈瑟菌(球菌)属奈瑟菌属为革兰染色阴性双球菌,菌体呈肾形或卵圆形,常成对排列或四个菌相联。
人是本菌唯一的天然宿主,可从带菌者鼻咽部和患者的血液、脑脊液、皮肤瘀点中检出。脑脊液中的细菌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仅少数在细胞外。
显微镜下可见到呈肾形成双排列
根据表面特异性多糖抗原的不同分为13个亚群(A、B、C、D、29E、H、I、K、L、W135、X、Y、Z)。其中以A、B、C三群最为常见,占90%以上。
我国常见者为A群菌株引起的脑膜炎,C群菌株脑膜炎最近几年局部地区有散发,具有易传播、隐性感染比例高,患者起病急、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临床上常表现为暴发型、可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
脑膜炎球菌的抵抗力很弱,对寒冷、干燥、热及一般消毒剂均极敏感,在体外能产生自溶酶而易于自溶,故采集标本后必须注意保温、立即送检。
流行病学
(一) 传染源
病人和带菌者
带菌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不易被发现。因此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均有传染性,但一般不超过发病后10日。
(二)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病原菌通过咳嗽、喷嚏等形成的飞沫直接从空气中传播。在空气不流通处2米以内的接触者均有被感染的危险。
因本菌在体外生活力极弱,故通过玩具及日用品间接传播的机会极少, 但同睡、喂奶、接吻等密切接触对2岁以下婴幼儿的传播有重要意义。
(三) 易感人群
人群易感性与体内抗体水平密切相关。
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因抗体水平下降,发病率最高。
人感染后可对本菌群产生持久的免疫力。随年龄增加由于可在隐性感染中获得免疫力,故发病率逐渐下降。
(四) 流行特征
本病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大、小流行,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本病大约3-5年1次小流行,8-10年出现1次较大流行。这是由于相隔一定时间后人群免疫力下降,新的易感者逐渐累积增加的缘故。
本病冬春季节发病较多,11-2月开始上升,2-4月为高峰,5月起迅速下降。
人感染后可获得特异性免疫。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t课件


文档来源:https://www.taodocs.com/p-690379606.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