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带点“油麦”基因,短道速滑的尽头是东北那旮沓?

本文介绍了多少带点“油麦”基因,短道速滑的尽头是东北那旮沓?,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点蓝色字,关注“CBox央视影音”

伴随北京冬奥会渐入佳境,东北话被调侃成了北京冬奥会“官方语言”之一。

伴随天天充斥在耳边的东北话,紧张的冬奥赛事也有了一种淡淡的“喜剧效果”。

短道速滑的冰场上,更是有种误入东北的错觉:

唉呀妈呀,咋“全世界都在说东北话”捏?!

哎呀妈呀,咋东北人这么有“油麦”细胞呢?

中国队首金“世界名画”:为啥就我高兴啊?

2月5日,短道速滑2000米混合团体接力夺冠,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块短道速滑混合接力金牌,也是中国队在本届奥运会上的首枚金牌。

面对这次夺冠,有三届冬奥会参赛经历的范可新、武大靖面对采访热泪盈眶——

一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我等了这块金牌太长时间了;

一个捂脸扶额流下男儿泪:圆梦了。

画框里的第三人,来自黑龙江的短道速滑运动员任子威却笑出了鹅叫,

并且颇为挑衅反问:为啥就我这么高兴啊(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可不哭。

不过,“我不哭”“打脸”来得太快,2月7日,任子威获得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金牌,赛后采访,这个前两天还笑得咯咯叫的24岁男孩,眼含热泪且一本正经地给国家来了一番花式表白:“我对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充满了希望,我们可以为国家付出一切,为国家做出贡献”。

那年的“紫薇”:俗吗我?

遥想四年前的平昌冬奥会,还是小将的任子威和队友一起获得了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银牌,面对主持人一脸真诚问出:“你认为本届奥运会上令你最难忘的时刻是什么”,任子威不假思索、毫无保留、大声喊出五个字——

随后一脸无辜问大家:

主持人内心:给我整不会了?这磕咋接?

队友内心:瞎说什么大实话?

主教练李琰内心:紫薇啊,你可长点心吧。

如今四年过去了,任子威的“油麦”细胞依然在,面对1500米比赛犯规的“低级错误”(紫薇自己说的),他反思——

我就是想让自己平淡一点(我承认我飘了),

但是真的根本平淡不了了(臣妾做不到啊)。

大靖的进击:我想揍她

要说本届冬奥会,谁是“劳模”,老将武大靖当仁不让。从2月5日短道速滑比赛首日到2月16日最终日,武大靖已经出征十余场比赛。

在“世界名画”里,是谁因为武大靖手拉范可新口罩的“壮举”“笑到头掉”?又是谁因为这名老将搓脸捂眼一句“圆梦了”瞬间破防?

和短道速滑很多年少成名的运动员不同,武大靖从女队陪练走到男队一哥的路,带着一点点崩溃。

当年接受采访的时候,武大靖“吐槽”:陪练的日子,长距离周洋过他,短距离范可新过他。

明明很心酸的画面,在武大靖的小表情和东北嗑加持下瞬间喜剧感拉满,风靡全网的大靖名言:我内心就想揍她一顿,出处就是这里。

点击这里观看完整视频

身份证(护照)证明:我真不是东北那旮沓的

除了武大靖、任子威、范可新、曲春雨这些地道的东北人,短道速滑冰场上还有这么几位东北话八级选手。

中国香港的短道速滑选手,那一口流利的东北嗑和东北特有的幽默真的让人一秒从浅水湾穿越到松花江。

参加了短道速滑男子500米的中国香港选手朱定文就在出发前用一口流利的东北嗑说:毕竟是在自己的“果家”(在东北“国”的发音同“果”)举办,(激动得)有一种“跳出窗户”的感觉。

而同在东北训练的队友则通过VCR对朱定文发射出一大波东北彩虹屁“朱哥你贼行”,“朱哥杠杠的”。

短道速滑的尽头莫非真的是东北那旮沓?

一年里有三分之一都得裹着厚厚羽绒服的东北,“冷资源”变成了“热项目”。我们国家短道速滑的发源,就是来自东三省之一的黑龙江省,我们熟悉的冬奥会冠军们,也多出自这里。

在冰天雪地里成长的东北人,抗压能力和扛冻能力成正比,幽默基因随时破风而出。他们把这种乐观不屈的性格,通过一次次滑行带到了全国、全世界面前,让我们见识到了赛场上的“金牌担当”和赛场下的“金句之王”的双面统一。

这里完备的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不仅为国家队输送了冰雪项目的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也为更多国家带去了属于中国的冰雪项目教学基因。

现如今,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更是让冰雪运动从东北走向了全国,在飘雪的冬天,冰场上打个“出溜滑”,雪地里翻个“小跟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月16日是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的最后一个比赛日:短道速滑健儿,支棱起来,杠杠滴!

素材来源:冬奥一点通、正点财经、面对面等

扫码了解更多 微博:@央视影音微信:CBox央视影音

这篇关于多少带点“油麦”基因,短道速滑的尽头是东北那旮沓?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