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哲思 | “比真的还真”,是假的

本文介绍了语言哲思 | “比真的还真”,是假的,对大家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需要的朋友们下面随着小编来一起学习吧!

先看两个例子:

(1)这姓蔡的有些门道,这假烟也是有配方的,包装就更不用说了,比真的还真,烧了实在是太可惜了。(李佩甫《羊的门》)

(2)假娃娃比真的还真。上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警察,为了营救一个锁在汽车里的婴儿,疯狂地砸碎了车窗。可让他们吃惊的是,这个看上去快不省人事的“婴儿”,其实是个非常逼真的玩具娃娃。(《都市快报》2008年7月17日)

例(1)(2)“比真的还真”的事物都是假的,例(1)是假烟,例(2)是假娃娃。

“比真的还真”是比较结构,比较结构由比较主体、比较对象、比较结果构成,比如“油条比馒头好吃”,“油条”是比较主体,“馒头”是比较对象,“好吃”是比较结果。一般情况下,比较主体和比较结果具有述谓关系,“油条比馒头好吃”,“油条”和“好吃”是述谓关系,意思是“油条好吃”。但在“比真的还真”结构中,比较主体和比较结果没有述谓关系,例(1)不是“假烟是真的”,例(2)不是“假娃娃是真的”;相反,比较主体和比较结果的反面具有述谓关系,例(1)是“假烟是假的”,例(2)是“假娃娃是假的”。

“比真的还真”是假的,这首先和比较对象有关。有的比较对象没有反面对象存在,比如“油条比馒头好吃”,“馒头”没有反面对象;有的比较对象有反面对象存在,比如“有时候一个好的职业顾问甚至会比好的猎头公司更吸引人才”,“好的猎头公司”有反面对象“差的猎头公司”。对后者而言,比较对象和反面对象具有反义关系,它们往往包含着反义词。

反义词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中间状态的、非此即彼的反义词,是绝对反义词,像“真—假”“生—死”“有—无”“对—错”“合法—非法”等;另一种是有中间状态的、可非此非彼的反义词,是相对反义词,像“大—小”“高—低”“黑—白”“胖—瘦”“忙—闲”“漂亮—丑陋”等。

如果比较对象和反面对象包含绝对反义词,意味着比较主体和比较对象的反面具有述谓性,例如:

(3)人一旦化成骨头,就不会再变老,也许比活着的人还要年轻。(张小娴《情人无泪》)

(4)七棵树,不过七担柴。“少是少了点儿,总比没有的强。”(茹志鹃《剪辑错了的故事》)

例(3)比较对象是“活着的人”,那么比较主体一定是死人;例(4)比较对象是“没有的”,那么比较主体一定是有的。“比真的还真”也是如此,比较对象是真的,比较主体一定是假的。

如果比较对象和反面对象包含相对反义词,比较主体和比较对象的反面就不一定具有述谓关系,例如:

(5)这个小行星一炸两个,一块大的没撞上来,偏过去了。一块小的还是撞上来了,这块小的,从电影画面里面看,这块小的比大的要小得多。(赵君亮《寻找“丢失”的行星》)

(6)它们像令人毛骨悚然的青蛙,体形比最大的象还大。(《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译本)

例(5)比较对象是“大的”,比较主体是小的,比较主体和比较对象的反面有述谓性;例(6)比较对象是“最大的象”,比较主体是大的,比较主体和比较对象的反面没有述谓性。

“比真的还真”是假的,也和比较结果有关。实际上,比较结果“真”不是真正的形容词“真”,而是比况性的“真”,即“像真的”,“像真的”一般情况下就意味着不是真的,比较主体不是真的,当然是假的。正因为如此,有的句子直接说成“比真的还像真的”:

(7)“与时俱进”的山寨社会组织:比真的还像真的。(《中国新闻周刊》2021年2月27日)

(本文刊于《咬文嚼字》2022年第5期《语言哲思》栏目。)


2022年第5期

电子刊

我刊邮发代号4-641,欢迎至各地邮局订阅。也可拨打我社邮购部电话021-53204211订购。您还可以通过微信扫码订阅。(注意:电子刊只能在手机端阅读,购买后无法退款)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跳转邮政微商城订阅

点开大图识别二维码

订阅2022年全年电子刊

欢迎关注

咬文嚼字公众号

欢迎下载

咬文嚼字App

这篇关于语言哲思 | “比真的还真”,是假的的文章就介绍到这了,希望我们推荐的答案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