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歌手冈德曼
导演: 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编剧: 莱拉·斯蒂勒
主演: 亚历山大·谢尔 / 安娜·乌特伯格 / 索斯藤·默滕 / 米兰·佩舍尔 / Benjamin Kramme
类型: 剧情 / 音乐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18-08-23(德国)
又名: Gundermann
片长: 128分钟
IMDb链接: tt7205942

煤工歌手冈德曼的剧情简介

预览截图

煤工歌手冈德曼的截图1
煤工歌手冈德曼的截图2
煤工歌手冈德曼的截图3
煤工歌手冈德曼的截图4
煤工歌手冈德曼的截图5

煤工歌手冈德曼豆瓣热评

  • 又是一部反思作品,先不说戏里结构如何,就凭表达的主题,我们也能拍出这类作品吗
  • 东德社会主义“小糖人”,工人阶级冈德曼摇滚的一生!
  • 歌词配上画面很有冲击力,但时间线太乱了跳来跳去看了很长时间才找准
  • 告密文化当然是不可取的,会被对手当作道德污点来无限放大乃至摧毁整个事业的合法性。
  • 不大“好看”。男主颜值实在令人吃不下,但是和Gundermann本人倒是十分相似。双线叙事对于了解东德文化的德国人毫无压力但是对于外国人就有点吃力。男主的moral crisis实在是不讨喜的crisis……只能说他背叛了自己吧。
  • 比起别的音乐传记片,这部多了一些深邃的意义。身为歌手的现在与非正式受雇于DDR安全局的过去,个人主义与当时东德大环境下的社会主义,彼此交错彼此冲突,正如最后他的坦言:他后悔的不过是对自己的背叛。P.S. 里面的音乐的确好听~超越了我对土德音乐的期待...
  • 西德的导演拍东德的题材是让人惊喜的,整体反应与中国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佩服的是导演的客观和对历史的反思。冈德曼自始至终都做的是自己。
  • 土味德语歌还挺好听的…
  • 歌曲很好听,歌词和剧情融合得非常自然,最后的音乐会尤其感人;画面也很美,对时代气息的把握非常到位,特别是拍摄煤矿的广角镜头,瞬间让我明白了“工业美学”的含义;最可贵的还是对史塔西的反思。影片并没有简单地把加害者和受害者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谴责前者,同情后者,要求前者向后者道歉。相反,它恰恰在质疑这种流行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描绘东德社会中个人与种种组织的复杂关系。东德政权倒台后,人们尽可以指责一个人与当权者合作的行为是做了帮凶;但如果你是个看不清未来的局中人,又该如何行动呢?影片的双线叙事逐渐揭开主角与史塔西的复杂关系:他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既是合作者,也是反抗者。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艺作品,也希望它们能有更多观众。
  • ?6/28/20
  • 看了好几天才看完 歌写的真不错 是那种与尘土作伴得到的精神感悟 剪辑太费神了 可能人物经历挺多都想涉及到就变成流水账 还是时间线错乱着的流水账
  • 敢于直面自己和历史的人都是勇敢的人,但是抛开情境站在道德高地指责他人却是不明智的。民主德国煤矿工业666啊,我超级想去开那个挖煤机?以及谁翻译的这个中文片名,一股泥土气息扑面而来…
  • 他的歌声飘荡在德国上空 他的挖掘机死在了荒原 在最后一场演唱会上 人们依旧为他欢呼鼓掌 他却无法原谅自己 是生存还是毁灭 这是个问题 究竟哪一种行为更高贵?
  • 音乐特别好听
  • Die Lieder sind ja schön...
  • 70/100
  • 65/100。可能这种闷片才是德国电影最常见的打开方式。全片从一个有着音乐天赋的煤矿工人和他的乐队入手,却重点讲述的是在两德尚未统一的历史大背景下,主人公遭遇的各类情感风暴以及他做出的一些与政治有关的选择和他后来对此的态度。仿佛天生就有哲思细胞的德国人把这个故事讲的深奥又晦涩,两天时间线不明显的剪辑使得故事很难被吸收,对观众十分不友好。 相比于在劳拉奖上被血洗的《无主之作》来说,这部确实是被吊打的,唯一可以拿出来说说的可能就是在后者中不太突出的演技——亚历山大·谢尔的表演生活化但也不失闪光点,除此之外这部电影里的歌曲确实乐感很好。
  • 诗一般~音乐是诗,影片是诗,他的一生也是诗。元元提到,对煤矿的呈现很辽阔,未
  • 观于德国电影节,德国的煤矿真伟大,结尾加一星,喜欢冈德曼,东德的冈德曼和统一之后的冈德曼,我们也需要这种直面自己历史的人,而且经过东德谍报网的笼罩或者形成了谍报网曾经笼罩的叙事之后,德国人对不告密这一点是多么重视,不爽的一点就是西方人勾引朋友老婆真是觉得理所当然,我也见过这种人。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