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金阳光作文-中考古诗词赏析—1

上传者:2****5 2022-07-21 18:30:02上传 PPT文件 198KB
金阳光作文-中考古诗词赏析—1_第1页 金阳光作文-中考古诗词赏析—1_第2页 金阳光作文-中考古诗词赏析—1_第3页

《金阳光作文-中考古诗词赏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阳光作文-中考古诗词赏析—1(27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古代诗歌常见意象例析什么是意象?v先看一首诗: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v这首诗中写了那些形象?v这些形象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分析v啼鸟:早上起来,到处听到小鸟的啼唱v风雨:昨晚风雨交加v落花:花都凋谢了,落了一地v啼鸟:欢快的气氛v风雨:无情的风雨v落花:实让人惋惜先先想想到到再再想想到到v在这首诗中,诗人借啼鸟写出自己的高兴的心情,借风雨、落花写出诗人的感伤之情,将喜春、惜春之情表现得贴切自然。总总结结一一下下这就是意象从刚才的诗歌中,可以归纳两点:v有些形象可引发我们的丰富联想。形象是意象的根。v这种联想以我们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为资本,又与诗歌具体语境

2、有关。意象是读者与作者共同完成的。 要由“落花”产生 “让人惋惜” 的联想,首先,读者要有一定生活体验,其次,作者有明显的语言暗示(“知多少” )。最后,给意象下个定义:v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象的统一。意象与意境v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v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主要有两种情况:n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墨梅 王冕我

3、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n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v反过来,意象又离不开意境,“梅”离开全诗意境,就失去了其在诗中的独特涵义,“孤帆”脱离原诗意境,也与眷眷离情无关。v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意象的共性与个性v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如“折柳” 寓“惜别怀远”之意v在把握意象的时候,既要了解意象的约定,即其共性共性,又要唤醒个人的生活底蕴、人生阅历

4、,深入分析诗歌语境,以便了解意象在诗中的寓意,即意象的个性个性。 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当中的“柳”就是一种个性,它代表的不是“惜别怀远”,而是表现烂漫的春光。常见意象v一些物象由于自身某一特性,而成为人类的情感或品格的载体,从而形成具有特定寓意的常见意象。v熟记这些意象,应从其特性入手,揣摩这一特性与寓意之间的关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柳v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v渭城朝雨浥轻尘,_v今宵酒醒何处,_v_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岸晓风残月。芳草v芳草:喻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

5、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 v试问闲愁都几许,_,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v远芳侵古道,睛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_。v_,更行更远还生。落花v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v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v_,天上人间。v夜来风雨声,_。梧桐v梧桐 :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v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v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v微云淡河汉, _。 菊v5、菊:喻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23720.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