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民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新文化运动》(人民版)(5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土空至 IKJ 打封、M *定 0 融 =N 0口耳珏纣*诩4»l 1A唐| I中I晔I*里卜杵I海史|驰|教+41 45新文化运动教材分析I1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钱玄同、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当时称为新式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1915 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 (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 (旧称” 德先生"与"赛先生")。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
2、运动的爆 发奠定了思想基础。由于新文化运动全面反封, 将中国所有的古典文化都归于需要 "反”的行 列,因此新文化运动也是中国古典文化走向没落的开端。 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基础知识,如新青年的创办、新文化运动的“四提倡,四反对” 等;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发展;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过程与方法目标】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能力 。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 科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历史的进步并不是直线式的,经常会有曲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那些为国家富强和民族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都具有敏锐的眼光和非凡的
3、 勇气,尽管有这样和那样的缺陷和不足,但他们是值得尊敬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和影响【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课前准备'-深入熟悉教材,对授课部分做到心中有数,准备上课所需的多媒体辅助工具及材料。教学过程J【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上节课 “西学东渐”的学习我们知道,先进的中国人为探索救国之路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由抵抗派、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器物到维新派(革命派)学习西方的制度,但最后都失败了,之后的探索先进的中国人又提出学习西方的思想。那么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学习西方的思想?掀起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对中国有何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讲述
4、新课】一、新青年的诞生1、历史背景请阅读教材,归纳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历史背景经济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出现了 “短暂的春天”。中国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根本原因)政治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另一方面,窃国大盗袁世凯则加紧复辟帝制活动,废除临时约法,实行独裁统治。(出示图片)思想方面:一方面,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过渡:新文化运动正是反映了这种经济、政治、思想要求而兴起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2、概况( 1)新文化运
5、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学生回答后,进一步设问:为什么说1915 年 青年杂志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学生介绍陈独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材,得出结论陈独秀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首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文化。(学生介绍陈独秀)(出示陈独秀和新青年图片)(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在哪里?(北京大学)(出示北大红楼和油画图片)谁任当时的校长?(蔡元培)( 3)由此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学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出示四人图片让学生指出他们的名字)( 4)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在哪里?(新青年)过
6、渡 :我们来看看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中的一段话(出示材料)。陈独秀在文章中指出,只有德、 赛两位先生才能救中国,同学们知道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吗?(学生回答后出示“民主、科学”)这里的民主和科学分别指什么?(民主:指民主精神和民主制度。科学: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学生答后出示文字)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什么?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 1 )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出示图片和问题: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思想,为什么要把矛头指向以孔子为首的儒家传统道德?(孔子学说是封建文化的象征,袁世凯提出尊孔复古实际是想复辟帝制,要维护民主共和,要反封建、反专制, 就
7、必然要反对旧道德对人们的愚弄,反对作为旧道德的精神支柱的孔子学说。 )“余之抨击孔子, 非抨击孔子之本身,乃抨击孔子为历代君主雕塑之偶像的权威也;非抨击孔子,乃抨击专制政治之灵魂也。” 李大钊“儒者三纲之说,为一切道德、政治之大原。君为臣纲,则民于君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父为子纲,则子于父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夫为妻纲,则妻于夫为附属品,而无独立自主之人格矣。率天下之男女,为臣、为子、为妻,而不见有一独立自主之人格者,三纲之说为之也。缘此而生金科玉律之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 及 人 之 主 人 道 德 , 而 为 以 己 属 人 之 奴 隶 道 德 也 。”
8、陈独秀(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旧道德和新道德具体指什么?旧道德: 指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忠、 孝、 节。五常为仁、义、礼、智、信)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新道德:指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 3)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探究学习】近代中国有哪几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9 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等问题)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保皇派之间(要不要以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等问题)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的潮流。1915 年
9、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民主、科学、新道德、新文学)中国近代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一场运动是哪个阶级领导的、目的是针对什么?(由此引出实质)2、影响( 1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但袁世凯的复辟帝制反映了辛亥革命反对封建思想的不彻底性。因此,新文化运动更为彻底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进步性: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年轻人的思想得到空前得到解放;中国知识份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引用毛泽东的话作为材料后出示问题:新文化运动有什么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导致这一局限性的根本原因在于新文化运动领导者的阶级局限性和思想认识的局限性。)( 3)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但是,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是主要的,局限性是次要的。我们应看到新文化运动对历史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教学反思略。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523117.html
文档标签:教学设计 新文化运动 教学 设计 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