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20101043241)

上传者:xin****01 2022-07-26 10:47:26上传 DOC文件 157.50KB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20101043241)_第1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20101043241)_第2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20101043241)_第3页

《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2010104324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20220101043241)(2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最新高考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 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巽上人以竹间自采新茶见赠,酬之以诗(节选)(唐)柳宗元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复此雪山客,晨朝掇灵芽。蒸烟俯石濑,咫尺凌丹崖。圆方丽奇色,圭璧无纤瑕。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涤虑发真照, 还源荡昏邪。【注】 柳宗元于永贞元年(公元 805805 年)被贬至永州,此诗作于元和二年(公元 807807 年),柳宗元被贬时暂寓水州龙兴寺,与僧人重巽相识结交,下文“雪山客 ”亦即重巽上人,圆方:圆的方的,这里指盛茶的器具。真照:本性。(1 1) 诗歌首句中 “_”一词含有典故,既赋予新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点出了

2、新茶的 _,且照应诗歌题目 “竹间 ”二字。(2 2)新茶是作者被贬期间第一位友人亲手采摘相赠的,饱含股切情谊,使困境中的诗人倍 感欣慰,倍觉新茶珍贵,诗歌后六句是如何表现新茶珍贵的?【答案】 ( 1 1)湘竹;生长环境(地点)(2 2)运用比喻。第八两句赞美新茶色如美玉纯美无瑕;形色味相结合。第八句写新茶的色泽;第九、十两句写新茶的香味四溢,持久悠长; 衬托。第七句运用的手法,以盛具形状之奇,色泽之美,间接衬托新茶之名贵; 第十一,十二两句写新茶的神奇功能,新茶不仅在身体上能提神祛秽,而且净化人的思想道德,恢复人的自然天性。【解析】 【分析】( 1 1)诗歌首句 “芳丛翳湘竹,零露凝清华。

3、”这两句的意思是:这茶树生 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湘竹 ”二字含有典故,既赋予新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点出了新茶的生长环境( “芳丛翳湘竹 ”),又照应到诗题 “竹间 ”二字。( 2 2)“圭璧无纤瑕 ”用典故比喻,直接评述茶叶品质的纯美无瑕。这里也写出了新茶的 色泽纯美。“呼儿爨金鼎,余馥延幽遐。”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第十句,馀馥”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而是久留不散。 “延”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幽遐 ”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 很远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茶的形色味结合着写,能让读者对茶有整体的认 识。 “圆方丽奇色 ”写茶具精美,衬托茶的珍贵。 “涤虑发真照,还源荡

4、昏邪 ”中, “荡 邪”,就是除秽。 “涤虑 ”,就是洗去心中的烦躁,去掉昏惑和邪气,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 醒。这样,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则从 心理角度加以发挥,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涤虑发真照”,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 “还源荡昏邪 ”,是 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可 见,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关象征手法,这么立意构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诗意。故答案为:湘竹生长环境(地点) 运用比喻。第八两句赞美新茶色如美玉纯美无瑕; 形色味相结合。第八句写

5、新茶的色泽;第九、十两句写新茶的香味四溢,持久悠长; 衬托。第七句运用的手法,以盛具形状之奇,色泽之美,间接衬托新茶之名贵; 第十一,十二两句写新茶的神奇功能, 新茶不仅在身体上能提神祛秽,而且净化人的思想道德,恢复人的自然天性。【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题材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注意准确把握 相应诗歌题材的特点,然后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首句中“湘竹 ”一词含有典故,既赋予新茶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点出了新茶的生长环境,且照应诗歌题目“竹间 ”二字。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 手法等。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和抒情,表现手法包括

6、对比、衬托、象征、用典等,修辞包括比喻、反复、排比、反问、拟人、比拟、拟物、夸张等。分析诗句的手法理解诗句 是第一位的,做题时首先要准确指出手法,接着要结合诗句分析该手法的具体运用,并指 出手法的作用。这首诗第八两句赞美新茶色如美玉纯美无瑕。第八句写新茶的色泽;第 九、十两句写新茶的香味四溢,持久悠长;第七句运用的手法,以盛具形状之奇,色泽之 美,间接衬托新茶之名贵;第十一、十二两句写新茶的神奇功能,新茶不仅在身体上能提 神祛秽,而且净化人的思想道德,恢复人的自然天性。【附诗歌赏析】柳宗元于公元 805805 年(永贞元年)冬贬至永州,至则无处可居,只得寄寓在永州龙兴 寺,得以与僧人重巽相识结

7、交。重巽赠以新茶,柳宗元作诗回赠,应当是第二年春以后的 事情。观此诗,柳宗元心情已较平静,又新茶当采于春天,王国安先生柳宗元诗笺释 认为此诗作于公元 807807 年(元和二年)春,可从。茶叶的品质好坏,直接与茶树的种类、采摘的时间、当地的气候等多种因素相关。茶树 喜好阴凉湿润,刘禹锡试茶歌云: “阳崖阴岭各不同,未若竹下莓苔地 ”,可知古人认 为竹下茶最佳。重巽所赠茶叶,正是所谓竹间茶。这首诗开头两句是说,这茶树生长在密密的斑竹林中,为清莹的雨露所滋润,“湘竹 ”二字既给茶叶赋予了美丽动人的神话色彩,又照应到诗题 “竹间 ”二字。富有经验的采茶者都 知道,采茶时间最好是每年初春谷雨前后的新芽

8、之时,若在清晨日出前带露采摘其品质更 高。诗中第三四句说重巽亲自 “晨朝掇芽 ”,表现出重巽深懂茶道,正合采茶之法。采茶的 时间是否适当,对茶叶品质的好坏,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诗中用一个“复”字。这个 “复”字,乍读之下,很难理解和译出,其实是把奇特的竹间茶树和正确的采摘时间两方面联系 起来。第三四句诗,既说明了茶叶品质美好的另一个原因,又与诗题中“自采新茶 ”四字相照应。茶叶又以高山云雾茶为佳,诗中第五六句诗所说的“蒸烟”和“丹崖 ”,正是指明了云雾和高山这两点,表明了茶叶品质上乘。第七句是说盛装茶叶的器具其形状之美,色泽之 奇之特,间接衬托出了这茶叶的名贵与稀罕。第八句则是用典故比喻,直接

9、评述茶叶品质 的纯美无瑕。诗歌的第二部分是惊赞茶叶香气的奇妙。首先是香气持久悠长。第十句,“馀馥 ”是说香气不是一飘而尽,而是久留不散。 “延”指香气渐渐弥漫开来, “幽遐 ”则指香气传到了很深 很远的地方。其次是茶香的神奇功效。喝了好茶,可以提神、祛秽,诗中的第十一句和第 十二句,就是围绕这两方面来说的。“荡昏 ”,即清除心神上的昏沉困倦,可以提神。“荡邪”,就是除秽。 “涤虑 ”,就是洗去心中的烦躁,去掉昏惑和邪气,保持心神的安宁和清 醒。这样,喝好茶有益于身心的健康,这是一般人从生理角度来理解的。然而柳宗元则从 心理角度加以发挥,提升到了人的精神思想品格的高度来评价好茶的妙用。“涤虑发真

10、照”,是说茶香净化了人的思想道德,显露出人的毫无污染的真情本相。“还源荡昏邪 ”,是说茶香清除了精神意识中的昏浊邪恶,使人回复到自然天性,保持清白纯洁的境界。可 见,诗人在此用到了双关象征手法,这么立意构思,就非常巧妙深刻,富有诗意。正因为 这茶香不仅有益于人的生理健康,还能有益于人的精神的健康,使人脱俗,所以才是最为 神妙的珍异的上品。也正因为这茶叶具有这样的神奇功效,所以下面柳宗元连用佛教道教 中的两种神奇的故事来加以比较。佛祖如来的甘露饭,香气熏染了毗耶城和大千世界,其 实是说佛法广大,教化感人,使人皈依正道。道家仙客所饮流霞仙酒,使人数月不饥,其 实是丹药神力,使人清心寡欲,不贪不痴,

11、修成仙体。它们同为食物,都具有神奇功效, 所以柳宗元用它们来与茶叶相比。不过,柳宗元自己更为信佛,而且斋饭、茶叶易得,流 霞难求,所以诗中要说香茶 “犹同 ”甘露饭,而 “贵”于流霞。对这珍贵的名茶,柳宗元自然十分赞赏和珍视,但是既为其物,更为其人,因为这是柳 宗元在贬谪永州时的第一位友人所赠,且为亲手所采,关爱殷切,情意殷深,使困窘中的 柳宗元倍感精神上的慰藉和友情的可贵。赞美茶叶,其实更是赞美友人的情谊。所以柳宗 元要用 “金鼎 ”烹茶,要以自作新诗回赠,更要从精神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 勉,也为自励。人品的高度来立意构思,这既为共勉,也为自励。2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730281.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