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胚胎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植物胚胎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胚胎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23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植物胚胎培养研究进展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应用前景一 前言三 胚胎培养的应用及前景二 胚胎培养研究进展分述 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胚胎培养作为组织培养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发展很快。早在1904年,Hanning成功培养了萝卜和辣根的胚提前萌发形成小苗。 我国植物胚胎培养起步并不晚。李继桐等(1934)成功培育了银杏的离体胚。 1离体胚培养离体胚培养 种子植物的离体成熟胚,在只含大量元素的无机盐和糖的培养基上就可萌发生长。对成熟胚的培养而言,大多是利用这种技术来研究胚发育过程的形态建成, 生长物质的作用,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以及营养要求等生理问题。 1982年,王玉英等人对山楂胚培养
2、及苗木快速繁殖进行了研究,使当年收获的山楂种胚打破休眠,使没经过低温沙藏种子萌发出小苗。同时使顶芽,侧芽及腋芽均分化成芽丛,丛生出许多无根枝条,再剪取枝条诱导生根,随后将生根苗移栽到苗床及大田。二二 研究进展分述研究进展分述 2幼胚培养幼胚培养 在远缘杂交育种上幼胚培养有很大的利用价值。 1947年罗士韦成功进行云南油杉和铁杉的幼胚培养研究。解放后我国科学工作者已广泛地应用幼胚培养的方法,先后成功发展了向日葵,桃,柑桔等20多种植物胚培养工作。特别在杂交离体幼胚培养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上,获得大白菜甘蓝,栽培棉野生棉,萝卜大白菜等十多个种属间和种间的杂交植物。并获得一批新品种。幼胚培养已发展到能
3、使约50个细胞大小的极幼龄的胚状结构培养成植株,目前植物离体幼胚培养方法已成为杂交育种的一种常规育种手段,广泛运用于育种实践。 3子房培养子房培养 应用于胚很小就开始发育难操作和分离的杂交育种。 其优点是能够大大提早分离时间,在幼胚未分化前,甚至在受精的时候就可以把子房取下来进行培养。授粉和未授粉的子房都可以培养。 近年来,我国科学工作者在烟草,小麦,水稻,玉米,百合,枸杞上取得成功。1984年吴克贤对杨树未授粉子房进行离体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杨树母系单倍体植株。从而在育种工作中大大提高了选择效率和选择的准确性。 4胚珠培养胚珠培养 有些植物,如兰科的成熟胚很小,采用胚珠培养较易成功,同样能达到
4、使胚发育成幼苗的目的。未受精的胚珠培养,可诱发大孢子发育成单倍体植株。这在茄子上已取得未受精胚胎培养成功的案例。 1990年,中国农科院获得柑桔的无病毒株心苗,提高了柑桔大面积生产的效率。但胚珠培养的研究并不太多,单个胚珠培养尚存在很多问题,需做深入研究。 5试管受精试管受精 是子房与胚珠培养在育种上的应用。 其主要原理是将未授粉的胚珠或子房与花粉一起放在培养基中生长,使胚珠在试管中与萌发的花粉相遇而完成受精作用。另一作法,亦可把花粉悬浮液注射到胚珠内,完成去雄花的子房内受粉。 其作用有:使亲缘关系更远的植物进行种间或属间杂交;可克服自交不孕;诱导孤雌生殖。1990年官启良等进行大麦和硬粒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