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



《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1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七年级语文课文春教案1【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按顺序的展开描写和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读、朗读、品读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通过对妙词佳句的品析,培养学生的语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教学准
2、备】教师准备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找出生字词,自己注音、释义。2、搜集有关春的诗文。3、准备录音机、录音带。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解决生字词,初通文意。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文。【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3、?-王安石泊船瓜州;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忆江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咏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钱塘湖春行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以上背诵的古诗句、成语,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我们学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令人陶醉的春色!(板书课题、作者)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文学常识(学生介绍,教师补充)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后改名自清。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
4、兴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语文学家、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等 。2.正音释义酝酿 蓑笠 抖擞 嘹亮 黄晕 应和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烘托 朗润卖弄 宛转 涨 散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朗读时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学生边听边体味美感。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要求:基本语调该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质朴,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的),并思考以下问题:(1)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3)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概括结构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课作者对
5、春天作了全面、精细的观察,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怎样划分?本课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总写-盼春。表达出人们对春天的盼望和兴奋喜悦的心情。第二部分:(2-7)具体写-绘春。把景物和感受结合,全面细致地描绘出春景图。第三部分:(8-10)总写-颂春。赞美春天,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健。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五幅春景图?文中具体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春草图-第三自然段春花图-第四自然段春风图-第五自然段春雨图-第六自然段迎春图-第七自然段根据以上归纳,我们看看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归纳出: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通过对春天作了
6、全面、精细、准确、生动地描绘,抒发了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思想感情。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感(一)指几名同学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作者盼望春天到来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些词上可以看出?( 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盼望着,盼望着 ,连用两个“盼望着”,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反复可以更形象生动地突出急切之情。)2、除了两个盼望着,还有两个了,“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起读一下,读着给人什么感觉? 一种亲切柔和的感觉,充满了喜悦之情。而且讲“春天的脚步近了”,这里还用了一个什么修辞?拟人。3、小结:这一段,看似简单实际也是耐人寻味的。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作者通过抒情
7、的手法,运用反复、拟人的修辞方法给我们写出了他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还有对春天的亲近感,喜欢春天的感情。4、齐读第一节,注意读出盼望春天到来的急切欣喜之情。再来思考一下,文章一开头就表达了急切、喜悦之情,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呢?点题,总领全篇,引起下文,奠定了全文热爱春天的感情基调 。(二)朱自清是那样的期盼春天,春天来了,他美妙如诗的妙笔又给我们勾勒出怎样美丽的图画呢?(全班齐读第二段,五幅图画每人读一节)1.作者第二段一开始便用拟人的手法(刚睡醒)对春回大地作了概括的描绘,突出万物复苏的特点,“欣欣然” 则包含了作者喜悦的心情,千盼万盼的春天来了。那么接着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一切睡醒、春回
8、大地的景象呢?(运用了排比的手法由面到点具体勾勒出山色、春水、阳光等三个方面春回大地的景象,语言优美,特征突出、顺序清楚,为具体描绘五幅图画创设了广阔的背景。)2. 有了粗笔勾勒的背景之后,作者才开始用他那细致的笔触,工笔细描富有特征的春天的景物,绘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教师先介绍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学习写景散文(1) 写景顺序;(2) 写景散文的语言特色,修辞;(3) 抓住景物在特定季节、特定地点的特有现象进行描绘,使特征突出;(4) 融情于景或借景抒情,表达作者的感情。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具体感知“春草图”,诵读,品味。(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指点)顺序:由点到面,由近及远,从正面到侧
9、面语言特色:修辞:拟人、排比-形象再现了春草勃发带给人的欢快心情。用词:动词:“钻”;叠词:“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轻悄悄”“软绵绵”写出春草的什么特点?新,充满活力。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喜爱之情(学生尝试诵读、背诵。注意通过抑扬、重音、节奏的变化表达出感情。)四、 课堂小结学习了以上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并能运用这些知识去阅读写景的文章:写什么景?抓住什么特点?用了怎样的顺序?有何语言特点?包含了怎样的感情?这样学习,我们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真正形成阅读写景散文的能力。五、 布置作业1、 运用所学方法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2、
10、诵读全文,争取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板书设计春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 学法盼春春草图 顺序明晰 诵读春花图 语言优美 品味绘春-春风图 特征突出 感情春雨图 情景交融迎春图颂春第二课时一、 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 写景散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2、 学习写景散文的方法有哪些?3、 背诵春的1-3节。二、 诵读第4-7节,品味“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1.学生自由诵读4-7节,讨论如何读才能表达出感情,注意节奏、重音、抑扬起伏等。2.结合上一课布置的作业,请学生分析“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的写作特点,师生共同总结如下:“春花图”顺序:由上而下、由实到虚、由正面到侧面。语
11、言:修辞-拟人、比喻、排比(分别讨论其作用)用词-“闹”“飞”“眨”等(体味语言生动形象的感染力)特征:百花竞放-“不让”鲜艳芬芳-“红”“粉”“白”“甜味儿”多而闪烁-“遍地是”“眨”感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结合表达效果分析概括)“春风图”顺序:由触觉到嗅觉再到听觉的顺序语言:修辞-引用、比喻、拟人用词-“抚摸”等特征:和煦、芳香、悦耳感情:喜爱“春雨图”顺序:由近及远、由景及人语言:修辞-比喻、拟人用词-“笼”“逼你的眼”等特征:细密、闪烁、绵长感情:喜爱“迎春图”顺序:由点到面语言:修辞-引用“一年之际在于春”、叠词特征:充满活力感情:喜爱3.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背诵。(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