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笔记 (2)



《地理课堂笔记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课堂笔记 (2)(12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第一单元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1、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见宇宙的半径约140亿光年。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2、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态。天体系统:天体在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下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组成天体系统。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 阳 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 天体系统的级别最低地球月球其他恒星系1)银河系主要由恒星和星云构成。2)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矮行星以及小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3)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构成。其中月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与其公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致。3、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外观、物理性质、太阳系当中的位置普通。
2、2)特殊性是目前所知的唯一的高级智慧生命人类分布。 适合的温度 自身条件: 适度厚度的大气3)生命存在的原因: 供生物生存所需的液态水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 安全的宇宙环境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在:0.154微米,可分为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波段。 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为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气候(天气状况)地形( 地势)纬度位置(太阳高度)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光影响光合作用,温度影响呼吸作用弱。
3、不利:温度影响作物生长期。2、 太阳活动与地球类型活动层次活动特征黑子光球层 温度比周围 低而显黑暗的斑点 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耀斑色球层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 时间短释放巨大能量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周期约为11年太阳风日冕层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2)扰乱地球上空电离层,影响无线电波通讯3)扰动地球的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作用于两极高空大气,产生极光5)干扰电子设备,威胁太空中的宇航器的安全6)影响地球的自然环境,产生自然灾害。(如地震)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3.1 公转与自转的基本特征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地轴 (北端指向北极星 )太阳 (位于椭圆形轨道的焦点
4、上 )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恒星日 23时 56分 4秒 太阳日 24小时恒星年 365日 6时 9分 4秒回归年 365日 5时 48分 46秒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相等均为15/ h线速度赤道最大,越往两极越小,极点为 0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60度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近日点附近(1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快,远日点附近(7月初)地球公转的速度慢地理意义昼夜更替不同经度地方时刻不同 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使地球形成旋转椭球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与五带的划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一、 昼夜更替1、 晨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界限。侧视图中过
5、地心。晨昏线的判定:顺地球自转方向由黑夜白天的为晨线。顺地球自转方向由白天黑夜的为昏线。 画二分而之日晨昏线的方法: 侧视图:必须要有地轴、赤道、回归线、极圈、直射光线。还要标注清楚名称。 二分日晨昏线与地轴重合,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侧视图中只能见到晨昏线中的一条。是晨线或者是昏线。 直射光线要垂直晨昏线且延长线过地心。俯视图:必须要有地球自转方向、极点、直射光过地心的延长线、与直射光垂直的过极点的经线。俯视图中所有纬线圈都是以极点中心的同心圆。经线都是极点向外射线。晨昏线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二至日是与极圈相切的弧线。而且以切点为界,分晨或昏。切点一点在直射光延长线与极圈的交点上。晨
6、昏线的起点一定在与直射光垂直的过极点的经线与赤道交点上。3月21或9月23日的晨线侧视图二、地方时及相关计算(1) 地方时的特点: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地理位置越靠东的地方,地方时的值越大; 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每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阳光直射的经线上地方时为12时。(2) 时区:全球可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统一把它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称为区时。中时区的中央经线为0经线,其上的时刻也称为国际标准时间。A、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15时区序号 B、 时区序号=经度数/15(注意:除了东西经7.5以内的经度属于中时区外,一般东经度属于东时区,西经度属于西时区) C、时区差=时区序号
7、的差值(同减异加) D、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所求在已知的东则;所求在已知的西则) 结果处理:若结果24,则24,已知日期1天。若结果0,则24,已知日期1天。 计算地方时的步骤: 先画数轴再在数轴上标出已知未知套公式计算即可,不要忘记结果处理。E、时差=经度差/(15/h)除不开就乘60结果变分钟。F、经度差=时差15/h=(时15)+(分/4)+(秒/4)G、已知一个地区的经度,求另一地的经度具体做法: 先预判所求在东还是已知在东,然后画数轴。 在数轴上标出已知未知。 在数轴上算出时差,并根据时差计算经线差。 在数轴上推出所求的经度数。(3)日界线 自然的:0时刻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
8、它则日期要1天。反之1天。 人为的:180经线,顺地球自转方向过它则日期要天1。反之1天。 注意顺地球自转方向从地方时为0的经线到180经线,跨了多少经度就有多少经度在新的一天。 当180经线为0时刻时,全球同一日期。三、地转偏向力:偏转规律沿着物体运动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沿赤道不偏。补充: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2)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3)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4)晨昏线二分日与经线重合。二至日与极圈相切。5)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为15/h四、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白昼增长,纬度越高变化也越大。 直射点南移,北半球白昼
9、减短,纬度越高变化也越大。 直射点在赤道全球各纬度昼夜等长。 赤道全年任何时间昼夜等长。计算:昼长=昼跨的经度数/(15/h) 日出时间=12-1/2昼长 日落时间=12+1/2昼长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最小 冬至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最小 春秋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计算: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直射与所求点的纬度差,也是同半球-,异半球+)3、四季 划分:根据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来划分四季。 类型:天文四季二分二至日为起点。例如:欧美国家 气候四
10、季我国四立为起点。 北温带国家一般把3、4、5定为春; 6、7、8为夏9、10、11为秋; 12、1、2为冬4、五带:回归线间为热带,一年有两次阳光直射 回归线与极圈间为温带,四季分明。 极圈以内为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1、地震波: 横波(S)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且传播速度慢。能导致建筑物前后左右摇摆,破坏力大。 纵波(P)能在固、液体中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能导致建筑物上下晃动,破坏力较小。2、内部结构: 3、外部结构 第二单元第一节 地壳区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一、地壳的物质组成(一)矿物 (二)岩石 岩浆岩:侵入岩如:花岗岩结晶颗粒较大,坚硬。 喷出岩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有
11、气孔和流纹结构。 沉积岩: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有层理结构并含有化石。 变质岩:如:花岗岩变质片麻岩 石灰岩变质大理岩 有片理结构,坚硬。 砂岩变质石英岩 页岩变质板岩二、地壳的物质循环第二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地质作用的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的关系内力作用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使地表高低起伏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外力作用太阳能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使地表趋于平缓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构造学说:地球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以划分为若干小板块。各板块漂浮于软流层之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