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文档大全

药学部操作规程

上传者:11****88 2022-07-04 09:09:44上传 DOC文件 49.50KB
药学部操作规程_第1页 药学部操作规程_第2页 药学部操作规程_第3页

《药学部操作规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学部操作规程(14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操作规程第1节 治疗药物监测操作规程1、 治疗药物监测操作规程1. 申请 一般应填写申请表,内容如下:(1) 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体重、住址(病区床号)、住院号。(2) 病情摘要:诊断、症状、检查。(3) 用药史:既往及目前用药情况、药物反应。(4) 用法用量:包括给药途径、剂量、给药次数、时间及测定血药浓度距最后一次用药时间。(5) 取样:指采样时间、次数、编号。(6) 临床要求:包括是否需调整剂量。(7) 监测记录:包括测定结果及药物反应记录。(8) 报告:指临床报告监测意见和结果。2. 取样 取样的多少与具体时间,应根据监测的要求、目的、具体药物及数据处理的方法而定。3. 测定 测定方

2、法的选择必须注意到精密度、灵敏度、专属性、价格、标本测定时间的长短。按照分析方法的标准化操作进行。4. 数据处理 根据测定结果,拟合药动学模型,求出病人的药动力学参数,以此分析体内药物浓度动态变化,制定合理给药方案。5. 临床观察 在血药浓度测定的同时要观察药物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了解血药浓度与药物反应的关系。6. 结果分析 测定结果分析灵活性大,必须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共同分析。7. 报告 根据测定结果、临床表现、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来写,原则上应包括血药浓度、参数、评价、建议。2、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操作规程1. 绘制标准曲线 用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按设计的测定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

3、药物标准溶液对仪器的响应信号,根据仪器响应信号对药物浓度绘制标准曲线,从标准曲线可以得到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及灵敏度。重复操作5次以上。2. 回收率试验 用含量为已知的药物水溶液或用不含药物的相应体液(如血浆、血清、尿、唾液等)加入已知量的药物,按设计的分离方法,分离药物后,测定含量并计算回收率,要求高、中、低三种浓度,回收率不低于70%。重复操作5次以上。3. 体液空白 同时用相应的分离和测定方法,测定不含药物的体液空白值,理想的分析方法是在没有药物存在时,空白值为零。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体内微量正常成分或体内代谢物常使空白具有一定数值,应在测定时尽量分开或加以校正。4. 重复性试验 重复性试

4、验可考察分析方法的可信性,包括日内误差和日间误差。日内误差是同一天内,对同一样品测定多次;日间误差是连续多天,每天测定一次同一样品,分别计算其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数。要求高、中、低三种浓度日内误差变异系数15%。重复操作5次以上。第2节 调剂操作规程1、 处方调配操作规程1. 配方必需两人,一人调配,一人进行核对。唱收唱付。2. 工作中仔细检查核对瓶签、药袋上的品名和用法、用量是否与处方一致。3. 要按处方的顺序进行调配,防止忙乱和差错。4. 对临时分装的药品需准确称量或数取,严禁用手直接取药或不经称量估计取药。5. 瓶签、药袋必须逐项填写,字迹清楚。6. 同时有数种药时,应分别详细说明交代,

5、内服药及外用药分清,切勿弄错。7. 配方中如遇缺少的药品,应及时与处方医师联系更改并经更改医师签字,方可调配。药剂人员不得更改处方。8. 药品装置瓶或开瓶药品用后要及时放回固定处,保持室内整齐,防止忙中出错。9. 执行急诊三天量,慢性病七天至半月量,药品超量使用需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2、 处方调配核对操作规程1. 需查处方,对科别、姓名、年龄。2. 需查药品名称,对药品的规格、用法、瓶签。3. 需查药品配伍禁忌,对药品用量。4、 查清药名、药品含量与用法用量,做到所取的药品的名称和数量与处方一致方可交付。3、 调剂科二级库药品操作规程1. 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章制度,提高调剂质量,树立全心全意

6、为临床服务的思想,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2. 根据药品药理作用分货位,并按顺序将每个区和货位进行编号,挂上醒目的标牌。3. 掌握药品采购、验收、入库、保管、养护、发放工作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各类账簿、登记本、药品卡片、标志牌的填写要求等。4. 药品储备必须做到品种、规格符合临床和实际需要,在数量上必须适中,不宜过多或过少。5. 要注意检查效期药品,制定效期一览表,建立效期药品示意牌。发放和使用效期药品应掌握“近期先用”的原则。对有效期药品坚持每月盘点一次,查清效期药品的质量、数量,及时向药学部主任报告。6. 同种药两种效期应分别放置。效期不足3个月的药品,应立即与药库及有关使用科室联系,

7、尽快使用或处理,以免因管理不当、过期失效而造成损失。7. 按有关财务要求进行药品盘点,盘点时要认真、仔细检查每种药品的规格、含量、质量、效期和数量,是否做到账物相符,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报告药学部主任处理,保证盘点后的药品质量和数量。4、 中药饮片调剂操作规程1. 接方、审方 接方后仔细审阅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日期、家庭住址或工作单位。审方时要注意药名书写是否清楚正确,剂量是否超出正常量,儿童及年老体弱者需尤加注意;处方中药物是否有“十八反”、“十九畏”、妊娠禁忌等配伍禁忌;处方药物是否有缺味,需特殊处理的药味是否有脚注,医师是否盖章或签字,毒、麻药品处方是否符合规定。凡发现不合格处方,应

8、进行登记,并退医师修正。处方审查合格后,审方人签字,交计价员计价。2. 计价 计价员接到审查合格后的处方进行计价。计价合格率应达规定要求,计价后应盖计价员章或签字,发给病人交费。3. 调剂 调剂员接方后,首先查验是否已批价、交费,然后按处方顺序逐味称量,先称取总量然后再退打称量,要求称准分匀。需特殊处理的,应按规定分包。调剂完毕,自查无误后,盖章或签字,交核对员核对。4. 核对 核对员应按方查核药味是否短少,分剂量及总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特殊处理药物是否按要求作了特殊处理,调剂员是否盖章或签字,如有差错作好差错登记,经核对无误后,核对人盖章或签字后交袋装。5. 装袋 先在药袋上写明患者全名,需

9、特殊处理的药物的药袋上要写明处理方法,然后按贴装袋,装好袋后整理整齐,装订后交发药员。6. 发药 发药员按取药牌号,呼叫病人姓名取药,病人姓名与处方、药袋上姓名核对无误,然后向病人耐心交待煎服法和注意事项。5、 汤剂制备操作规程1. 清洗药锅及药瓶、量杯、滤器及其他煎药器具。2. 核对病人姓名、病区、床号、日期、贴数等,如有疑问或错误应查询清楚或加以改正。3. 将煎药单分别挂贴在煎药锅和药瓶上。4. 浸泡 将饮片倒入煎药锅内,根据药物性质,用量杯量取适量温水,浸泡1530分钟。5. 煎煮 头煎:一般药物沸后续煎30分钟。解表药,沸后续煎510分钟。滋补药,沸后文火续煎1小时。二煎:加水量宜适当

10、减少,煎煮时间适当缩短;需特殊处理的药物(如先煎、后下、包煎、烊化、冲服等)应按规定进行处理。6. 煎煮后用滤器滤取药汁时,应将药渣进行压榨,以使汁尽。头煎、二煎药汁合并混匀后再分装入药瓶中。7. 登记送药 再次核对煎药单和药瓶并进行登记,无误后送病区,送药人和收药人签字。8. 清场并做好清场记录。第三节 输液配置操作规程1、 静脉输液配置中心收方、审方、排药操作规程1. 每天早晨开启计算机及录音电话等,收取医嘱修改信息,做好停药、改药处理。2. 将用药医嘱打印成标签后进行审方,审查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剂量是否过大、载体是否合理等。不合理处方及时与病区医师联系,不得擅自更改。拒绝调配滥用药

11、品、剂量过大和配伍禁忌处方。3. 按药品的特点、性质、用药规律和习惯进行用药顺序排列(即24小时之内的用药顺序),按排列顺序加药。4. 按审核合格后的处方内容进行调配。先将打印出来的标签平整地贴在输液袋有字的一面,勿遮盖输液名称,放置在小药筐内,再逐个发放同一处方的其他药品,一并放在同一小药筐内。一张处方的药品用一个小药筐。每张标签药品调配完后,调配人员签字。5. 药品调配完后用推车传送至配置间外,从专用传递柜送入,配置间内外有人接递。配置间内人员接收后,按病区、药品分类摆放整齐,以备加药。6. 正确使用传递柜。用时先开启一面门窗,放入药品后关闭;再开启另一面门窗,将药品取出后关闭。不得同时开


文档来源: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12662603.html

文档标签:

下载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