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本科



《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本科(101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1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2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加。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含量的增加。 第一节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充血和淤血 3 静静 脉脉 性性 充充 血血 静脉血流回流受阻静脉血流回流受阻, ,血液淤积于小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静脉和毛细血管内,称静脉性充血, ,简称淤血简称淤血(congestion)(congestion)。41.1.静脉受压静脉受压 如如: :妊娠晚期子宫、肠疝、肠套妊娠晚期子宫、肠疝、肠套叠、肠扭转、肝硬化、肿瘤等叠、肠扭转、肝硬化、肿瘤等2. 静脉腔阻塞静脉腔阻塞 如如: :静脉内血栓、静脉壁增厚等静脉内血栓、静脉壁增厚等. .3.3.
2、心力衰竭心力衰竭 ( (一一) )产生原因:产生原因:5肠扭转肠扭转嵌顿疝嵌顿疝肠套叠肠套叠6静静 脉脉 外外 压压 迫迫妊娠子宫、肿瘤妊娠子宫、肿瘤7 静静 脉脉 内内 阻阻 塞塞静脉壁增厚静脉壁增厚静脉内栓子静脉内栓子静脉壁增厚静脉壁增厚8(二)病理变化病理变化眼观:器官或局部眼观:器官或局部组织肿胀组织肿胀、颜色暗红颜色暗红 在体表可见紫绀,局部在体表可见紫绀,局部温度下降温度下降 代谢低下代谢低下。 镜下: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镜下: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充满血 液。液。9 肠扭转引起的肠淤血肠扭转引起的肠淤血10镜下镜下:正常肺组织:正常肺组织血管扩张血管扩张水肿液水肿液11(
3、 (三三) )淤血后果:淤血后果: 取决于淤血的范围、器官、速度、程度及有取决于淤血的范围、器官、速度、程度及有无侧枝循环的建立。无侧枝循环的建立。 1.1.淤血性水肿淤血性水肿 2.2.重时可发生重时可发生瘀血性出血:瘀血性出血:漏出性出血。漏出性出血。 3.3.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4.4.瘀血性硬化: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器瘀血性硬化:间质纤维化,结缔组织增生,器官硬化。官硬化。12液体漏出液体漏出红细胞漏出红细胞漏出 血管壁通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透性增加心衰细胞心衰细胞水肿液水肿液血管扩张血管扩张13 肝窦扩张肝窦扩张 淤淤 血、肝细胞萎缩血、肝细胞萎缩
4、肺肺硬硬化化15主要脏器的淤血性病理变化主要脏器的淤血性病理变化1.慢性肺淤血慢性肺淤血原因:见于左心衰竭。原因:见于左心衰竭。特点:特点:淤血早期淤血早期, ,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肺泡壁毛细血管高度 扩张扩张, ,充满红细胞,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肺泡腔内有有 水肿液水肿液,可有红细胞漏出,可有红细胞漏出。16扩张淤扩张淤血的毛血的毛细血管细血管水肿液水肿液心衰细心衰细胞胞17液体漏出液体漏出红细胞漏出红细胞漏出 血管壁通血管壁通透性增加透性增加心衰细胞心衰细胞水肿液水肿液血管扩张血管扩张18心衰细胞: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分心衰细胞:漏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分 解为含铁血黄素颗粒,吞噬有
5、含解为含铁血黄素颗粒,吞噬有含 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在心衰时铁血黄素的巨噬细胞常在心衰时 出现,故称之。出现,故称之。 长期慢性肺淤血,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长期慢性肺淤血,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伴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伴大量含铁血黄素沉着,称棕色肺硬化,称棕色肺硬化,可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可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功能。19 心衰细胞心衰细胞202.慢性肝淤血慢性肝淤血原因原因:见于右心衰。:见于右心衰。特点特点:1 1、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小叶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 . 2 2、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肝细胞萎缩和脂肪变。 3 3、大体表面及切面呈红(淤血)、大体表面及切面呈红(淤血) 黄(脂肪变性)
6、相间槟榔花纹黄(脂肪变性)相间槟榔花纹 状外观状外观称槟榔肝称槟榔肝。21正正 常常 肝肝 小小 叶叶 结结 构构22慢慢 性性 肝肝 淤淤 血血中中央央静静脉脉23慢慢 性性 肝肝 淤淤 血血脂肪变脂肪变性的肝性的肝细胞细胞淤血淤血肝窦肝窦24 槟槟 榔榔 肝肝25 如淤血时间更久,小叶中如淤血时间更久,小叶中央部有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外延央部有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外延伸,使肝质地变硬,伸,使肝质地变硬,形成淤血性形成淤血性肝硬变。肝硬变。26第二节第二节 血血 栓栓 形成形成(thrombosis)27一、一、概念概念: 在在活体活体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心脏和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
7、份凝集形成固体生凝固或血液中有形成份凝集形成固体团块的过程团块的过程, 称称为为血栓形成血栓形成(thrombosis)thrombosis)。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所形成的固体质块称为血血栓栓(thrombus)(thrombus)。28二、血二、血 栓栓 形形 成成 的的 条条 件件心血管内膜受损心血管内膜受损血流状态改变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29(一)(一)心心 血血 管管 内内 膜膜 受受 损损正常内皮细胞的功能:正常内皮细胞的功能: 抗凝作用抗凝作用 30(二)(二)血血 流流 状状 态态 改改 变变血流缓慢血流缓慢涡流涡流 31 血小板血小板(白色白色)在轴在轴流外
8、层流外层 轴流消失血小板靠近内膜轴流消失血小板靠近内膜32静脉管壁受压、静脉管壁受压、动脉瘤的形成动脉瘤的形成血管变形或血管变形或扭曲扭曲血流易血流易形成涡流形成涡流血血管内膜受损管内膜受损血小板易粘附血小板易粘附于血管壁于血管壁血血栓形成栓形成33(三)血(三)血 液液 凝凝 固固 性性 增增 加加 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增多,或,或纤维蛋白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溶解系统的活性降低高凝状态高凝状态。 1 1、遗传性:第、遗传性:第V V因子基因突变因子基因突变 2 2、获得性:、获得性: 1 1)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广泛转移的晚期恶性肿瘤 2 2)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
9、后或产后)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后或产后导致大出血,使血液浓缩导致大出血,使血液浓缩34三、血栓形成机制三、血栓形成机制血小板活化血小板活化和和凝血因子被激活凝血因子被激活致致血液凝固血液凝固。35四、血栓形成过程四、血栓形成过程36血栓形成过程示意图血栓形成过程示意图 37五、血栓的类型及形态五、血栓的类型及形态 、白色血栓、白色血栓部位:部位:血流较快血流较快 延续性血栓的头部。延续性血栓的头部。组成:组成:血小板血小板特点特点: : 眼观眼观 呈灰白色、质硬呈灰白色、质硬, ,,粗糙,粗糙, 表面波纹状,粘附牢固,表面波纹状,粘附牢固, 不易脱落不易脱落. .38二尖瓣上的白色血栓二尖瓣
10、上的白色血栓39 珊瑚状血小板珊瑚状血小板 小梁小梁, ,有白细有白细 胞粘附,间有胞粘附,间有 少量红细胞少量红细胞。40 2、混合血栓混合血栓 部位:部位: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或心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体部或心 房的球形血栓。房的球形血栓。 组成组成 :由血小板小梁及梁与梁之间凝由血小板小梁及梁与梁之间凝 固的血液构成固的血液构成。 特点特点: : 呈呈红白相间的条纹状或板层状红白相间的条纹状或板层状, 易脱落为血栓栓子,引起栓塞。易脱落为血栓栓子,引起栓塞。41混合血栓混合血栓混合血栓混合血栓42 3、红色血栓(凝固性血栓红色血栓(凝固性血栓)部位:部位:多见于延续性血栓的尾部多见于延续性
11、血栓的尾部组成:组成: 凝固的血液构成凝固的血液构成特点特点: : 眼观眼观: : 暗红色,干燥后无弹性,暗红色,干燥后无弹性, 易碎,易脱落造成栓塞。易碎,易脱落造成栓塞。 镜下镜下: : 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纤维素网眼中充满红细胞。43红红色色血血栓栓镜镜下下观观44红色血栓红色血栓45 、透明血栓(微血栓透明血栓(微血栓) 部位:部位: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见于发生于微循环小血管内,见于 DIC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组成:组成:主要由纤维素构成主要由纤维素构成. . 特点:特点:镜下呈均质红染镜下呈均质红染、半透明。半透明。4647 六、血栓结局六、血栓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