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一中2010级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寿县一中2010级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寿县一中2010级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文档大全上搜索。
1、寿县一中2010级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90分钟、100分)第一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计50分)1、“农夫早出暮人,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摘自墨子)引文反映出来的信息正确的有( )耕的是“王田” 纺的是棉布反映出“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A B C D2、2011年2月4日(立春),绝迹京城百年之久的“鞭打春牛”活动再现建国门古观象台(如右图),有关此民俗的历史渊源,说法最准确的是( )A最早可能出现于秦汉时期B体现古代农民祈求幸福平安C丰富多彩社会生活的延续D传统经济文化意识的反映3、“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
2、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是已基本瓦解A. B. C. D4、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
3、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5、1500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能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 ) 新航路开辟 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各地文明开始汇合交融 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A. B. C. D. 6、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殖民争夺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方向相同 B争夺工业原料的需要C资本积累的需要 D扩大市场的需要7、第二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推动力是( )A科技创新B市场竞争 C资本集中 D人才集中8、“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
4、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是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对英国工业城市曼彻斯特的评论。变成“野蛮人”的最主要原因是( )A工业革命造就的巨大财富 B工业城市造成的环境污染C工业革命推动的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带来的人性贪婪9、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两次成功的探索,其成功的共同之处为( )A提出了工业化建设的目标B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的目标C结合国情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的决定D制定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5、的国策10、“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恩来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方针路线的通俗注解:( )A “一化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B “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初级阶段党的总路线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1、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文化教育日渐衰落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
6、60; B C D12、漱华随笔中记载我国某民族婚俗如下:男家宗族亲友及新婿,共往女家问名。由年长者致辞,谓:“某家男某虽不肖,今已及冠,应聘妇以为继续计。闻尊室女,颇贤淑著令名,愿聘主中馈,以光敝族。”这表明( )在西方文明影响下,中国婚俗发生质变 中国婚俗仍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主中国女性社会地位已经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民间请求缔结婚姻有严格的礼节和礼仪A B C D13、2010年7月中旬,在百度贴吧里,一个只有标题“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没有任何内容的空贴,在短短
7、一天时间内迅速成为网络第一神帖,点击数百万次,回帖数十万条,引发了一场网友们纷纷参与的网络集体大狂欢。同时,与其意思相似的流行语开始大行其道。祖国60周年大庆,有网友就打出了“台湾,你妈喊你回家吃饭!”的口号,得到了普遍认同。 由此可见,网络传媒:( )具有迅速传递信息的作用 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决定社会的舆论导向A. B. C. D. 14、“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B自由买卖、按劳分配
8、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D实行粮食税制度15、有一段时期,明斯克生产的一粒纽扣在当地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崴售价仍是1卢布。这一时期应该是( )A沙皇统治时期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 C新经济政策时期 D斯大林体制时期16、影响下图曲线变化的因素有: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经济体制ABCD17、“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这句名言出自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之口 ,他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创立“货币主义”理论,大力主张“自由市场经济”,批评政府干预市场,公开与凯恩斯主义唱反调。1976年他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
9、理论的提出及被普遍认可的背景不包括 ( )A20世纪5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B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状态C. 美国经济受到来自西欧、日本的挑战D一些国家减少政府干预经济取得了一定效果18、美国人哈默被称为“红色资本家”,他23岁时到苏俄访问,为俄国人购买了100万美元的小麦,列宁接见了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他81岁时乘坐自己的专机进入中国,他旗下的西方石油公司随后也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企业。以上活动发生的重要历史时期分别是( )A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时期,中国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C苏联实施“一
10、五”计划时期,中国处于“大跃进”时期D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时期,中国处于“文革”时期19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56年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有(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
11、经济政策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 B C D21、“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与资源的开发”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C罗马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22、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的背景条件是(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发展日本实力的增强 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A B C D23、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史实推论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